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将至,天寒地冻,但岫岩洋河镇产业振兴基地内的草莓大棚里却温暖如春。69岁的“红颜”草莓种植户于会保忙着指导工人们侍弄草莓秧苗,确保头茬果后的后续果果品更上一层楼。
“我种植草莓6年了。这些年,我们按照镇、村的科学引导,在种植出品相好、质量高、口感佳的草莓上动脑筋、下功夫。在控温、灌溉、授粉等多环节上不断尝试和改良,种植经验和技术逐年提升,果品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我们洋河的‘红颜’草莓在全国草莓评比赛上五次获得金奖,口碑过硬。现在我们销路不愁,收益非常可观。”于会保高兴地说。
同样,在岫岩尝试发展特色种植并成功赢得市场、站稳脚跟的还有岫岩龙潭镇龙潭村的白菊花种植项目。早在今秋,梨酒村种植的50栋白菊花喜获丰收,飘香的特色产业不仅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更在岫岩非食用特色种植产业中独树一帜。
“我们村种植菊花的规模占地30亩,共计50个大棚,平均每个大棚能生产24000株菊花,基本形成了生产链,从培育、种植、加工、包装、运输一条龙,市场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帮工的村民平均日收入达100元以上。”有着14年菊花种植管理经验的农户于长友介绍。
近年来,岫岩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充分释放政策红利,鼓励农户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科学地把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为岫岩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壮大酝酿了肥沃“土壤”、营造事宜“气候”。近年来,新甸镇教场村种植的晴王葡萄作为岫岩区域尝试“南果北种”的成功案例备受关注,同样,合顺小柿子、苏子沟“中草药猪”、牧牛“香菇鸡蛋”、雅河岫山珍品牌山野菜、清凉山人参种植、石庙子镇大沟村精品渔业等特色种、养殖发展成果层出不穷,推动岫岩特色产业形成了以食用菌、绒山羊、蚕业养殖为主、多种特色产业持续壮大、遍地开花的发展趋势和良好格局。
2023年,岫岩把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作为重要抓手,不断推进产业规模发展壮大,不断完善产业结构,持续依托农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建立高标准示范基地,全力推进以食用菌、柞蚕、绒山羊等岫岩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了特色产业新业态,
近年来,岫岩食用菌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食用菌产品获得ISO22000质量体系认证、IFS国际食品标准认证、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认证,并被列为欧盟“100+100”地理标志互通互选产品,数次在国内国际展会上“亮相”,备受关注。据岫岩农业农村局提供数据显示,目前,岫岩食用菌产业已经覆盖全县24个乡镇、街道的190多个行政村,从业人员达10万人,出口销路覆盖国际市场。2023年,岫岩食用菌产量预计达32.3万吨(鲜品),实现产值21.515亿元。
同时,作为全国“柞蚕第一大县”,近年来,岫岩通过建立管服结合机制,不断壮大放养规模。2023年,春蚕放养2000把,面积约16万亩,总产量1200吨。产值1.2亿元,同比增长0.095亿元,增幅8.6%。全县秋蚕放养1.8万把,产量14400吨。2023年柞蚕产量1.56万吨,同比增长264吨,增幅1.7%。总产值8.5亿元,同比增长0.5亿元,增幅3.3%。
此外,岫岩作为辽宁绒山羊养殖基地县,长期立足产业传统优势,围绕绒山羊养殖这一产业“课题”推动“老字号”焕发新活力。截至目前,岫岩绒山羊饲养量在全省9个市(县)主产区位列第二,预计今年全年出栏量达11.3万只,羊肉产量0.15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