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悠然庐山,诗画九江。位于万里长江、千里京九、百里鄱阳湖交汇点的九江,集名山、名江、名湖、名城于一体,聚名气、灵气、秀气于一身,处处诗情画意,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10月17日—20日,由九江市文广新旅局、九江市融媒体中心主办的2023长江经济带主流媒体社长(总编)看九江暨“追浔季·采风行”第二季活动在九江顺利开展并圆满收官,长江经济带10余家主流媒体的20余名社长(总编)、主任、记者走进浔阳区、德安县、湖口县、庐山市,近距离感受九江的深厚文脉和发展脉搏。
一条大江,滚滚东去,融汇九川,奔流向海。位于万里长江、千里京九、百里鄱阳湖交汇点的九江,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处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优越的区位、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绿色的生态,是九江拥有的宝贵财富,也是九江向世界发出邀约的底气。
一组数据彰显了九江文旅发展的良好态势:2023年1月至9月,九江接待游客8863.64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42.44%;旅游总收入781.33亿元,同比2022年增长45.20%。
诗意山水越古今
秋日阳光正好,琵琶亭里游人如织。远远望去,浔阳楼、琵琶亭、锁江楼这三颗九江长江生态岸线上璀璨的珍珠遥相呼应、连点成片,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立于江边,诉说着长江的悠悠岁月和千年传承。
行走琵琶亭,与白居易同作琵琶诗、共赏琵琶曲,沉浸式体验浔阳江畔梦幻之美;在浔阳楼,举杯品茗,听说书人娓娓道来水浒故事,体验宋代繁荣的社会生活……长江奔涌,文脉浸润,在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九江积淀了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包括诗词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在内的多元人文文化,为浔城的山水美景篆刻下独特的文化印记。
秀甲天下的庐山、奔腾不息的长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雅风古韵的浔阳城,九江集名山、名湖、名江、名城于一体,聚名气、灵气、秀气于一身。据统计,九江有景区景点400余处,A级景区73家,其中国家5A级景区2家、国家4A级景区26家;精品民宿近200家,初步形成11个初具规模(5家以上)的民宿聚集区;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141家,其中5A级3家,4A级9家;现有国家级非遗16项,数量位居江西省第一。
文化为山水铸魂。近年来,九江通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发挥九江名山名川名湖名城汇集的独特优势,立体整合文化山水资源,培育了一批以庐山、庐山西海为代表的文旅融合型休闲度假产品,旅游产品由单纯的观光型逐步形成了集观光、度假、修学、运动、商务、会议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构建了山城联动、山水联动、江湖联动、文景联动、文旅融合的全域发展格局。
古城升腾烟火气
庐山秀峰庐味草堂开展“美好生活”中秋雅集、庐山西海柘林老镇非遗美食文创园开展“十一来老镇,欢喜过双节”系列活动、中华贤母园广场举办“东篱·中秋雅集”诗词鉴赏活动……今年中秋国庆假期,九江旅游市场持续火爆,各大景区依托当地文化和资源特色,开展了精彩纷呈的活动,吸引游客驻足打卡。
中秋国庆假期,九江接待游客1151.61万人次,同比2022年、2019年分别增长99.84%、20.14%;旅游总收入92.08亿元,同比2022年、2019年分别增长99.57%、20.70%;入园闸机单项位居江西省第一、客流总计位居全省前列。
文旅活动丰富多元,持续赋能经济发展。九江大力开展“引客入浔”,发布文旅优惠政策,结合聚合人气的文化消费热点元素吸引客源,以年轻化、沉浸式的方式引领消费,百车自驾、百团踩线、消费季、音乐节等活动层出不穷。去年以来,先后举办了“世纪动脉”——万里茶道九省(区)文物联展(江西站)、国际名茶名泉博览会、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长江经济带文旅消费季等一系列重大文旅活动。不仅如此,还有序开展了“花漾九江”“清凉一夏”“田园醉秋”“雪域江南”四季“追浔”主题活动。
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九江以“悠然庐山 诗画九江”为品牌,加快文旅项目建设步伐,推动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逐渐成为一个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和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聚力融合赋新景
眺望浔阳江 黄继锋 摄
千年文脉,串珠成链。从浔阳江到风光秀丽的庐山,再到如诗如画的庐山西海,这是一条观山览水的“山盟海誓”之旅,也是诗画九江的追寻之路。为了推动全域旅游,九江将城市发展的脉络一一梳理,深入挖掘景区背后的历史文化,将一个个“珍珠”串联,推出了“山盟海誓”“信步江湖”“诗书浔阳”三条精品旅游线路,集中展现了九派浔阳郡的人文质感和山水魅力。
