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假,辽宁科技大学做了17年辅导员的于家鹏老师倾心倾力奔波在家访的路上。他连续12天走访了14名学生的家庭,行程累计4800多公里,足迹遍布内蒙古和辽宁的11个市县14个乡镇村屯……一串串数字述说的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更是一名普通教师的赤诚与温暖。
寒假前夕,辽宁科技大学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倡导教师开展“携爱同行,共育新人”暖心家访活动,于家鹏立即付之行动。穿越星夜与晨曦,从内蒙古赤峰,到辽宁铁岭开原;从沈阳法库、辽中,到葫芦岛兴城、建昌;从阜新彰武,到辽阳灯塔;从朝阳凌源、建平,到鞍山海城……为了家访,于家鹏几乎将高铁、绿皮火车、私家车、城际客车等各种交通工具坐了个遍。为了抢时间,他几次在凌晨4点到达鞍山西站,顶寒风、冒冬雪,路上饿了就吃碗泡面。
于家鹏说:“我的愿望并不大,只是希望每到一个学生家庭,可以帮助解决一个教育问题,哪怕很小很小……”
于家鹏的学生小程家住阜新市彰武县鸡冠山村,父亲多年前因病离世,母亲一个人把小程姐妹俩拉扯大。考虑到她家的实际情况,学校给她评定了国家一等助学金。前往小程家的路,比于家鹏想象中更遥远和难走,跋山涉水后他终于到达了那个陈旧却不失整洁的农村小院,迎来的是小程妈妈热情的招呼。“那种内心的感受很复杂,有很多想说的,好像一时间又不知道从哪儿开口,可是微红的眼眶却又似乎传递了一切。”调整情绪后,于家鹏说了孩子的在校表现、学习成绩,小程妈妈听得很仔细,不断地点着头,欣慰之情溢于言表。之后,于家鹏了解了小程家的近况:好不容易养大的几头猪全都病死,不仅没了收入,更是负债累累。一股急火,小程妈妈一只眼睛失明了。于家鹏静静倾听,临走的时候,他告诉小程妈妈:“孩子在学校您放一百个心,这孩子能行,以后会更好。”
小程说,她曾经也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但是人生中总会遇到温暖的人,他们会帮你吹走生命中的阴霾,于老师就是其中之一。“于老师给了我很多力量,那些不经意的温暖,可以让我原谅之前生活对自己的所有刁难。与正能量的人同行,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滋养。”
从小程家中出来,于家鹏又踏上下一段家访路。
学生小孙家在辽阳灯塔市大河南镇大河南村,不大的房子里挤着祖孙三代人。小孙的父亲去年突发重疾,漫漫求医路拖垮了本就困难的家庭。于家鹏紧握着小孙父亲的双手,心中决定要持续关注和帮助这个平时在班里默默无闻但成绩不错的腼腆男生……
在朝阳市建平县烧锅营子乡毕杖子村,于家鹏鼓励性格内向的小张同学“不做最好的别人,只做最闪耀的自己”;在沈阳法库县丁家房镇邦牛堡村,于家鹏安慰家中出现变故的小李同学“起起落落才是人生,跌跌撞撞才是生活,但要坚信风雨过后有彩虹”;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于家鹏引导有创业心思的小许同学“要实现大的目标就得从小目标开始”……
“学生有100种状况,教育便有100种形式。家访,拉近了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构架起了家校沟通的桥梁,在路上很累,也很幸福。”结束寒假的家访,于家鹏感慨万千。
不同于“电话访”“微信访”,于家鹏实实在在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实干诠释担当。正像于家鹏自己所说的那样,“家访是行走的教育。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形式的教育,能像走进一个孩子的家庭这样让教育者直面孩子的生活和处境,让教育直抵心灵”。
家访是双向奔赴,育人效果显而易见。于家鹏表示,他会将这样的教育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