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正式进入复兴号时代 | 西宁晚报

今天,是个重要的好日子;

今天,必将成为又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时刻;

今天,青藏铁路正式进入复兴号动车时代!

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也见证着高铁建设的“中国奇迹”。复兴号动车组首次开上青藏高原,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对加快青海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发挥出重要作用。同时,拉近青藏地区与内地的距离,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做了充分准备,完成了青藏铁路西格段提质工程设备提档升级、动车组性能完善改造、运输方案优化设计和生态环保服务保障等重要工作,让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顺利开上青藏铁路西格段。

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

青藏铁路西格段提质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让我们一同回顾一下它的建设历史。青藏铁路西格段于1958年开工建设,为单线普速铁路;到1961年,因青藏高原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困难的施工条件等因素制约,已经开工的项目被迫叫停;1974年,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沉寂了10多年的青藏铁路建设工程再次启动,筑路大军攻克了“关角隧道”“盐湖路基”等工程建设难题;1984年西格段开通运营;2006年,格拉段开通运营。至此,全长1956千米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2011年西格段完成双线电气化改造,今年提质工程完成了设备提档升级、动车组性能完善改造,时速160公里的复兴号列车将运行在青藏铁路上。

青藏铁路是目前青藏高原与内地联系的唯一铁路通道,是加强青藏地区同祖国内地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地区发展稳定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和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西格段既有普速列车无法满足城际客流对舒适性、快捷性的需求,西格段提质工程迫在眉睫。西格段提质后,西宁至格尔木旅行时间可缩减至6小时以内,对助力青海“四地”建设、完善青藏主轴大运量通道客运服务、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和产业升级、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意义。

5大特点让动车组列车更适应高原

众所周知,青藏铁路沿线海拔高、地质条件复杂,要让时速16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驶入这里,在动车组列车的性能选择上有什么要求呢?

记者从青藏集团公司车辆部动车科获悉,此次上线载客运营的动车组列车为CR200J1-D型复兴号动车组,它是一款专门针对西宁至格尔木铁路沿线高原、高寒环境设计的动力集中动车组,其具有5个主要特点。

特点一:该动车组列车满足青藏铁路西格段运行环境,可以满足零下40℃的环境温度,最高运行海拔可达3500米,是动力集中动车组家族中的“高原型”。拖车和控制车按照高海拔进行设计,重点对防紫外线性能、电气绝缘性能、低气压散热性能、耐低温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提升。同时针对长大坡道工况,增加了停放制动单元,更好地满足了西格段多山、多坡道、多隧道的运行环境。

特点二:设计新颖,绿色环保,该动车组列车整车涂装以“中国白”为底色、“中国红”为腰带、“国槐绿”为窗带、用长城灰进行点缀,整体外观大气优美,颜值担当。车体采用更环保的水性油漆涂装,内饰结构均采用新型环保材料,车体外观采用了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流线型外形,减小了运行阻力。

特点三:车内配置全面提升,该动车组列车采用鼓形车体,客室更加宽敞,能够为旅客提供更舒适的旅行空间。为适应青藏线特殊运行条件,整列动车组还提升了全车密封性能,增加了压力波保护控制系统,避免外界空气压力急剧变化对车厢旅客造成不适,提高乘坐舒适性。

特点四:列车运行品质优良,该动车组列车采用成熟、先进的转向架技术,极大地提升了运行品质。同时使用改进型车钩缓冲装置,有效减少纵向冲动,提高了列车运行平稳性。

特点五:列车网络智能化,该动车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采用动力车、拖车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列车网络智能化监控。司机、随车机械师可以对整列动车组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动车组车载关键数据可以时时传输,实现了远程监控。

打造四通八达铁路网新格局

兰新客专兰西段和青藏铁路西格段提质工程建成通车后,我省铁路建设规划方面还将有哪些新变化?

记者从青藏集团公司计划统计部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青藏地区同祖国内地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维护青藏地区发展稳定,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满足地方客货运输需求,未来青藏集团公司将依托《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构建对外快速铁路通道,强化铁路在青藏两省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

加快推动西宁至成都铁路建设,尽早打通青海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铁路联系;实施格库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提升南疆地区与西南地区、青海、西藏的通道能力;实施青藏铁路格拉段电气化改造工程,增强青藏铁路主动脉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有序推进新藏、滇藏铁路前期工作,争取项目重点区段尽快开工建设;进一步深化研究格尔木至成都铁路、西宁至玉树至昌都铁路方案,为项目尽早启动打下坚实基础,逐步打造北上南疆、南下川渝、东连陇海、西出南亚等四通八达的路网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