文旅要融合,项目是载体。九江以唱响“庐山天下悠”为主线,按照“山上做明珠,山下串珍珠”的思路,做活做实白鹿洞书院、桃花源、太乙村等一批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传承项目,扎实推进庐山杏林文化产业园、牯岭艺术小镇等系列重点项目,致力于将九江建设成为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历史人文内涵的滨江城市。
近年来,九江坚持以“全域能游、多业可游、畅享乐游”目标体系为牵引,围绕文旅、农旅、体旅、工旅、游轮、民宿、康养“七大标杆”全面发力,推广“诗说九江”“画说九江”“非说九江”“传说九江”等新产品,推动发展文化体验、数字文创、温泉养生、水上运动、研修游学、文化演绎等新业态。未来,九江还将进一步丰富“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业态产品,做精做强要素环节点,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发展。
且以诗意共远方,新时代的九江,正着力打造区域文化旅游中心和宜居宜业宜游胜地,奋力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向世界级文化和旅游目的地迈进。 (九江日报记者胡依倩 沈明杰)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
览长江胜景 品古韵人文
悠然庐山,诗画九江。10月17日晚,2023长江经济带主流媒体社长(总编)看九江暨“追浔季·采风行”第二季启动。来自长江经济带10余家主流媒体的20余名社长(总编)、主任、记者第一站走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触摸九江的深厚文脉和发展脉搏。
雾锁长江水 李定华 摄
长江奔腾不息,文脉绵延不绝。在这里,既能观赏长江浩荡东去的壮阔景象,也能沉浸式体验浔阳江畔千年文化传承。当前,随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的建设推进,琵琶亭、锁江楼、浔阳楼这三颗九江长江生态岸线上璀璨的珍珠已连点成片,长江“最美岸线”成为市民的休闲地、游人的打卡地。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华灯初上,在古今交融的文化场景里,琵琶亭沉浸式演艺灯光秀绚烂开演,为现场嘉宾带来了一场独具九江历史文化特色的视听盛宴。采风团的社长(总编)、主任、记者们近距离聆听白居易与《琵琶亭》的故事,与白居易月下对酌,同作琵琶诗、共赏琵琶曲,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这是我第一次来九江,九江名山、名水、名人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此次采风行第一站走进琵琶亭和浔阳楼,让我们看到了九江文旅巨大的发展潜力。”蚌埠日报社副社长吕大勇表示。
“九江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城市发展动能澎湃。此次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来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看到九江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就斐然,非常震撼。”湖南日报社岳阳分社社长刘永涛说,“岳阳与九江地域相连、人脉相亲、文化相通、产业相近、经济相融。九江有很多经验做法值得‘点赞’‘借鉴’,我们将全力传播九江好故事、好声音。”
据悉,10月17日至20日活动期间,第二季活动采风团继续深入走进德安县、湖口县、庐山市,领略九江各地的气质情怀、文化底蕴,讲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的精彩故事。(九江日报记者胡依倩 沈明杰)
德安
情系山水 义在德安
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到“隆平故里·情义德安”,采风团的社长(总编)、主任、记者一路走、一路看。10月18日,采风团一行来到德安县,体会人文之深厚。
义门陈 九江日报提供
青山逶迤,博河环翠,德安以其山水钟灵毓秀之精气,孕育了像谜一般美丽而又神奇的义门陈文化,被人们代代传颂。
在义门陈文化产业园,采风团的社长(总编)、主任、记者随着游览的步伐,深入了解义门陈的前世今生,沉浸式感受德安的淳朴民风、情义家风和尊崇先祖、和谐团结的优良传统。“文旅融合的核心在于文化,在于对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合肥日报副总编傅学德表示,德安具有深厚的人文资源禀赋,尤其是这次看到的义门陈文化产业园令人印象深刻,它让当地特色家风文化得到了充分展示。
遍野的向日葵、温暖的阳光、独有的洲上木屋……博阳河景区呈现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田园画卷。一路赏景、一路采风,采风团成员跟随着导游的介绍,深入了解景区发展运营路径。据介绍,这里是集水域休闲、田园观光、农耕体验、研学科普、运动拓展、康养度假、特色餐饮于一体的田园综合型休闲旅游景区。
品尝特色美食、走过精品民宿,在晴朗的阳光照耀下,采风团成员在华夏阳光诗画田园微电影小镇品味诗画风光。这里融合了赣派建筑和苏州园林特色的江南意境,风光秀美、无比惬意。
