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德江县合兴镇在“党委高位谋划、强化思想引领、推进城镇更新、激发治理效能”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引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在文明典范、文明理念、文明气质、文明服务上全面提升,着力打造英才辈出、山清水秀、文化多彩、舒适宜居的文明之镇。
在动员部署上坚定信心。合兴镇始终把文明创建作为推动发展惠及群众的重要抓手,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卫生镇、全省文明镇、平安贵州建设示范镇,为创建“国”字号文明招牌、持续提升合兴对外美誉度打下坚实基础,坚持党委政府领着干、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干,以更高标准更强信心,掀起全民共建共享全国文明乡镇热潮。
在工作举措上务实高效。对照《全国文明村镇测评体系》94项测评指标,列出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时间清单,确保责任落实到人、问题具体到点、时间具体到月,以“四整治四提升”为抓手,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行为规范等领域重点突破,迅速补齐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农贸市场等创建短板。
在组织保障上坚强有力。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坚决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挂帅文明创建领导小组双组长,亲自部署、主动攻坚,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4人负责创建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贯彻落实,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抓落实工作格局。今年来,召开文明创建推进会议4次,解决创建工作经费6万元。
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常态化、互动式宣讲活动30场次,投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广告13个,让主流价值和行为准则扎根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内心深处,为城市德江现代化建设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资源,广泛开展“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传承雷锋精神•文明实践树新风”活动,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走进千家万户,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村民孝老爱亲、学有榜样,持续唱响崇德向善好声音,以优良党风带动民风社风,评选“最美家庭”“最美德江人”等文明典型31名。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居环境整治、红白喜事操办等纳入村规民约,让村民学有规范、行有标尺。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作用,召开群众会30余次,发放倡议书1000余份,推动群众自觉参与、监督红事白事简办、文明祭祀、禁限放烟花爆竹等事务,逐步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坚定不移守护绿水青山。始终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建成100亩大兴社区“稻+蛙”研发推广基地、100亩东元村“稻+蛙”生态种养基地,预计实现有机稻谷亩产500公斤、生态蛙亩产750-1000公斤、年总产值达800万元。建成国储林面积5000亩,退耕还林面积1.1万亩,全镇空气质量优良率9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3.5%。
持之以恒加大基础投入。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因地制宜提质改造2000m2人民广场、1个篮球场。对辖区主次干道、车站公厕等区域存在问题的硬件设施进行更新修缮,目前已完成大兴河道两旁景观树补植补栽、路灯安装,月亮大田至大兴社区办公楼人行道铺砖、道路硬化,完成交通标志标线施工2000平方米。
全域发力提升人居环境。凝聚党员、志愿者、网格员合力,走村入户宣讲文明创建理念,引导辖区群众常态化参与“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聚焦乱搭乱建、乱堆乱倒等开展排查整治,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治理机制,更换垃圾桶100个,力促文明创建工作深推进、提质效。
道路交通井然有序。镇派出所、应急办在省道、学校等重点路段持续开展路查路检170余次,严查无证驾驶、酒驾等违法行为,通过讲解交通法规、播放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倡导广大驾驶员文明出行、安全驾驶。今年来,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27起,开展交通安全教育160人次,处罚金4.2余万元。
平安建设常抓不懈。探索建立合兴镇平安建设、安全生产“三无”激励奖励机制,把安全生产、乡村治理纳入干部评先选优、绩效考核重要指标,创新推出“大事小事找民警,有事无事找支书”平安预警机制,推动基层党员干部在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调处中服务群众“零距离”,近五年合兴未发生重大事故,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居全县前列。
志愿服务温暖人心。以干部职工为核心、以基层群众为主体,在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建了1支文明创建志愿服务支队和15支文明创建志愿服务小分队,开展了文明健康生活、节能环保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今年来,629名志愿者持续开展“持证上岗”行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交通劝导等活动3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