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疗胃肠道“早期癌变”,沙洋有了“最佳拍档” | 九派通

7月14日,沙洋县中医医院与广东省医药质量管理协会消化内镜分会合作,引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白杨教授名医团队,正式投入使用消化道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当日的义诊活动中,南方医科大学消化内科硕士、南方医院白云分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赖春晓实操指导,30例胃肠镜受检者经“智能导航系统”精准识别病灶,获得了及时治疗,避免了癌变风险。

f951c48726c750bb118db043e93f9c7.jpg

(合作共建)

“我平时单位有常规体检,喜欢运动,饮食健康,不喝酒不抽烟,也无任何不适感,没想到通过这次胃肠镜检查,竟切掉了十多个息肉,小的5毫米,大的28毫米,听专家说有好几颗高危息肉,具体要等病理检测结果。这些息肉如果没有及时检查发现,则有高度癌变风险,诊疗无异于拯救了我和我的家庭。”接受完检查治疗的沙洋患者蔡先生有些后怕,同时又满心感激地说道。

6ad4536d1efccd1f2221f76d7d65315.jpg

(内镜诊疗)

此次引入南方医院名医团队,共建面向沙洋县的消化内镜质控中心,邀请紫东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撑,是沙洋县积极对接优质医疗资源,提升群众幸福感的一次生动实践。

胃肠镜,是医学内窥镜家族的重要成员,也是消化道疾病最重要的诊治手段。经验丰富的医生在先进精密仪器的操作下能够“看见”病变,并将可疑病变取活检并送病理以明确诊断。医术软件和仪器硬件双向发力,成为发现并治疗胃肠道“早期癌变”的“最佳拍档”。

据了解,此次用到的消化道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系内镜检查的又一辅助“黑科技”,目前在我市沙洋县中医医院独家应用。其主要功能是在内镜检查中起到AI智能导航辅助检查的作用,系统能对胃镜检查白光下上消化道44处细分部位智能识别并质量控制,智能提示与筛查50种常见疾病,可有效帮助医生 (尤其新学内镜医师及基层内镜医师)提高内镜诊疗质量,减少检查盲区,大幅降低疾病漏诊率及误诊率,提高早期癌症检出率,助力消化道系统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查、早治疗,使患者受益,被形象比喻成内镜诊疗的“智能导航系统”及“智慧天眼”。

“当前,湖北省‘323’攻坚行动如火如荼开展,癌症防治工作是其中重要一环。作为一家集医疗护理、预防保健、针灸康复等功能于一体中西医结合的二级中医医院,我院立足脾胃科等重点专科建设,突出中医特色,结合现代化医学诊疗技术,全力探索中西医结合特色之路,经过前期反复磋商、实地考察、研讨学习等,我们与沿海名院名医建立起了紧密、深入的合作关系。期待通过高质量合作共建,携手探索两地医疗卫生互联互通、区域健康共建共享的发展之道,让沙洋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技术和服务。”义诊现场,沙洋县中医医院主要负责人表示。

“我们很荣幸参与这次合作,这是科技帮扶,也是科研合作,我们致力于将人工智能等先进的科技应用在医疗健康行业,助力解决消化道疾病的筛查,服务5亿高危人口,这是低成本大健康,是幸福百姓的工程,同时还可降低社会负担。”紫东信息总裁戴捷介绍。

30台胃肠镜检查中,白杨教授团队成员赖春晓医生将自己在数万例内镜诊疗中积累到的经验和技术灵活运用,对术中发现的30余枚大小不一、风险形态各异的息肉,利用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CSP(病变圈套器冷切除)、HSP(病变圈套器热切除)等进行了妥善处理,将结肠癌扼杀在恶变前状态。同时,在他的示范下,沙洋县中医医院胃肠镜检查、胃肠镜下的活检、胃肠镜检查围手术期的处理等,都得到了更规范的操作指引,这也将大大提高该院胃肠道早期病变的发现率、诊断率,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3075ccb7b754cc53793b6e8f79d975a.jpg

(资料数据统计)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已从几十年前的第六位上升至了第二位,及时切除息肉能有效预防肠癌的发生。本次筛查发现肠道多发腺瘤,部分高级别瘤变可能,这进一步说明了肠镜筛查普及推广的重要性。建议45岁以上人群,无论男女、无论是否有症状、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都应做一次结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应从 40 岁开始定期筛查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包括: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喜欢吃高脂高蛋白食物、长期便秘便血、有炎症性肠道疾病史等。”赖春晓提醒道。

他表示,将立足技术合作关系,定期到沙洋县中医医院开展门诊、会诊、手术等,为当地群众提供诊疗服务,并通过手术代教、病例讨论、专题讲座等帮助医院内镜团队提升服务能力,高效使用高精尖医疗设备,协助沙洋县中医医院打造区域内镜技术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