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兴凯湖畔奏响振兴之歌——黑龙江省鸡西市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新高地纪实
中国财经报 2023-07-10 15:33:58

这里传承着开拓进取的精神基因,这片黑土地总是充满了力量。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肇始于此、赓续于此、弘扬于此。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新时代东北振兴,指引我们奋力走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路子。”黑龙江省鸡西市委常委、副市长战明秀说。

战明秀向记者介绍,近年来,鸡西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变化很大,去年元旦后通了高铁,兴凯湖机场完成改扩建,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新突破,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正在把打造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区域新高地作为努力方向。

活力之源:护好“百年大树” 育好“小苗新苗”

站在鸡西柳毛石墨矿的一处露天平台上,远处的几辆大型挖掘机正在采挖作业。鸡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二级调研员高升斌告诉记者,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把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大方向是提质增效,推动实现“绿色矿山+智能矿山”,并做好深加工,不断拉长产业链条。

近年来,鸡西市围绕煤炭、石墨、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传统主导产业补链、强链、扩链,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始终保持在85%以上。在此基础上,全市进一步将矿产、生物、旅游、口岸等“十大经济”作为主攻方向。

明确了产业体系布局之后,全市上下充分运用“四个体系”抓落实,涵盖领导责任、工作推进、考核评价和督导问责。2022年,鸡西市地区生产总值664.7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位居全省第三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增速位居全省第二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5.6亿元,超全省平均增幅12.9个百分点。今年1—4月,已公布的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5项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市一、二、三产业比重是34∶25∶41,工业方面有明显短板,因此,既要护好传统产业的‘大树’,又要育好新兴产业的‘小苗’。”战明秀看到的更多的还是问题。

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目前,全市加快56处煤矿改造升级,已建成鸡东和梨树两个省级化工园区,正在努力推进洗煤、选煤、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深加工产业。同时,通过做精做优细分市场,聚焦建设全国最大的天然石墨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实施石墨产业发展倍增计划,目前石墨制品涵盖25类300余种。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成效初显。2022年,全市煤炭行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煤炭及制品批发等,贡献税收占全市的43.7%、增长81.7%;石墨行业贡献税收占全市的4.1%、增长68.8%。

鸡西与俄罗斯毗邻,边境线长641公里,占全省的1/5,拥有密山、虎林两个国家一类陆路口岸。一季度,全市进出口贸易总值达31.78亿元,同比增长198.8%。今年7月,鸡西将举办中俄文化周,进一步助推全市口岸经济跨越式发展。

密山市副市长张佳庆介绍,经改造后,密山口岸旅检通道于今年4月初恢复通关。截至目前,密山口岸出入境旅客1034人次,出入境车辆5024辆次,车辆数据同比增长139.5%。

“口岸经济将成为开放新引擎。”张佳庆说,密山成立了口岸经济工作专班,将在口岸附近规划建设5万平方米的互贸区,推进跨境输送带、牛奶管道运输、密图铁路等项目。

“财政部门积极扶持外贸企业做优做强。”密山市财政局副局长房有恒说,市本级落实各项外贸扶持资金共930.49万元,包括贸易额补贴、过货量资金补贴、外贸发展专项资金、办理出口信用保险补贴资金等。

“鸡西的地貌属于四山一水一草四分田。”战明秀说,域内共有69条江河,水利资源丰富,适合水蓄能发电。同时,全市已建成风电场3座,先后与中车公司、国家电投集团签署了新能源合作协议。“这里一年四季有风,尤其是冬天的风夹杂着雪花雪沫,冲击力很强。”他说。

发展之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区域标杆

夏季的中俄界湖兴凯湖,正迎来最美的季节。

乘坐电梯登上四五层楼高的观景平台,凭栏眺望,一侧是小兴凯湖,水中植物集聚成了大大小小的一簇簇“绿岛”,又串成节奏起伏的蜿蜒“绿道”;另一侧是一望无垠的大兴凯湖。

兴凯湖是世界上罕见的湖泊—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世界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东北亚鹤类保护网络,被拉姆萨尔国际湿地公约纳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我们这里地处鸟类迁徙的咽喉地带,每年过境停留的候鸟约200万只。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东方白鹳、金雕、白尾海雕等17种。”兴凯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焦立格说,4月、11月是最佳观鸟季,每年都举办观鸟节。

“候鸟对于迁徙路线和栖息地很挑剔,本能选择水草丰美、生态环境好的地方。”焦立格说,近两年,保护区搭建了300只人工东方白鹳巢,上巢率在八成以上。

登上湄沱湖号客船,几十只鸥鸟紧随船尾,上下翻飞,一路欢歌。“这些鸥鸟每年三四月来,十月就要飞走了。”湄沱湖号轮机长朱岩说。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湖面上,一条大鱼突然间跃出水面。朱岩说,近几年,通过植被恢复、退耕还湿等组合举措,兴凯湖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兴凯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据焦立格介绍,中科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坐落于此,保护区与研究所开展植被恢复合作,成功恢复了几个动植物种群。

“每逢节假日都是游客不断,最火的旅游旺季在七八月份。”他说,自2020年至今,由于新冠疫情影响,目前年均接待游客量约65万人次,常规情况下,这个数据都是超百万人次。

夏季,人们在湖里开展游泳、皮划艇、单板划桨等多种水上运动;冬季,湖面冰封宛若极地,湖口处水波流动造就了千姿百态的冰凌。

大兴凯湖沿湖有一道长98公里的沙滩,西起当壁镇白棱河,沿湖向东绵延,沙滩平均宽度35米,被称为“百里金沙滩”。

焦立格介绍,沿湖的路上还有一条“最长树洞”,人车穿行其间,像是穿越进入了一个植物“隧道”。每逢秋季,这条“隧道”会变得五彩斑斓,那才是最美的呢!

