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巴徐村《用活“一约四会” 创新乡村治理》:该村充分引导群众运用“一约四会”,在土地流转、畜禽养殖关停、厕所改造、项目建设及化解矛盾纠纷等工作中自我动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约”出乡村治理新格局,“议”出乡村旧貌换新颜,“理”出乡村文明新风尚,评”出乡村治理新力量,“禁”出健康稳定新乡村。
2.武汉市蔡甸区玉贤街农力村《“一约四会”强载体 “共同缔造”聚民心》:该村发挥村民主体地位作用,探索“党建+乡村治理”新路子,健全“四会”组织,构建“一核多元”体系,通过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的“四民工作法”,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奏响乡村治理“交响乐”。
3.襄阳市保康县马桥镇黄龙观村《办好理事会 刹住人情风》:该村用好村规民约,建立和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狠刹人情风。始终以方便群众、服务村民为己任,不以盈利为目的,农户遇到红白喜事就主动出面张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既烘托了气氛,把场面办得风光体面,又替农户节省了开支,真正为百姓理事办事,深受群众拥护。
4.襄阳市南漳县薛坪镇普陀庵村《党建引领聚合力 文明新风助振兴》:该村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志愿服务带动、奖励回馈带活,充分发挥“一约四会”效能,落实村规民约群定群守群督、议事恳谈群事群策群办、美化环境群干群看群议,不断创新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模式,努力实现“山美水美风尚美”的建设目标。
5.襄阳市宜城市小河镇曾洲村《“一约四会”齐上阵 “共同缔造”新乡风》:该村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和“共同缔造”等活动为契机,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发动群众在商量的基础上谋定计划,在引导的基础上熏陶文明乡风,形成“转变理念、人人参与、事务共管”的治理格局,探索借群众之力解群众之难的新方法。
6.宜都市陆城街道尾笔村《激活末梢优服务 紧盯乡风强治理》:该村以村规民约为核心,整合村组干部、党员、乡贤能人三支队伍力量,组建了道德评议会、乡贤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健全乡村治理制度,有效提升村风民风,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为基层社会治理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7.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合子坳村《“一约四会”促自治 共同缔造谱新篇》:该村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建立“1+N”体系,整合上级政府、村民、帮扶单位、公益爱心团体等多方面的力量,实现工作质效的稳步提升。
8.枝江市《“一约四会”聚民心 “共同缔造”树新风》:该市坚持以人为本,以“共同缔造”为依托,通过“一约四会”组织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中来,激活群众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有效提升全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9.宜昌市秭归县陈家坝村《村落小舞台 新风大气候》:该村坚持党建引领、组织搭台、群众唱戏,以“幸福村落”建设为载体,以“小村落大能量村落志愿联盟”为纽带,完善“一约四会”,开辟议事协商新路径,把群众有效组织起来、让群众全面参与进来、把群众思想凝聚起来,打造文明乡村新样本。
10.大冶市保安镇盘茶村《奏响“五治幸福歌” 走好共同富裕路》:该村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做实做优“镇党委+党总支+湾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组建“一会十队”,培育共同精神,让群众走出来、当主角,在组织中找到位置、发挥作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11.黄石市大冶市茗山乡彭晚村《议事协商助力文明新风尚》:该村围绕“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双试点,紧扣“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多方参与”这条主线,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弘扬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探索出议事协商“1346”工作法,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12.十堰市郧西县关防乡沙沟村《流动议事会“议”出十堰城乡垃圾分类“取经地”》:该村以乡村建设为着力点,以垃圾分类为“小切口”,通过流动议事会引导群众有序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实现“让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在鄂陕边关上演了一场构建乡村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
13.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穿透式“约”出“中国最美淘宝村”》:该村以“尊重民意、倾听民声、回应民切”为出发点,发动群众深度参与村规民约“订、约、效”,通过红黑榜公示、积分制鼓励、树典型引领,形成奖惩相济的激励机制,不仅让村民能够自觉遵守“软”约束,也填补了德治与法治之间的“真空带”。
14.十堰市竹溪县汇湾镇土地梁村《“一约四会”树新风 乡村振兴美家园》:该村通过“一约四会”组织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中来,通过“表现换积分,积分兑奖励”的方式,让良俗善行“有分值”、让村规民约“有价值”、让乡风文明“可增值”,推动乡风文明由倡导约束向自治自觉转变,为基层治理蓄积动能。
15.荆州市监利市荒湖管理区《纵深推进文明乡风建设 高效破解人情风整治难题》:该管理区通过党员干部包队包户下沉开展每周“5+N群众座谈会”和“十户联治”工作机制,密切融合了党群关系,打通了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受益的人情风治理共同目标。
