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八大处传说” 开创文旅融合之路
中国财经报客户端 2023-06-25 12:54:53

八大处公园作为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重要节点,除闻名中外的佛牙舍利外,还拥有可追溯至隋唐时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八大处传说”。

近年来,八大处公园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充分利用非遗保护法规政策扶持,高效使用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资金支持,在市、区文化旅游局和各级非遗保护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积极开展“八大处传说”的传承保护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在推进‘八大处传说’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八大处公园文物非遗工作负责人王少卿说,公园有计划地开展了有声书籍制作、传习展演进校园、制作传说动画片和传说皮影戏等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为“八大处传说”的传承与保护奠定了重要基础。

开设展室立体展示传说故事

“八大处传说”是以京西八大处寺庙园林为依托,由八大处附近村庄的居民和南来北往的游客共同创造出来的美丽传说。传说的主要内容有口头传说、民间故事、碑帖诗文等,在2021年6月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

在今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位于公园二处灵光寺南院的“八大处传说”展室正式揭牌并免费面对游客开放,公众可以通过展板深入了解“八大处传说”的主要内容、发展历史、主要特征、重要价值等,并通过视频播放、扫码视听等方式了解精彩的传说故事。

王少卿介绍说,“八大处传说”展室未来还将用于举办专家讲座、传承人座谈等,促进传说背后的文化起源和历史脉络研究,打造名副其实的非遗传承基地。

走进校园播撒非遗种子

今年以来,八大处公园积极开展“八大处传说”传习展演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组织“八大处传说”传承人到石景山区中小学校园开设“非遗进课堂”。截至6月中旬,已在石景山古城第二小学授课14课时,在石景山小学授课12节24课时。

活动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广泛喜爱,不仅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家乡的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也为培养下一代“八大处传说”传承人起到了重要作用。

“后期我们还将从学生中挑选讲故事能手,举办‘八大处传说’小学生故事展演活动,与八大处传说传承人现场进行交流表演。”王少卿说。

多措并举提高传说关注度

为了提高 “八大处传说”的社会关注度, “八大处传说”有声书籍项目正在火热制作之中,通过将已经出版的《八大处传说》汇编中的精彩篇章用声音故事的形式生动地演绎出来,将极大地增加传说的受众和传播度。

为了吸引更多青少年关注和热爱 “八大处传说”的,八大处公园在今年还启动了“八大处传说”系列动画项目。动画围绕八大处经典传说《千佛塔内藏奇宝》《康熙祈福得佛碑》《秘魔崖下收孽龙》等,生动演绎独属于八大处的历史文化、神话传说和传奇故事。

此外,八大处公园还探索以“非遗演绎非遗”,用皮影戏演绎“八大处传说”故事。邀请京西皮影传承人王熙制作演绎《慈禧金鱼池赏鱼》《三山庵外的“情人柏”》《关老爷大战火龙王》和《宝珠洞的鬼王》,其中,《慈禧金鱼池赏鱼》已经完成制作,并在“八大处传说”展室揭牌仪式上进行了表演,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王少卿说,八大处公园将深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八大处传说”传承发展,逐步建立系统性保护体系,努力开创“非遗+旅游”双向赋能的传承之路,为打造城市新地标、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贡献力量。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