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海宁市深入实施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行动计划,积极探索构建以家庭为单位的共富财税政策体系。今年6月,海宁市获评浙江省2023年百村万户增收促富试点县,探索打造“联合社+村集体+村民+低收入农户”共富体模式。
夯实项目基础
海宁市财政局不断强化政策保障,优化资金供给,推动财政投入向共同富裕关键领域倾斜,采取6项措施为百村万户增收促富试点打造坚实基础。
——实施农村家庭产业共富计划,创新拓展农民共富增收多元化路径。海宁市打造“农业标准厂房+共富厂房+共富菜园”等极具辨识度的共同富裕品牌,充分激活地、田、房资源要素,创新探索资金、土地、农房入股的三大共富路径,实现农民资源变资产。
——聚力“提低”“扩中”财政支持,构建共富家庭财税政策体系。海宁市实施低收入农户共同富裕扶持方案(2021—2023年),财政部门持续推进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通过“十万农民变股民”筑牢“扩中”成效。
——深化“土地整治+连片流转+标准农地”改革,提升全域土地综合利用率。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基础上,试点区域盐官镇实现全域连片流转农田1.4万亩,创新推进标准农地改革试点。
——创新农房盘活利用模式,积极发展现代农旅融合新业态。海宁借助“浙农富裕”农房盘活数字化应用场景,建立全市闲置数据库,推进闲置感知、资源发布、资源盘活、推介交易具体应用。启动“千宿计划”,探索发展现代农旅新业态;依托连杭经济开发区等平台优势,发展“租房经济”。
——推行“股份分红+积分激励”模式,优化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2022年,全市共有56个村实现分红,金额达3065.28万元。
——探索各种抱团致富形式,全方位推进村强民富。海宁探索“强村公司+村集体”“强村公司+村集体+农户”以及多个村集体组成联合社等多种抱团形式,多方位开展业务、多途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多渠道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
打造共富联盟体
近年来,海宁市财政局把推动联合社发展作为农业“三项补贴”综合改革试点的核心和重点,加快推进粮食生产经营组织体系创新。出台一系列奖补政策,支持联合社发展壮大,把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打造成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主力军。2020年,钱江潮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获评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海宁市百村万户共富试点项目以全域土地流转、村集体抱团(联合社)、众筹共建为增收路径,以片区联盟、村级联盟、产业联盟和供需联盟为载体,创新“扩中”“提低”“谷票+米票”收入增长机制,通过盐官镇全域绿色生态规模化稻米种植、全镇15个村抱团社会化服务提升、稻米全产业链集成建设、海宁“潮米亨”生态米业定制式销售四个项目,创建增收促富新模式。
为做大做强优质稻米产业,努力打造形成集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于一体的稻米全产业链,海宁市今年启动了盐官镇钱江潮稻米全产业链试点项目。项目实施主体为钱江潮粮油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占地面积35亩,总投资约1亿元,主要建设稻米加工车间、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冷库、深加工车间等。项目建成后,预计带动周边20多个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提升至200万元以上,带动4800户农户实现增收超400万元。
探索创新项目模式
海宁市财政局统筹安排超过1亿元资金,探索打造三个“联合社+”模式,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加快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探索“联合社+耕地”模式,坚持统筹整合,实现增收共赢。“联合社+耕地”模式全面激活土地要素资源,由钱江潮联合社牵头、市镇农业部门指导、村级合作社实施。通过发动、引导,全域整治复垦土地、大散户土地统一流转给钱江潮联合社进行经营管理,实现化零为整。连片整合土地资源推动了“小田并大田”,钱江潮联合社对其进行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种植,原来的种植大户变为钱江潮的“车间主任”。钱江潮统一流转土地价格、种植品种、生产标准、技术推广、服务管理和品牌销售,建立“清单化一站式”稻米产业服务平台。在村集体和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固定收益的基础上,村抱团公司、村集体和农户三方享受经营收益,构建起“联合社+村抱团公司+镇国资公司+专业托管+农业保险”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实现了联合社、村集体、农户的共富增收。目前,钱江潮联合社已与全镇15个行政村签订合作协议,以每亩600斤稻谷的价格完成全镇1.4万亩耕地的统一集中流转。
——探索“联合社+中心”模式,实现效能倍增。海宁市以创建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为目标,规划用地35亩建成具备数字农业、集中育苗、稻麦烘干、稻米加工、农技服务、农资配送、仓储保鲜、农事研学的“1+8”一体服务中心。联合社将集机耕、种子催芽、育秧、机插、机植保、机收、烘干、技术培训等服务为一体,作业范围覆盖全市,这将是海宁市服务功能最全、规模最大、农机农艺结合最紧密的合作社。项目建成后,村集体可在社会化服务过程中每亩每年增收20%以上。村集体还可享受社会化服务分红收益,服务费用收益可二次分配给农户。到2024年,合作社将以盐官镇为核心,辐射带动11个镇街,预计服务面积达12万亩次,收、烘粮食1.8万吨。同步建成粮油加工中心及稻米深加工中心,项目投产后单日大米加工能力可达120吨,正常运营后将实现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利润分红超10%。后期,将引入本土“四角桥”年糕、堰兢糕等稻米衍生产品至深加工中心,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探索“联合社+公司”,创办同富公司,实现多元发展。“联合社+公司”推进农村土地承包权改革。镇国资公司和钱江潮联合社共同出资成立钱江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探索“三资创三金”合作盈利模式,即资金入股、资源整合、资产授权,挣薪金、分股金、拿租金,并以“谷票”和“米票”体现项目红利。“谷票”用于抵扣农户与钱江潮流转费,钱江潮公司与大户签订以“订单粮+土地承包粮”的流转合同,以稻谷“物物交换”形式进行锁定,确保稻谷按要求统一收购;“米票”用于抵扣村与农户的土地流转费用,加工后的大米由钱江潮公司统一仓储、保管,农户可凭“米票”到兑换点领取大米或现金。项目正常运营后,预计村集体每年可实现收益50万元。“两张票”机制不仅带给农户“三金”,更降低了公司财务成本。同时,整合盐官辖区内共富培训中心、塔莎直播等资源优势,培养新型职业化农民,帮助低收入农民和回乡农业创业者等。预计每1000亩可提供5个就业岗位,人均工资性收入增加6万元以上。与塔莎直播电商基地初步达成农产品带货协议,在钱江潮联合社开设直播间,推动农产品上行、“进城入市”。截至目前,针对全镇特色农产品已进行试播20余场次,涉及11个村,涵盖花卉、葡萄、大米等9个种类,共有300余农户受益。
下一步,海宁市将进一步优化试点方案,完善政策措施支持农村改革,优化农业资源配置,盘活农民存量资产资源,加大土地要素资源整合力度。同时,加快试点项目进度,统筹市镇村三级力量高质量推进,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产业共富新模式,形成百村万户促富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
(作者系浙江省海宁市财政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