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市各大医院儿科门诊量居高不下,其中,支原体感染患儿数量占据三分之一,很多家长都焦虑困惑:目前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和进展如何、治疗支原体肺炎怎么用药、是否一定要输液……采访中,鞍山市妇儿医院儿科门诊主任刘怡湘予以一一解答。
刘怡湘介绍,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5岁以上儿童多见,但今年比较特殊,小婴儿、大龄儿童甚至成人均有较多感染病例。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它是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是目前能独立存活的致病菌中的最小微生物,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临床最典型的症状是发热、咳嗽,咳嗽有一定特点,初期是阵发性、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痉挛性咳嗽,咳痰,部分症状严重的孩子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发绀等表现 ,应高度警惕,尽快就医。
那么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就一定要输液吗?刘怡湘给出答案:不一定。轻症的支原体感染,仅有低热或者不发热,咽痛、轻微咳嗽,可选择口服用药治疗,支原体感染轻症多有自限性。口服用药甚至不用药可自行恢复。如果患儿高热、合并剧烈咳嗽、胸部影像学异常或者患儿一般状态较差,建议及时就医,输液等治疗,以免延误病情。目前大环内酯类药物是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常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包括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肺炎支原体肺炎病程多在2周左右,一般预后良好,不遗留后遗症。 少数可发展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和危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常以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为突出表现,则易留后遗症。
支原体肺炎能预防吗?刘怡湘解释,虽然目前还没有预防支原体肺炎的疫苗,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避免感染很重要。要少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将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桶。要做好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注意室内通风, 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以保持空气新鲜。同时要做好卫生,床单被褥等经常清洗,在太阳底下晾晒。日常生活要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采访中,刘怡湘着重提醒,在支原体肺炎高发季节,患有湿疹、鼻炎等儿童,或有过敏体质家族史 、基础疾病的儿童,更要做好防护。有过敏体质或过敏体质家族史的儿童感染支原体后,气道的损伤比一般儿童重,气道分泌物可能更多、更黏稠,孩子自己咳出来的难度较大,更易出现气道堵塞,肺内病变进展较快。肺炎支原体感染虽然不是法定传染病,但跟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一样有传染性,潜伏期为1-3周,为飞沫传播,在潜伏期及症状缓解数周内均有传染性,容易在儿童之间流行。建议孩子结束用药或者出院后1周且等到咳嗽症状基本好转后再去上学。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恢复期,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注意休息、加 强营养、适当进行锻炼,但不宜剧烈运动,避免合并新的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