鸡西是一个美丽的富水城市,乌苏里江全长近900公里,流经鸡西202公里。同时,还有珍宝岛湿地、兴凯湖湿地、东方红湿地、月牙湖等,森林湿地游颇具特色。

“到了夏天,人会感觉这里的风都是柔柔的,甚至能感触到它是绿色的。”朱岩说,当游人闭上眼睛,嗅着农作物和青草的气息,听着此起彼伏的虫鸣和流水声,会突破人们对于自然的想象。

回京时,记者在机场看到一份鸡西旅游地图,上面印着独特的旅游宣传语:“不一样的江湖”“最美鸡西、醉在江湖”。江,是诗与画的乌苏里江;湖,是海一样的兴凯湖。此外,这里还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虎头旅游景区,以及省级非遗美食鸡西大冷面,等等。

生态美景引客来。2022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109.3万人次,同比增长5.65%,旅游业总收入同比增长6%。

坚持绿色发展,共建生态之城,让鸡西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亮丽。去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6.4%,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位列全省第二名。全力筑牢新发展格局的生态之基,已成为鸡西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所在、动力所在、希望所在。

据了解,2020—2022年,鸡西市财政投入7.71亿元用于节能环保支出。

动力之本:黑土地和黑土地上的人们

来到位于密山市当壁镇的八五一零农场,一座高9.9米的纪念碑巍然耸立,这里是庄严肃穆的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

“继承下去吧,我们后代的子孙!

这是一笔永恒的财产——千秋万古长新。

……”

读起纪念馆展陈的《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的诗句,令人震撼。当年,王震将军在密山点燃了第一把拓荒火,掀开了中国垦荒史上的壮丽篇章。

“北大荒精神历久弥新。”高升斌对记者说,北大荒精神说到底是一种创业精神,与“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脉相承,都是倡导实干。

“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就是鸡西人要努力的。”战明秀说,几代拓荒人战天斗地,将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今日的“中华大粮仓”,为国家持续输送煤炭和粮食。全市域内耕地面积超过了1400万亩,粮食产量年均120亿斤左右,能够满足4800万城乡居民一年的口粮供应。

虽然这里的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可是这片黑土地上的人们,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上从未放松、动摇和偏离过。据了解,今年鸡西市粮食播种面积超过1440万亩,其中水稻689.4万亩、玉米489.5万亩、大豆266.6万亩。

前人的付出与奉献,是为了让后人过上好日子。在密山市第四中学,校园里的一座两层砖石水泥建筑物是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旧址。

“能在这样有底蕴的学校上学很自豪。”职高二年级旅游酒店与服务管理专业的姜雨彤告诉记者,她上学期学习成绩进入年级前10名,因此获得了500元的学校奖励,既意外又开心。

“学校条件挺好的。”姜雨彤的同班同学李银龙说,食堂的早、中、晚三餐价格分别为5元、8元、8元,午餐晚餐都有六七个菜,每个人根据口味自选3种,不够还可以免费再加。

密山市第四中学副校长张占英介绍,学校是职普一体办学,分职高部和普高部两部分。在国家助学金方面,学校按照学生家庭特别困难、一般困难和困难三个类别,给予每学期最高1500元的资助。同时,学校普高部和职高部每学年奖励年级学习成绩前10名的同学,职高部对于省级技能大赛获奖者也有奖励。近几年,职高部先后有6人次获国家奖学金,每人6000元。

据了解,密山市第四中学上一学年发放的各类奖励、补助总计达62.8万元,惠及学生561人次。

就业和收入是民生之本。鸡西制定并深入落实稳就业保就业促就业24条措施,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9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1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72万人。2022年,鸡西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981元,同比增长6.1%,增速位居全省首位。

2022年5月,黑龙江省委制定出台《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各行各业都缺优秀人才。”鸡西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宫恩威说,鸡西财政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财政资金支持的具体要求,2022年,全市安排人才发展资金占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94%,为人才待遇、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训等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在此基础上,鸡西市又制定了人才优惠政策“二十八条”,连续推出了“清北工程”“双千计划”等,计划3年内招引1000名硕士博士人才和1000名双一流大学本科生。目前,已经有6位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生落户鸡西。

“去年,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宫恩威说,实现了基础性民生持续夯实,兜底性民生持续强化,普惠性民生持续提升。

“高质量发展不是短期目标,财政要坚持稳扎稳打,不能急功近利。”宫恩威说,一季度,全市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2.5%,来之不易。同时,精准研判各项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

百姓期望切切,发展生机勃勃。

内引外联,渐入佳境。

协同共享,和谐共富。

身处这片沃土,让人充分感受到这是一个承载着梦想与实干的地方。

以资源为基、以人才聚力、以创新策源、以开放兴业,鸡西,百年煤城正年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150万鸡西人正传承北大荒精神,永葆勇气锐气朝气,谱写新时代新征程的奋进之歌。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