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对《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等提出的意见很有针对性、建设性。财政部高度重视您的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根据您的意见,我们已在《报告》第32页倒数第1行,增加‘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是财政部在2023年两会期间给全国人大代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医师杨硕的感谢信中的内容。
“收到这封感谢信,我既惊讶又高兴。惊讶在于,作为一名新任全国人大代表,自己的第一个提议竟然被采纳了;高兴在于,在预算报告中加入了这11个字,意味着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将得到更多支持。”杨硕说。
他告诉记者,他所说的传承并非仅指中医药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也包括对于医道、医德、医风、医术的发扬光大。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医之道在于将天地自然和人视为一个整体,巧妙运用摄生、辨证论治、方药针灸等传统疗法,使阴阳之气升降出入协调,实现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杨硕说。
随着从业经验的增加,杨硕愈发觉得,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有效提高从业者对中医药学的理解能力。
“我的老师吴文尧教授积极倡导将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相结合,上学时我并不理解这一理念背后的原因,现在体会到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杨硕回忆道,2020年,他参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上海举办的“强素养”中国传统文化培训班,学习中国传统经典文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调研结果显示,参加过培训班的医生,年门诊量平均提高了50%,临床能力水平也得到提升。
“只有把传统文化学好,才能读明白医学经典,理解了医学经典才能在遇到疑难杂症时,用中医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杨硕告诉记者。
杨硕将这一感悟带到了2023年的全国两会上。他在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关于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守正创新的建议》中表示,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需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在中医医学教学中加入《周易》《庄子》《老子》等经典著作学习和戏曲等优秀传统文化赏析,并在执业医师考试或者执业考试中加入中医药文化考试内容,从而提升医生的文化素养。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医德是自医生这个职业诞生以来就被广泛讨论的重要命题。在杨硕看来,医德本质上就是对生命的重视和平等对待。“与大部分职业不同,自站在患者面前的那一刻开始,医生就要怀一颗诚惶诚恐之心。面对生死,医生没有犯错的余地。”
怀着这颗救苦之心,在出诊的日子里,杨硕往往要在门诊室里为患者服务近10个小时。
在周末,杨硕也总是闲不下来。十多年来,杨硕通过“中医下乡”帮扶活动,跑了30多个山区县,普及中医学知识、讲解针灸技法、现场诊疗病患。
“常在田间地头劳作的人最容易出现颈肩、腰腿疼等情况,我们就有针对性地研究一些组合式中医疗法,通过简单的经络疏通、针灸治疗,患者就可以消除病痛,也花不了多少钱。”杨硕说。
2021年,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正式加挂贵州省针灸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以下简称质控中心)的牌子。依托该平台,杨硕和同事们将中医下乡帮扶工作打造成了完整的医疗技术下沉工作体系。“今年3—6月,我已经完成了10次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培训工作。”杨硕介绍。
就在前不久,他又带队帮助一家县级医院建立起了专家工作室。这个工作室可以通过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针灸专科联盟平台获取专家坐诊、治疗方案线上讨论等支持。
“根据多年的下乡帮扶经验,我发现中医药治疗对医疗硬件条件要求相对较低,收费较少,所以,在欠发达地区推广中医药学是更好的选择。”杨硕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之后,我深感责任重大,想要为老百姓做些实事,比如,助力中医药优质资源扩容下沉、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
加强中医药文化推广
十多年前,杨硕接诊了一位十六七岁的患者。一场交通事故导致该患者脊椎受伤,下肢无法行动,这对于这个花季少年和他的家庭是一个巨大打击。经过研究,杨硕和他的同事们决定采用组合式中医疗法为其治疗。经历了艰难的100天,患者终于恢复了健康,后来还考上了大学,成为一名中医医生。
“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想,将一颗小小的种子埋在孩子心里,然后静待生根发芽,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中医传承。”杨硕说。
杨硕还有个更大的梦想——让中医药学更多融入到百姓生活中。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关注养生、未病先防,正是中医药学的属性之一。如果大家都具备一些中医药知识,不仅能帮助我们进行日常调理,增强体质,还可以减轻国家医疗系统服务压力,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杨硕表示。
因此,他在今年两会的建议中提到,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推广力度,比如,通过出版书籍、制作视频动画、走进课堂、开展知识竞赛等方式,增进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和了解;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今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丰富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校园活动。杨硕计划今年下半年对该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调研。“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文化是根本。如果孩子们能了解、熟悉并喜欢中医药文化,就有助于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杨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