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媒体融合头脑“新”风暴掀起 | 西宁晚报

    海龙 摄

“在媒体融合的当下,这场研讨会恰逢其时。”

“受益匪浅!这为我们报社未来发展进一步理清了思路。”

“新思维、新技术、新应用,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这场论坛干货真多,回去我要好好学习吸收消化。”

……

10月26日,全国部分党报新媒体业务发展研讨会在青海省西宁市拉开帷幕,一场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思维碰撞在西宁晚报融媒体中心精彩上演,以“新思维 新技术 新应用”为题的主旨演讲中,包括中国报协,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吉林日报、重庆日报、扬子晚报等全国部分党报及省内纸媒报社等20余家报社领导、新媒体、技术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分享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破圈”秘诀,探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新路径,共话媒体融合发展的守正之道、创新力量。

突破瓶颈探索融合发展新路

作为创刊近40年的西宁晚报,在走媒体融合之路的十年间,紧跟时代、努力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做强内容、努力打造精品佳作和知名品牌,守正创新、努力提升青海故事和西宁故事的表达能力和传播能力。主旨演讲中,西宁晚报社新媒体部主任张永黎,以《西宁晚报融媒体全域传播与用户服务应用探索》为题,与在场的纸媒同仁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分享经验与体会。

“平均每7个青海人中就有1人关注了西宁晚报微信公众号;每3个西宁人中就有1人关注了西宁晚报微信公众号。如何做到在人口不到600万的省份,粉丝量接近百万的成绩?”张永黎说这离不开外在的帮助和支持、更离不开坚持内在创新和内容为王的融合发展理念。

对于未来如何加快转型升级、深度融合发展?张永黎表示,西宁晚报社将以实践探索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新路径,聚力突破影响大内容少、有用户爆款少、专业技术人员少、流量大但变现少四个方面的发展瓶颈。

新兴技术为媒体融合助力

整合传统视频剪辑制作、云服务、AI应用等多个技术,提供从手机端,到web端,再到非编端的无缝衔接流程,当前西宁晚报融媒体中心已建成集群化的云制作系统,立足智慧媒资系统,实现高效的新媒体节目生产。

未来将立足多种新兴技术,实现报社记者人人都具备从拍摄到粗剪,再到精细化编辑的专业视频全流程制作,在一键成片、智能写稿、智能审片等方面提升生产效率……

演讲中,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3位技术专家分别围绕“融媒演播系统助力报社自制内容发展传播”“天地结合、云网协同的新一代视频生产应用平台”“智能媒资管理平台助力报业全媒体内容创作与生产”主题进行分享。

圆桌论坛上媒体融合“办法多”

“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进程,需要新的理念指引,分享互换新鲜的实践探索。”

“用好品牌资源、做强原创内容、做好用户服务、创新创意活动、优化传播矩阵、应用新兴技术。”

“要打通设备、资源、数据的界限,在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数字化转型。”

……

在随后开展的媒体融合业务实践论坛上,北京日报社新媒体视频直播部主任王军华、江苏新华报业扬子晚报编委章劲松、吉林日报新媒体融合办主任刘君,分别立足各自媒体特色和转型实践,共同探讨媒体融合的趋势方向,探索打造拥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的路径方法。

品牌资源、原创内容、技术创新、复合型人才,成为论坛讨论中的热词。

一个新闻客户端是如何做到用户下载量达3000万的?章劲松分享了用好品牌资源,做强原创内容,坚持深入生活、服务大众,做好用户服务,创新创意活动,优化传播矩阵6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我认为,思想转变是媒体融合发展第一要务。”王军华以北京日报社的转型实践为例,总结了转型发展的经验办法。

媒体深度融合需要增强哪些能力?刘君提到了资源整合能力、技术引导能力和新闻人能力“三种能力”,特别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他说:“要培养发掘懂技术、有内容、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并在关键岗位上用实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