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5年来,国家医保累计为患者减负超5000亿元,我国人口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基本医保基金运行平稳,有所结余。
近年来,国家医疗保障局加快医保谈判节奏,推动卡瑞利珠单抗、诺西那生纳等大批独家品种的抗癌药、罕见病用药纳入医保目录,报销后累计为患者减负超5000亿元。截至目前,国家组织集采的333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集采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等8种高值医用耗材平均降价超80%。同时,改革居民慢性病保障方式,将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纳入居民医保保障范围,惠及1.4亿慢病患者。
胡静林介绍,财政每年对居民参保缴费人均补助标准从490元增长至610元,仅2022年,财政补助总额就达6000亿元。数据显示,2018—2022年,全国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70%左右。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医保助力近1000万户贫困居民成功脱贫。
随着人口流动的日趋频繁,群众对异地就医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胡静林称,在大力推进跨省异地直接结算方面,正取得一些进展。一是群众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结算更加方便。目前,全国住院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6.88万家,比2017年增加了7倍。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由2017年的不到5%提高到2022年的65%左右,累计惠及2038.76万人次。二是普通门诊跨省直接结算取得突破。每个县至少有1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直接报销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全国普通门诊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38.21万家,累计惠及6959.91万人次。三是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取得进展。每个统筹地区至少有1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直接报销5种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费用。全国门诊慢特病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达到2.46万家,累计惠及73.02万人次。四是异地就医备案服务不断优化。不断扩大可备案人群范围、减少备案所需材料,同时,依托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等全国统一的线上备案渠道,实现异地就医备案网上办和掌上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