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连翠
从小,我随姑父母一起生活,姑父母就是我的养父母。姑父是山东博山人,博山是淄博的一个区。这样一来,我也似乎有了一点点山东人的"基因",随着大人吃鱼、大米、煎饼,还有花样不断翻新的各种面食。
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平日里,常有老乡来访,众人亲热得像一家人似的,吃喝用度不分你我,一人有事大家一起帮。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一股热乎劲儿。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山东工作,在去胜利油田的垦利段公路上,遇见一个老乡推车累了坐在路边休息。他从怀里掏出一瓶酒,拿出煎饼卷上大葱,说着:"煎饼就酒,越喝越有......"由于这个场景留给我的印象太深,离开山东后,我对那一方土地始终有一份牵挂。
齐鲁之邦,孔孟之乡。
先秦时期,诸侯国林立,当时齐国的疆域主要集中在山东一带,都城设在临淄,也就是如今的淄博市临淄区。这里流传着颇多历史典故: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九合诸侯"、齐国名相管仲多谋略、晏婴使楚拒走偏门、军事家孙武和孙膑的诸多战例,西汉名医淳于意、西晋文学家左思、唐朝初年名相房玄龄等人的逸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笔下摄人心魄的鬼狐故事,都出自这里,我们熟悉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也出生于此......传统文化的悠久渊源、祖先的思想成就,孕育了这片土地的淳朴民风。
博山,中国古老的琉璃之乡。琉璃工艺最早见于先秦。人们从青铜铸造的器物里,获得了类似琉璃的材料,这些材料经能工巧匠加工提炼,在烈火熔炼中变幻无穷,成为各种名贵器物,造型各异,美轮美奂,让人爱不释手。
家在博山的姑姑和老乡送了我一些小玩意儿,如内画壶、鲁玉茶具、装上水能当哨子吹的小鸽哨、戴着一串银铃项圈的小白狗摆件等,都漂亮极了!
今年以来,山东一次次闯入大众眼帘,自从"淄博烧烤"火爆国内,渐渐地,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的名字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马晓磊生长在济南,那里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故地。他为人低调、平和,是一个兢兢业业的普通干部。
他说:"游客来淄博,是为了放松,是为了开心。谁要是给游客添堵,影响到游客的心情,除了罚款,还要第一时间给游客道歉,并加以改正。如果还有下次,严惩不贷。"
马书记的话朴实无华,掷地有声。雨天送伞、车子抛锚了帮助维修、厕所和停车场全面开放......这些都是简单的小事,但却最能温暖人心。
他是一个勇敢的行动者。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利用网络平台宣扬自己的主张,但淄博的口碑不胫而走,老百姓的口碑,就是金字名片。
人们知道,马书记是个实在人,他懂得体察民情,胸中有人之常情,将"为人民服务"化作了行动。他对民众敞开心扉,把长者当成自家老人,将天南海北的游客当成自家兄弟姐妹,急人所急,雪中送炭。
他在的地方,老百姓就有安全感、幸福感,他在的地方,就是万里晴空。时代呼唤千千万万个马晓磊,有了千千万万个马晓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何愁不会梦想成真、马到成功!
(刘连翠,中国作协会员。著有《风铃叮咚》《心语如丝》《南国流韵》《地火》《补天》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