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全球贸易监测实验室、北京高校国际商务专业虚拟教研室联合举办了国际贸易形势论坛暨全球贸易监测与贸易形势月度分析会(2025年1月)。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展望2025年论坛的发展方向,深入剖析了2024年及2025年外贸形势,并就“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增加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应对”和“战争与和平:俄罗斯贸易与产业发展初探”等话题展开讨论。
论坛伊始,国际贸易形势论坛联合创始人,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教授张晓涛回顾了论坛自2023年9月创立以来的系列成果,作为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与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的新型高端智库重要品牌活动,紧扣国内外热点议题,凭借胆识与专业能力,精准剖析并前瞻预测,目前已举办至17期。开年之际,国际贸易形势突变、全球贸易前景充满迷雾,我国对外开放将要迎接更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期论坛重点聚焦2025年全球贸易展望、影响分析及应对。
在主旨报告阶段,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教授蓝庆新发布了题为《2024年外贸形势分析及2025年展望》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首先,2024 年前11月我国货物贸易总体保持稳定发展趋势,增速优于2023 年,前四大贸易伙伴依次为东盟、欧盟、美国、韩国,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保税物流等贸易方式均实现增长;服务贸易方面,逆差逐渐收窄,竞争力提升。其次,贸易增长亮点频现。货物贸易领域,机电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及船舶汽车产业出口表现突出;服务贸易领域,知识密集型服务和旅行服务增长显著。跨境电商与中欧班列成为外贸增长的有力引擎,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迅猛,国际市场拓展步伐加快。此外,外贸环境中机遇与挑战并存。RCEP的生效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推进以及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为我国外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逆全球化的趋势、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地缘政治风险的上升以及主要经济体增长的乏力,构成了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特别是目前我国汽车、光伏等行业正遭受高额关税的冲击。最后,展望 2025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重要信号、奠定发展基调。在地缘政治不稳、特朗普关税政策激进等不确定性因素的背景下,我国需把握机遇,配合强劲韧性的优势产业及政策措施,降低对美市场依赖,借助新兴经济体发展推动外贸增长。
在专题报告阶段,张晓涛做了题为《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增加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与应对》 的专题报告。他回顾了2024年初对2024年中国外贸的预测结论与逻辑,提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与新发展格局构建下“如何判断形势—如何判断影响—如何判断结果”的分析框架,指出自2008年开始,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大转折的趋势性区间,逆全球化趋势逐步加剧、单边主义愈发兴起,各国在统筹“发展与安全”考量中选择与应对,产业链变化的影响深远且长期:生产是上游,影响着要素配置,要素配置影响GDP,影响国家实力,从而影响国家竞争。贸易是下游,是生产的镜像。
张晓涛强调,2025年国际大环境仍将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增强的冲击包括:美国新一届政府因素、墨西哥等经济体政策调整因素、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新影响。中国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参与者将面临传统贸易摩擦持续施压和新型摩擦兴起的双重挑战。然而,2025 年中国外贸仍具韧性、前景可期,因为我国已具备应对国际政治经济变局的经验,外贸企业通过调整应对不利挑战已见成效,各类政策产生积极效应,“内外贸一体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都将助力中国外贸发展新优势。
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 董事长、政协大连市委员会第十四届常委童友俊对张晓涛的报告观点表示高度认同。他认为,报告从外部冲击与不确定性角度出发,系统区分趋势型与冲击型的不确定性挑战,从而清晰解读不确定性背后的复杂因素。作为企业负责人,建立信心基于更具体的分析,基于企业的信息技术优势、专业人才储备,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外贸企业便能在复杂环境中保持韧性。延伸至国家层面,基于客观的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深刻理解到我国的外贸韧性,这不仅对企业和社会具有指导意义,也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了参考。
此外,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 分析师吴铮在《战争与和平:俄罗斯贸易与产业发展初探》 的专题报告中,回顾了俄乌战争的爆发及超乎预期的持久态势,指出这场冲突带来诸多重要影响和启示。俄欧贸易呈现波动,脱钩趋势加剧,而中俄贸易在战争期间变化显著,迅变得高度紧密且互补,由于中俄市场体量与产业定位的差异使其意义对两国不尽相同。从产业结构看,俄罗斯在原油和部分化工金属产品有优势,中国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链完善。中俄贸易发展与产能合作前景可期。
最后,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助理教授胡增玺指出,中俄贸易因中国全产业链优势、俄罗斯资源优势及国际形势,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冲突扰乱全球贸易,也对百姓的生活和生命带来重要的冲击,希望未来地区冲突减少,国际社会通过分工与合作惠及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