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碧水绕村郭,郁郁青山传棹歌。两岸风光道不尽,村民游客幸福多……”这是对浙江嘉兴平湖打造的“钟溪棹歌·隐世田园”精品线路的诗意描绘。沿着这条风景线一路走来,多处人文景观、旅游场馆被“串珠成链”,展现出一派乡村好风光。
“钟溪棹歌·隐世田园”美丽乡村风景线全长10.5公里,以城乡融合的创新生活方式为指引,构建出一带、两村、八景的规划布局。平湖市财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兰兰向记者介绍,一带即印象钟溪农旅产业带,两村即钟埭村和沈家弄村,八景包含圆通晓钟、钟溪探春、碧池晴云、钟溪拾遗、果圃叠翠、藤桥暮烟、揽秀落雁、车桥夜雨。“美丽乡村风景线的标准很高,要求串联多个村庄、拥有一定数量的景观场景、具有经济辐射带动功能等。”吴兰兰说。
循着一声声婉转悠扬的鸟鸣,记者走进了钟埭村。作为这条风景线上串联的重要节点村,曾经破落废旧的钟埭村如今白墙红瓦、翠草如布,环境秀美迷人。
钟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马美洪告诉记者,2003年浙江实施“千万工程”以来,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开始是村容村貌的改造、基础设施的提升,然后引入了产业和文化元素,打造了农市、农事、农食、农肆、农时等主题化产品业态,并配有水上舞台、水下森林、金色花海、稻梦空间等打卡景点,现在钟埭村已经变成了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现代化、融合型的共享村庄。
走进钟埭村北庄浜自然村落的小平农家乐里,老板李小平正端出自家的“招牌菜”——田园鸡煲,脸上笑意盈盈。他告诉记者,自己是2000年来到钟埭村生活的外地移民,20多年来,见证了村子的巨大变迁。“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游客也越来越多。靠着农家乐,去年我家赚了500多万元,现在是有时间赚钱,没时间花钱。”李小平说。
美丽经济已然成为当地的致富密码。曹贵娟是钟埭村村民,靠着祖传的酿米酒手艺,蒸饭、发酵、酿造、售卖,她开办了3家村杜做酒坊。曹贵娟告诉记者,风景线建成之后,到酒坊学酒买酒的游客日益增多,自己的酒坊现在远近闻名。
一座座原本散落在各处的村庄因这条风景线串联了起来,拉近了城乡距离、推进了产城融合。
马美洪告诉记者,“钟溪棹歌·隐世田园”线路还在2021年度嘉兴市美丽乡村精品线比拼赛中排名第一,获得一等奖。
“能评上精品线好处多多。”吴兰兰说,“依据补助政策,当地财政按考核结果进行分档制补助,以奖代补基数为3500万元/条;在比拼赛中位列1—3名的,再分别给予2000万元、1500万元和1000万元的奖励。而平湖市‘钟溪棹歌·隐世田园’美丽乡村精品线排名第一,财政补助资金共计5500万元。”
从展陈、销售钟埭街道企业特色产品的“稻花匠肆”到钟埭传统美食制作的“田耕飨”,从酒文化传播的“绿醅酒肆”到亲子民俗研学的“稻花清宿+同梦乡宿”,“钟溪棹歌·隐世田园”美丽乡村风景线,扮靓乡村美景,深挖文化内涵,丰富经济业态。
像这样的乡村风景线在浙江多地可见。
记者了解到,嘉兴市大桥镇“文明之源·时代之光”美丽乡村精品线全长11.3公里,沿途串联5个村落,围绕“诗意田园研学”特色定位,打造产业、文化、健康、低碳等九大场景,翻开了美丽乡村系统重塑的崭新篇章。
桐乡市石门镇“果菊飘香子恺路”美丽乡村精品线北接“水乡寻梦研学路”,西连“蚕花胜境河山路”,是“拾梦江南”市级精品线的“田园绿心”。线路以“农文旅”融合为打造思路,农业上突出“一村一品”“七村七色”,文化上凸显丰子恺笔下的乡愁。
美丽乡村风景线路的建设,是浙江2003年起持续推进“千万工程”的真实写照。吴兰兰告诉记者:“20年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千万工程’已经造就万千美丽乡村。”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浙江全省90%以上村庄达到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70个、示范乡镇724个、风景线743条、特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