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分子将目标瞄向孩子,11岁小学生加群领取“福利”被骗近万元!8岁小学生被骗用妈妈手机借了网贷,被骗12万……眼下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套路层出不穷,连日来我市多家机构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提醒人们警惕电信诈骗,不过,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孩子都知道家长的微信密码,多数是家长输入支付密码时看到的。建议家长不要开通免密支付,同时定期更换支付密码,或设成支付前先验证指纹,以减少安全隐患。
近日,刘女士的儿子想要一件当下流行的小玩具,刘女士同意了,儿子就拿起她的手机在淘宝上选起来。让刘女士没想到的是,儿子提交订单后,竟然直接输入了付款密码。她问孩子怎么知道的,孩子说以前看她输入过,早就记住了。刘女士十分惊讶,当晚就改了密码。
据了解,不少家长对微信、支付宝密码管理不严格,结果绑定的银行卡里的钱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被“熊孩子”花掉了。鞍山银行曾遇到多起类似事件,如海城市民郭女士,每月只有2000元收入,但“熊孩子”会偷偷记住支付密码了,自己充值游戏,一口气用掉2000多元,幸亏银行帮助追回。据了解,我市多家银行都曾接到顾客求助,请求配合提供资料帮助索要孩子转走的钱款。
提醒家长一定要做好子女思想教育工作,平常要给孩子普及防骗知识,告诉他们一些常见的诈骗套路,不要点击陌生链接,不轻易相信网上的陌生人;妥善保管自己手机便捷支付密码等,不要开通免密支付,同时定期更换支付密码,或设成指纹支付,以减少安全隐患。此外,在手机支付、视频、聊天等软件中设置“青少年模式”,以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