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学生辅导员,又不仅仅是一个辅导员,是推心置腹的朋友、是不吝指点的智者,更是爱学生至深的“曲爸爸”。这就是曲文泉,辽宁科技大学的一名辅导员,在这个一干就是13年的岗位上,他用心用情走出了“暖风”之路,浇灌出美丽鲜花。
“糖葫芦工程”的妙用
从做辅导员第一天开始,曲文泉就绞尽脑汁让学生们喜欢上学校。在新生入学前,他做足准备工作。尽管录取新生的信息中没有学生的照片,但有心的他会整合考生的家乡地址、各科分数和其他相关信息,形成一个个立体的新生“肖像”,这样在与学生见面时他就能一下子叫出学生的名字,迅速拉近感情。
为克服一些大一新生的懈怠思想和懒惰的情绪,他每天坚持去新生的寝室“叫早”。刚开始这些一心想“放飞自我”的孩子很抵触,曲文泉就跟他们斗智斗勇。熊孩子的千条妙计最终还是败给了老师的“一定之规”。不管他们如何折腾,曲文泉仍然不厌其烦每天像闹钟一样喊他们起床。于是,在他的坚持下,每一届学生都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为鼓励更多的孩子考研、考英语四六级、考计算机二级,他启动了“糖葫芦工程”,用一串串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作为奖励。最初,凡是考过的同学他都会奖励一串糖葫芦,后来规则更加精细化,凡是大一就考过的,以后每年都能吃到一串糖葫芦。糖葫芦并不是什么难得的美味,但同学们感觉它别有一番风味。吃到的同学兴高采烈,没吃到的同学暗下决心明年一定要吃到“老曲”牌糖葫芦。现在曲文泉每次都要买上一二百根糖葫芦,这一保留节目使他的班级各种考试通过率明显提升。
把学生看做自己的孩子
“有什么困难吗?随时跟我说!”只要学生有需要,身为辅导员的曲文泉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学生面前。
一次,一个大一新生生病住院,晚上九点多给曲文泉打电话,他立刻放下手边的事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到躺在病床上虚弱的学生,他十分心疼。学生好转后,曲文泉把自己身上的几百元钱都塞给了学生。他说,学生们都离家在外,他们叫我一声“曲爸爸”,我就应该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负责。
2012年,一名特困女生连续两天都在他家附近考试,经过向爱人“请示”,曲文泉让这个孩子住在了他家。夫妻俩像照顾自己孩子一样照顾这名女生,最终这名女同学考研顺利通过,而在那两天里老师和师母对她的照顾让她每每想起都无比温暖。
2018年,一名贵州籍学生降级以后非常消沉,他对周围的一切善意都十分抵触。曲文泉多次找他谈话,带他吃饭,帮他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且指出他的优势,肯定他的进步。为了更好地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他还经常与这个学生的家长通长途电话了解情况,往往一聊就是半个多小时。经过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望闻问切”,曲文泉开出一剂又一剂暖心的良药。在学校、家长和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孩子后来不仅没有掉队,成绩也越来越好,心态越来越阳光。
带领学生走上公益之路
2010年,在郭明义的影响下,曲文泉带领学生成立起辽宁科技大学“暖风”公益团队,在学习之余,他带着学生们一起走进社区、走进车站、走上献血车,走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路上。
曲文泉是一个晕针的人,而现在,他带领学生定期献血,他自己成为学校首批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首批无偿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他把积攒下来的八万余元钱都捐给了困难的学生和群众,还长年资助三名特困大、中、小学学生。先后组织策划6次大型捐资助学活动,共计为贫困学生筹得善款15万余元,使全校100余名特困生得到资助,捐赠衣服、文具等物品2500余件。
测绘班有名贫困女生,曾担任班级团支书和校“暖风”第九任副队长,现在四川一家国企建筑公司工作,其项目部在四川西部的凉山州。每到周末,她都不顾疲劳去当地的山区小学支教,把“暖风”传递到大凉山地区。不久前,在曲文泉筹集“暖风”郭明义爱心基金过程中,她积极参与并捐赠了600元,并留言说:“老师,作为一名贫困学生,大学四年我没少受到您和暖风的优待,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您收下。”
2020年,以曲文泉名字命名的辅导员工作室(后更名为“暖风”辅导员工作室)获评辽宁省高校首批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他组织学生多次召开“学习郭明义好榜样”“跟着郭明义学雷锋”主题班会。三次组织师生走进雷锋纪念馆参观学习。策划了500余次爱心奉献和志愿服务活动,共计有3万多人次参加,使得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
现在的曲文泉白发日渐增多,有人劝他换个岗位享受下清闲,可他却依然故我,他说自己早已离不开辅导员这个岗位。他说,“用自己的黑发换来学生们上进快乐的四年大学生活,换来他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