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中国 | 西宁晚报

大爱中国

(作者:郭来成)

2023年8月,一场暴雨席卷河北。在短短几天之内,河北多地遭受暴雨冲击,农田被淹,车站停运,大坝决堤,往日繁华的街道变成洪流肆虐之地,数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全国人民都在时刻关注着这场天灾,为河北祈福,为河北加油。

不论是纵观人类发展历史,还是横看当今风云变幻的全球,我们总会发现一个规律:每当灾难来临时,人性中的“自私”便会暴露出来。这种“自私”也不难理解,如果按照西方达尔文《进化论》和理查德《自私的基因》中的观点,这样的“自私”应当是人类的天性,是应当理解并予以宽恕的,甚至这样的自私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助推力;如果再按照西方经济学中的理论来讲,这样的“自私”则会从博弈和利益驱使的角度下帮助人类战胜每一场灾难。

20世纪30年代初,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美国。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率激增、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全国上下处于一片萧条和动荡之中。农场主将成吨的滞销牛奶倒入河流中、任水果蔬菜烂在地里也不肯捐赠给那些贫穷的和有需要的人,工厂倒闭并将囤积在厂房中的大量的产品库存毁于一旦……美国的资本家们没有选择将产品免费发放给穷人,美国的农场主们也没有选择将牛奶、粮食等维持人类生命所需的基本食品分发出去给因饥饿而处在死亡边缘的人。无论是否在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下利益受到优先维护的一方,都在这场灾难中选择“自私”。

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这也并不难理解,也并不是不值得被原谅的。

可如果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滞销的牛奶当然是分给穷人和需要的人更好,但如果从成本的角度考虑,牛奶倒掉是它最好的归宿。因为当牛奶滞销时,有三个选择。第一个就是冷冻起来继续存放。但在存放期间需要存储费用,而存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后的牛奶再继续放到市场上售卖,它都是不新鲜的,没有人会选择去买不新鲜的牛奶。那么这时只能降价销售,而存储费外加降价所损失的利润就会使商家损失更多的钱。第二就是捐赠,免费发放。看似这是最好的办法,但其中所产生的费用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因为“送”并不是一个按钮,并非按一下这个按钮商品就会到达所需要的人的手里,商品走的每一步都需要花钱:运输费、宣传策划费用、统计费、如何分配等等。所有运营的成本都需要农场主自掏腰包,外加搬运费、包装费、快递费、捐赠期间的仓储费这些费用加起来远远高于原先所卖出牛奶的利润。如果这些费用都由受捐人来出,那么出的这些钱还不如去商店买上一份新鲜牛奶。尽管商品本身没花钱,但受制于规模,它走的每一步都要比正常价格还要贵。对于捐赠人来说,他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不对等的,免费不等于免责,如果牛奶出了问题,造成受捐人的身体出现状况,那么商家依然是要负责的。因此第三种办法—倒掉,才是处理滞销牛奶最好的选择。

因此,在这样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体制下,利用市场规律来解决问题,利用资本运作来“自行消化”便成为了最好的选择。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这样的“自私”不仅能够及时止损,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美国度过这场危机,“战胜”这场灾难。

时间来到一个世纪后的中国,2023年8月中国河北省多地出现持续暴雨,部分地区发生严重灾害。可我们在这次的灾难中从中国人民的身上发现了一些不同的东西。

在暴雨的肆虐下,大量游客滞留,出行的当地民众也一时无法返回,而这时的河北省多地出现了“违反”经济学理论的一幕:那里的酒店在此时并没有选择涨价,反而选择降价甚至免费。

如果这时酒店涨价也不过分,按照涨价的逻辑也不难理解。暴雨之中,自身经营尚且难保,酒店维护费用大量增加,酒店老板也很难慷他人之慨,解他人之难。这时的涨价,实际上是补偿商家所遭受到的损失。不仅如此,同时也是在利用市场机制,通过涨价吸引更多酒店和其他经营主体参与进来,开放酒店,缓解游客滞留危机,吸引市场扩大酒店房间的供给量。游客也通过在特殊情况下支付的特殊费用来度过危机,双方各取所需,相互受益,在利益和需求的驱使下共度危机。利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再方便不过。

但河北人民没有选择这种逻辑,也没有这么做。在河北,不仅酒店价格不涨反降,更多的其他经营场所也纷纷参与其中。民宿、娱乐场所、公办机构也纷纷加入,开设临时避难场所;超市、商店免费提供场地以及必要的食品;在多地危难的时刻,现场奏响了《我和我的祖国》,在场民众热泪盈眶。

市场经济的优势在于:承认人的利己性,并运用这种利己性来发展社会经济,解决社会危机。即使人都是逐利的、利己的、自私的、有缺陷的,但靠着市场里千千万万个个体的博弈,最终还是能完成筛选,达成均衡,造福社会。

但今天的河北人民,竟能不依靠市场经济的这种“规律”,不仰仗市场的运作,不依赖人与人之间的博弈,齐心协力走到一起,完全靠着信念的支撑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靠着内心道德和团结意识走到一起,共同构筑一道长城,做成一件大事。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患难与共的决心,是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是舍小我顾大我的格局,是对这片土地热爱和赞颂的情怀。

这不能仅是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同所产生的区别,因为制度是人创立的,而人类社会终究是人在运作,这必然地涉及到人心和价值观的问题。

如果说西方相信的是“人性自私论”,那么我认为中国人相信的是人性大爱论。这样的大爱战胜了西方经济学所宣扬的观点和逻辑,打破了西方所坚信和宣扬的“人性自私论”,将人性的光辉和大爱带到人间,照耀全世界。

河北人民是英雄的、是无私的,是能战胜西方经济学理论,坚守并发扬人性大爱的。从建国初期的工业化浪潮到改革开放后河北的奋力开拓,从抗日战争中的烽火到今天暴雨中书写的英雄篇章,一切困难在河北人民面前都显得不堪一击。困难终究会渡过,人性的光辉也终究会照耀世间,这是河北人民的大爱,也是中国人的大爱。

一百年前,北大教授辜鸿铭对他的学生讲道:“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那就是温良”。温良是什么?那是一种同情、善良和智慧的力量,是一种包容开放的胸怀,是一种来自人性深处的情感,是心灵的激情和人类之爱的情感。一百年后,这种温良已经深刻于中国人的骨髓,印记于中国人的基因中。这种温良助我们度过了种种危机和难关,让新生的中国一路乘风破浪迈入新时代。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千载烟云,碧海苍梧常有,而不变的是那份骨子里的力量和信仰,是那份基因中的温良和大爱。故而有那么一段源远流长,故而有那么一段荡气回肠。而今天的我们,更需怀揣着这份大爱,坚定信念和理想,再为新时代的中国,为大爱之中国添一笔心上灯花。(作者:郭来成  单位: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巴州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