看过了如画美景,走过了生态风景,在万家岭大捷纪念园,采风团一行共同追寻红色记忆。为了纪念万家岭战役,德安县于2010年在南浔线旧址规划建设了万家岭大捷纪念园,全景还原了万家岭大捷的抗战历史,通过数字化、实景化呈现,把德安红色旅游的名片擦得更亮。
“历史需要铭记,虽然万家岭大捷已经过去了80余年,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深刻的。万家岭大捷纪念园通过打造‘红色+旅游’,让人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力量和智慧,意义非凡。”参观完万家岭大捷纪念园,黄冈日报社党委委员、副社长、副总编辑詹钊说。(九江日报记者胡依倩 沈明杰)
湖口
江湖明珠绿意浓
“追浔季·采风行”这一路,走过了绿意葱茏的长江岸线、体会了家风永传的人文胜景、看过了泾渭分明的两色奇观,这是一条悠游九江的“信步江湖”之旅。10月19日,采风团一行来到了“江湖两色 石钟千年”的湖口县。
江湖两色 九江日报提供
湖口,赣、鄂、皖三省在此交界,长江与鄱阳湖在此交汇,因其独特的地域条件,形成了江湖两色的绝美风光。在湖口的第一站,采风团一行便来到了湖口县博物馆,深入了解湖口的“前世今生”。
远眺庐山、鞋山夕照、江湖两色、渔舟唱晚……玲珑幽静的石钟山、雄伟神奇的鞋山、烟波浩瀚的鄱阳湖串珠成链、如诗如画。在石钟山景区,采风团的社长(总编)、主任、记者一边登高赏山水美景,一边听导游介绍苏轼三访石钟山的人文故事。走入石钟馆内,一首击石配乐的民间渔歌引起了众人的围观。“第一次听到用传统石器来击奏出宫商角徵羽的传统音调,非常震撼!这首渔歌,仿佛让我穿越时光,看到了千百年来湖口人在鄱阳湖边打鱼唱歌的景象。”中新社江西分社记者巫发阳说。
随后,采风团一行乘船逐水而行,人在画中游,远望江湖楼,体会古韵建筑的诗意绵长;近看江豚戏水,感受生态美景的生机勃勃。在这里,一幅绿意盎然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湖口的美,在于江湖之色,更在于生态之“绿”。
走进中国·江豚湾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基地,采风团一行深入场馆,详细了解湖口县利用“山江湖”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和人文历史底蕴优势,高标准规划设计、高品位打造出的生态文明示范区项目。“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基地是全国首家长江全流域淡水鱼类的综合性科普馆,展示物种120余种、近12000个(尾)生物及珍稀物种标本。”湖口县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主任余先华介绍,建这个场馆目的是通过参观和科普的形式,唤起大家保护长江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实地参观了江湖两色的奇观,亲眼看到了江豚,又看了江豚湾产业项目规划和水族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崔宇宙表示,这里将产业发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让鄱阳湖的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举措亮点多,成效十分明显。 (九江日报记者胡依倩 沈明杰)
庐山
邂逅庐山秋韵
庐山真面目 高建萍 摄
庐山秋韵浓,犹如走进一幅栩栩如生的油画长卷。
10月19日至20日,2023长江经济带主流媒体社长(总编)看九江采风团一行来到庐山,领略庐山自然之美、历史之韵、人文之情。
“庐山谷口石门开,天香国色已盈盈。”寒露秋菊盛开,庐山花径公园内松柏翠绿、枫叶渐红,采风团一行人沿着白司马花径、花径亭、白居易草堂一路前行,曲径通幽,移步换景。
在仙人洞景区,盘山石阶环绕。采风团的社长(总编)、主任、记者跟随导游的步伐,细细聆听景区留下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停望观景台,入暮秋色,半山腰的云雾笼罩,山峰时隐时现,分外壮观,美景如画入眼帘。
20日上午,采风团一行首先来到含鄱口,此处是庐山观日最佳地。登含鄱台凭栏望远,旭日东升,纵览群山云海,山水景色如诗如画。“庐山是一座人文圣山,风景秀丽,文化璀璨。”中国网生态传播中心副主任张平告诉记者,这次和大家一起登庐山赏秋色,感受到庐山独特的自然魅力和悠久的人文历史,所到之处,美不胜收。
随后,采风团一行人走进庐山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馆藏丰富,反映了庐山历史文化的辉煌,展示了历代名人与庐山的故事和足迹。有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黄庭坚、赵孟頫等在庐山的手书碑拓,还有朱熹修复白鹿洞书院,定教讲学,立德树人的典故。
在芦林湖畔,梧桐叶黄,层林尽染,山水交映的秋色美景犹如翡翠明珠,点缀山林,呈现给大家的是橙黄渐染的秋色景致。芦林桥与波光粼粼的芦林湖、打卡拍照的游客构成了一幅秋韵浓郁的人文景色。
“九江是一座有看头、有品头、有学头的城市。”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王杰告诉记者,九江坐拥长江,地处鄱阳湖,怀抱庐山,地理位置显著“有看头”;九江古代诗词歌赋经典流传,人文历史厚重“有品头”;九江践行生态文明,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学头”。(九江日报记者 吴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