7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聚力“八个方面求突破上台阶” 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相关负责人围绕就业和社会保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文化惠民等重点工作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稳岗扩岗
将促就业行动贯穿全年
今年以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带领全市人社系统,周密部署、狠抓落实,推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工作取得开门红:一季度,我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264人,完成市指标3.5万人的26.46%;市、县两级人社部门举办121场各类型招聘会,服务全市企业用工,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充分就业;积极开展社会保险“精准扩面”专项行动,2月末我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119.5万人,较上年末增长0.3万人,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一季度,我市就业和社会保险目标任务均超额完成。
我市将促就业行动贯穿全年。部署一季度“新春就业大集”、二季度“保用工专项行动”、三季度“毕业生求职黄金季”、四季度“温暖秋冬招聘”等稳岗扩岗“四季行动”,全年策划组织不少于300场招聘活动,搜集发布不少于10万个就业岗位,每3天至少组织2场招聘会。截至目前,全市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招聘会121场,3260家次企业累计提供5.4万个次就业岗位,81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及时、有效地帮助全市企业解决了春节后用工的“燃眉之急”。一季度,全市人社部门通过“降、缓、补、返”组合政策,为各类企业减轻负担4035.65万元。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水平,开展147个职业(工种)补贴性培训。一季度,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70人次。抓好困难群体就业,最大限度通过就业帮扶兜住民生底线。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作用,截至3月末,全市公益性岗位有效安置748人,符合享受灵活就业补贴政策的就业困难人员2.7万人,共计发放岗位补贴251.69万元,发放社会保险补贴1733.96万元。
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生命线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市教育局深入推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持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支持县(市)区依托本地区优质公办幼儿园,打造公办学前教育集团。规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使用,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低于50%的县区,配套园一律办成公办园。开展2024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支持和引导民办幼儿园办为普惠性幼儿园,提供普惠服务。完善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支持每个乡镇办好至少一所乡镇优质公办中心幼儿园。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组织参加辽宁省第二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沈阳都市圈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系列竞赛,举办鞍山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加强校企合作,建成7个产教深度融合、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实训基地。进一步培育2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推进2所乡村振兴学院建设。
搭建合作平台,构建教育高质量协同发展新格局。推进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坚持共建共享,实现互利共赢。强化对口合作,加强同南京市教育局的交流合作,以“引进来”为主、以“走出去”为辅,梳理南京市教育局帮扶合作项目,总结经验,并形成长效机制;拓展市域合作,以“沈阳市现代化都市圈”为依托,加强同沈阳市教育局、和平区教育局的交流合作,选派优秀教师、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到沈阳市优质学校跟岗培训学习,聘请沈阳市名师来鞍培训。
提升为民服务效能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我市民政部门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发展大局,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出台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系列政策,推动将专项救助拓展至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形成梯度救助格局。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拓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功能,加强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完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提升救助对象认定精准度,实现对困难群众的精准识别。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做好全市低保标准调整工作。
多措并举提升为民服务效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加强数字民政建设,依托省级民政服务管理平台(金民工程),深化“互联网+民政服务”,推动更多民政服务事项“就近办”“网上办”“指尖办”。目前,已实现困难群众救助标准自动测算和救助方案智能化出具,国内居民婚姻登记、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申请、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申请等事项“跨省通办”,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登记和章程核准、公开募捐资格审核、慈善组织认定等审批事项“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下一步,还将深化公民婚育一件事、身后一件事集成化办理,推动低保申请、审核确认和养老服务津补贴申请全流程网办和跨市通办,依托“辽事通”APP人脸识别认证授权,实现信息核对一次授权、全网通办、异地可办。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持续开展文化惠民工程
今年以来,市文旅广电局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助推文旅产业,人民群众的文化体验感、参与感、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以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为抓手,优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布局。目前,共建成图书馆分馆312个、文化馆分馆53个。持续推进“鞍山地区公共图书馆联合借阅”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建设,形成了地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的大流通服务格局。
加强数字化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实现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系统升级,完成县区图书馆自助借还工程,实现了微信远程办证,建设了手机移动图书馆,联合借阅服务平台纳入“爱鞍山8890民生服务平台”,增设图书馆服务数据智慧墙、“电子图书瀑布流”借阅系统,引入机器人智能导引服务,外借书库完成图书自助盘点定位工程,为少儿外借区搭建智慧书架视觉盘点系统,在综合展览厅搭建沉浸式展览屏幕“数字展厅系统V1.0”,极大提升了图书馆智慧服务水平。完成了鞍山市博物馆、鞍山市文化馆微信小程序建设,群众可通过添加博物馆小程序,实现网上自动参观预约,并获取市博物馆导览讲解服务,实现自助点播,获取展厅、展品信息及导览服务;通过添加市文化馆小程序,可以了解文化活动信息,报名预约场馆活动室,线上观看文化艺术培训课程。
持续开展文化惠民工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组织专业院团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军营、学校等基层一线开展公益惠民演出,全年计划不少于100场。举办2024儿童戏剧嘉年华活动,组织开展“钢城之春”秧歌赛会、“马良杯”少儿书画大赛、美丽的钢都大型文化广场系列活动、全民朗读大赛等群众性品牌文化活动,进一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推动文艺成果全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