16.荆州市洪湖市大同湖管理区农艺社区《和美农艺 共同缔造》:该社区发挥“四会”基层组织职能,倡导村规民约,通过开展“微心愿、微治理”、“斌斌有理”、“美丽庭院”、“大整治”等活动,将“一约四会”打造为特色社区工作,实现广大群众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
17.荆门市钟祥市胡集镇湖山村《探索“五共”路径 村企共建和美乡村》:该村践行“五共”理念,村党组织发动群众、党小组包湾分户、村民自治组织发力,充分发挥“一约四会”职能作用,多方共建美好乡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为依托,以盘活集体资源为抓手,探索出了一条市场服务农村建设的康庄大道。
18.荆门市京山市曹武镇源泉镇村《爱心驿站助力养老服务 积分管理引领乡村治理》:该村为解决留守老人和儿童的问题,充分发挥广大村民群众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一约四会”新模式,在“一约四会”机制上打造爱心驿站、推广积分管理,推动村级养老、爱心食堂、购物、寄递物流等服务功能惠及群众。
19.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百席村《“议事协商”集民智 民事众办聚民心》:该村依托“坚持一条主线引领、落实三项措施保障、运用四事方式协商、规范九步流程议事”的议事协商“1349”工作法,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制度,成立经济合作社,以公益积分兑换为手段,鼓励志愿服务,实现乡村治理人人参与,激发了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的内生活力。
20.鄂州市梁子湖区东沟镇茅圻村《“巧”治乡村,走出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该村坚持党建+“治理”,以“一约四会”丰富文明实践内涵,创新“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模式,以“巧巧工作室”为载体,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弘扬“乡土文化”,着力从服务群众、化解矛盾、便捷群众生活等方面提升水平,绘制共同缔造“同心圆”。
21.孝感市孝南区华光村《凝聚“巾帼力量” 共建幸福家园》:该村创新探索妇女议事会,积极发挥“巾帼力量”,通过打造基层治理“柔引擎”、文明实践“她模式”、共同缔造“新家园”,组织妇女群众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走出一条妇女带头、村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之路。
22.孝感市云梦县黄土坡村《植根孝廉文化 培育文明乡风》:该村深挖黄香“孝善”文化,发挥“一约四会”引领,建机制、搭平台,守规约、树标杆,创载体、激活力,提升治理成效,培育文明乡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产业发展,引领群众转变观念,革除陋习,共建共享幸福家园。
23.黄冈市武穴市四望镇高垴村《“一约四会”促转变 乡村治理展新颜》:该村通过完善修订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等自治组织,增强农村党组织凝聚力,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约出好民风、理出好乡风、议出好生活,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4、咸宁市嘉鱼县肖家洲村《夯实“一约四会”平台 缔造幸福肖家洲》:该村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共同缔造”,充分发挥“一约四会”平台促进作用,“约”出幸福,“议”出美丽,“理”出富强,“评”出文明,为乡村振兴塑型铸魂,实现人居环境、村湾经济和群众精神风貌全面提升。
25.咸宁市崇阳县大市村《携手打造美好环境 共同缔造幸福生活》:该村着力构建“党建引领+群众自治”村湾治理体系,实施“支部+党员+乡贤+群众”机制,以党建、制度、服务、项目、文化为依托,全面激发群众共同缔造美好幸福生活热情,汇聚乡村振兴蓬勃动力。
26.随州市广水市关庙镇梅庙村《“一约四会”促发展 干群共治开新局》:该村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先锋带头作用,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引导群众强化自我动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约”出乡村治理新格局,“议”出乡村旧貌换新颜,“理”出乡村文明新风尚,“评”出乡村治理新力量,“禁”出健康稳定新乡村。
27.恩施市盛家坝镇二官寨村《“四字经”共同缔造和美乡村》:该村在“共同缔造”理念的启发下,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通过“谋、管、评、唱”齐上阵,谋划新风举措、摒弃陈规陋习、评出比学赶帮、唱出和谐乡邻,走出了一条共同缔造和美乡村的发展之路。
28.恩施州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兴隆村《创新“五四三”工作法 推动“一约四会”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该村创新“五四三”工作法,以“五项工作方法”,践行“四项工作制度”,实现基层治理“三治”融合,推动“一约四会”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探索出一条符合基层实际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构建起村民自治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29.仙桃市张沟镇先锋村《构建“1+4+N”共治体系 激发村民自治活力》:该村抢抓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村机遇,围绕“共”字发力,做好“同”字文章,进一步建立健全“1+4+N”共治体系,乡村治理更有活力,黄鳝产业更加兴旺,党员群众更有干劲,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30.天门市九真镇子文村《“小积分”孕育“大文明”》:该村采取“积分制+”的模式,将移风易俗、好人评选、村级事务等纳入积分制管理内容,通过奖惩激励村民主动参与村级事务,争荣誉做榜样,树立文明新风尚,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打造美丽宜居幸福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