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口何以“狂飙”
中国财经报 2023-05-25 17:00:0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境内汽车企业出口137万辆,其中乘用车出口114.2万辆,同比增长1.1倍。权威数据还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在汽车出口量上已经超越日本,位列世界第一。

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持续强劲上扬:2021年出口超过200万辆,超越韩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出口国。2022年,出口量再创新高,达到311万辆,首次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汽车出口“狂飙”原因何在

“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持续改善,为扩大汽车贸易奠定坚实基础。”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徐耀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和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降低汽车产品关税成本和非关税壁垒,为汽车出口创造了良好环境。比如,“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汽车产品扩大出口规模和提升投资合作水平带来了重大机遇。“一带一路”国家汽车消费多处于初级阶段,需求层次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消费者更关注产品性价比,我国汽车产品在竞争中优势凸显。

记者了解到,我国目前已签署19个自贸协定,覆盖27个国家和地区。RCEP2022年1月1日生效以来,2022年我国对RCEP地区汽车出口65万辆,同比增长77%,高于汽车出口总体增长水平。

徐耀宗认为,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量持续快速增长,也与国内车企国际竞争力实现较大提升密切相关。我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相对完善,在综合生产和制造成本上有较强的竞争力,这支撑了中国汽车产业和贸易的快速发展。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李昕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相似观点:“汽车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内强大的制造业体系和较为完备的汽车产业链条。一方面,这使得汽车生产具有规模效应,制造成本相对较低,产能有保障;另一方面,也使得国内汽车制造商受外部因素影响相对较小。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及芯片短缺等影响,许多海外国家(地区)的工厂无法正常生产,供应能力出现一定程度下滑。而我国疫情防控效果良好,汽车产业链相对完备,生产能力快速恢复。”

今年1-4月,我国汽车出口的增量部分中,新能源汽车贡献较大。对此,李昕凝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出量价齐增的特点。从出口量看,我国汽车企业出口汽车137万辆,同比增长89.2%,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1.7倍,增速明显超过燃油车。从出口额看,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为95.5亿美元,占汽车出口总额比重达44.7%。

李昕凝认为,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提振,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布局早、发展快密不可分。低碳发展目标已日益成为全球共识,然而全球汽车制造业能够大规模生产符合特定国家或地区(如欧盟)标准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商还比较稀缺。在此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能够符合海外市场准入标准,同时汽车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相对成熟,智能化、舒适化配置比较领先,与同质化产品相比性价比更高,优势明显。

此外,徐耀宗指出,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也在倒逼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结合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经验看,汽车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体量,进入国际市场竞争是必然趋势。目前,国内市场竞争进入“淘汰赛”阶段,拓展国际市场成为汽车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

汽车出口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今年1-4月我国出口总值7.67万亿元,增长10.6%。其中,汽车出口2045.3亿元,增长120.3%,占比2.67%。根据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统计,我国汽车相关产业税收占全国税收比重、从业人员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比重均连续多年超过10%;全国与汽车相关产业的就业人数,已经超过社会就业总人数的1/6,且汽车制造业每增加1名就业人员可带动10名相关人员就业。

徐耀宗表示,汽车出口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汽车产业在拉动投资、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汽车产业关联度高,可以带动上下游及周边产品消费需求的增加,成为推动我国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汽车产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是全球贸易中出口金额最大的单一工业。根据全球贸易观察(GTF)统计,2022年全球汽车出口额是1万亿美元,占全球所有货物出口的8%。近年来,汽车出口持续快速发展,对确定和巩固我国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的地位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外,汽车出口对维护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畅通国际贸易循环、促进全球经济复苏贡献了中国力量。我国是全球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和供应基地,拥有全球一流的汽车供应链体系。通过强化产业链资源整合和垂直分工合作,涌现了一批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逐步进入全球汽车供应链体系,并在部分专业细分领域形成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李昕凝表示,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价齐增,不仅有助于我国汽车产业从“走数量”迈向“提质量”的转型发展阶段,还有助于我国汽车产业从传统能源、传统制造向新能源、智能化制造转型升级。此外,国产汽车在海外拓展市场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产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持续安全“狂飙”需要更多努力

当前我国正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汽车贸易发展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行业预测,今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将达到400万辆(2022年为311万辆),同比增长近30%,有望在今年全年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为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李昕凝认为要重点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注重持续提升研发能力,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海外市场准入方面的技术性壁垒。二是要做好国产汽车海外市场的本地化,例如智能驾驶,在车路协同、车联网等方面适用适配海外标准。三是要做好国产汽车的海外市场运营,例如多语言协同、销售策略调整、售后服务体系建立等,努力提升中国品牌的海外认知度和影响力。

徐耀宗提出了五方面建议。一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大力培育整车、零部件国际知名品牌,支持行业机构建立汽车出口品牌评价体系和推荐目录。利用国际交流、产业合作、行业展会等重大活动,加大自主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二是加强新能源汽车出口合规管理。密切跟踪国际经贸规则变化,加强对欧盟碳壁垒等合规应对,完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体系,建立企业内部碳价风险评估机制,与电池供应商合作建立境外维修服务网络。三是提高关键原材料供应和保障能力。为满足动力电池等生产需要,适度加快国内镍、锂等资源开发进度,提升勘探、开发、提炼和深加工水平。通过签署长期供货协议或并购合作的方式,建立境外稀有资源生产供应和储备基地。四是充分利用自贸协定优惠条件。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推进RCEP实施及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的重大机遇,深化对接《东盟2045年愿景》及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电动汽车技术、标准、产品和服务的输出,共同构建安全稳定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五是加强国际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行业机构搭建汽车产业国际化服务平台,畅通信息交流渠道,加强人才交流与合作,提升政策法规、知识产权、检测认证、信息咨询等领域的服务能力,助力汽车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