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形势论坛:聚焦人工智能与全球贸易新趋势
中国财经报客户端 2025-03-13 15:10:00

近日,由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全球贸易监测实验室、北京高校国际商务专业虚拟教研室联合主办,中央财经大学国际商务系教工党支部(北京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协办的“国际贸易形势论坛暨全球贸易监测与贸易形势月度分析会(2025年2月)(总第18期)”举行。

在论坛开场环节,论坛联合创始人、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指出,在国际地缘政治和人工智能科技变革的双重影响下,国际贸易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并特别阐述了技术变革从基础研究到广泛应用及带来经济冲击的滞后性。基于此,张晓涛强调,本期论坛将紧密围绕人工智能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技术变革对经济增长模式、国际分工及社会分配的长远影响。

主题报告阶段,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庄天宇发布了题为《2025年1月中国外贸大数据分析简报:趋势、结构以及预警预测》的研究报告。报告基于全球贸易数据,对中国外贸的国际环境、自身趋势和结构性特征进行分析预测。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规模趋于稳定,各主要经济进口需求积极复苏,但呈现出“量升价跌”的格局。我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成熟市场保持韧性,占欧盟、日本、韩国等进口份额维持在20%以上,新兴市场拓展加速,对印尼、马来西亚、沙特、阿联酋、尼日利亚等出口额迅速增长并创下新高。此外,美国贸易逆差仍处于历史高位,对盟友的贸易逆差为对华逆差的2倍,短期保护主义难以根治贸易赤字,单靠关税无法解决美国自身经济产业结构性问题。

专题报告环节亮点纷呈。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蒙双作了题为《美欧AI领域最新动向及国际竞争态势》的报告,深入分析了美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发展态势及国际竞争格局。美国持续保持技术领先,生成式AI快速迭代,算力与芯片创新不断升级,AI技术加速向国防、医疗、金融等领域渗透。特朗普2.0时期的政策转向更加注重放松监管,激发产业创新活力。相比之下,欧盟在AI发展上采取更为审慎的策略,注重伦理规范与可持续发展,着力推进技术自主创新与开源生态构建,强调绿色AI理念,并在AI监管框架建设方面走在前列。美欧在AI监管、商业化应用、算力基础设施等领域既竞争又合作,同时也面临着隐私保护、就业冲击等治理挑战。

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分析师吴铮在对话环节中进一步指出,欧盟的高合规成本限制了其AI企业的创新活力,但同时也保护了本土AI的发展。他强调,各国AI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其资源禀赋密切相关,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人文伦理。

此外,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李容楠作了题为《美国芯片出口管制政策会让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受阻吗?》的专题报告,详细分析了美国对中国实施的芯片出口管制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他指出,美国的芯片出口管制可能导致中国AI行业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受阻,并建议通过强化技术攻关、利用海外关联公司和第三方供应链节点绕开管制以及实时监测全球高技术产品流向等方式来应对挑战。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杨武则指出,当前中美科技竞争已从传统领域延伸至半导体、人工智能、数据规则等前沿领域。他强调,中国面临多重挑战,但中国企业正在积极突围,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链韧性。展望未来,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可能会持续加码,中国需要在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之间寻求平衡。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助理教授杨补园在《中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及其潜在经济影响》专题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正成为驱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他分析了中美两国在AI领域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并指出AI正深度重塑制造、医疗、教育等领域,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同时,他也提醒人们关注AI可能带来的就业替代、能耗激增、数据短缺等挑战。

最后,吴铮再次强调,各国AI发展路径与其国情密切相关,中美日欧等经济体根据各自的经济和社会特点,形成了差异化的AI商业模式。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AI的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他呼吁各国在推动AI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平衡技术创新与人文伦理的关系,共同构建一个创新、安全、可持续的AI发展环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