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担保品领域金融科技应用展望
债券杂志 2023-03-24 13:56:58

摘   要

近年来,“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已成为促进全球担保品行业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本文结合金融科技在全球市场清算和结算、担保品管理及数字证券资产等场景中的应用情况,深入分析了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金融担保品管理领域应用的特点和场景。推动金融科技在我国担保品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有助于夯实我国担保品行业的核心技术和自主掌控能力,在新时期全球竞合中把握先机。

关键词

担保品管理 金融科技 金融基础设施


随着金融市场的创新深化以及科技变革的日新月异,“金融+科技”深度融合趋势愈发明显,并给金融行业带来了颠覆性影响。国际主要托管机构纷纷加快在金融科技领域布局,推动以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在金融基础设施层面的实践。担保品管理作为证券交易后处理的增值服务环节,具有应用领域广、业务价值链长、资产类别丰富、交易场景复杂等特点,往往是金融科技创新的活跃领域。


全球担保品市场金融科技应用的背景


当前,全球担保品管理服务正向着标准化、智能化、平台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趋势对担保品管理机构的运营策略、技术革新、数据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担保品管理机构强化金融科技布局。


(一)托管机构的分散影响了担保品流动效率


全球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复杂且分散,中介机构多,服务链条长。一方面,各市场托管机构持有各自独立的分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进行对账和风险管理。另一方面,资产持有方、需求方及各托管机构之间需要建立联系,往往涉及相互开立账户、了解双方的风控需求、遵守双方的监管规则,由此导致增加大量的时间和财务成本。随着全球资本市场进一步融合,市场迫切需要新的解决方案来提升担保品在全球的流动效率。


(二)自动化和智能化成为服务创新趋势


以客户为中心推动产品服务功能和模式不断创新,客户体验成为金融服务行业追逐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由于担保品管理专业性强、交互频率高,存在一定门槛,市场更需要智能化、自动化的产品服务。同时,复杂的金融市场变化也催生了新诉求,例如疫情发生以来,保证金规模激增1使得担保品的选取、配置成为交易决策的重要环节,市场参与者也对担保品管理服务优化提出更高要求。


(三)海量数据给担保品数据管理带来挑战


交易规模攀升、监管环境趋严使机构对担保品管理的数据应用产生了更多需求,例如证券融资交易条例(SFTR)要求的证券金融交易报告、《多德—弗兰克法案》提出的衍生品交易报告,都将产生大量的结构化和标记数据,这增加了金融机构的合规压力。海量数据必须借由计算机进行统计、比对、解析,才能高效处理,这也催生出对大数据技术的迫切需求。


担保品管理领域的金融科技应用实践


为应对上述变化和挑战,国际主要担保品管理机构开始将解决方案诉诸金融科技,通过战略性投资金融科技企业或与成熟IT供应商合作的模式加速在金融科技领域布局(见表1)。笔者从中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应用案例进行具体介绍和分析。



案例一:纽约梅隆银行——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实践


2021年初,纽约梅隆银行宣布与谷歌云开展合作,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金融科技应用于担保品和流动性管理方面。双方基于数百万笔美国国债交易数据,借助谷歌云计算提供可扩展的数据分析功能,建立了机器学习预测模型,首次为客户提供关于美国国债交易结算风险预测的创新服务。据披露,这一技术能成功预测40%的美国国债交易结算失败情况,准确率达90%。通过预警每日数十亿美元的结算失败风险,可为市场参与者节省大量的资本和流动性,有效提升美国国债担保品的管理效率和市场供给能力。


除美国国债结算预测模型外,纽约梅隆银行还将与谷歌云在担保品管理领域开展一系列合作,包括打造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证券借贷、流动性预测、定价动态控制、交易异常检测和自动文档处理等解决方案。


案例二:HQLAx平台——基于分布式记账的担保品管理平台


HQLAx平台是一家由市场参与者创立的第三方担保品管理服务公司,希望通过分布式记账技术,解决担保品领域托管机构分散、转移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升三方代理与三方托管人之间的担保品流动性。目前,HQLAx已获得来自摩根大通、纽约梅隆银行、高盛集团、法国巴黎银行、花旗银行等重要市场参与者的投资。


HQLAx平台应用的是代币化的解决方案(见图1),平台架构共分为四层,底层为分散的托管机构层,第三层为可信任三方机构层,第二层为HQLAx的分布式记账平台层,顶层为交易层。其中关键层是可信任三方机构层(TTP)2,它链接了传统的金融资产及代币化后的权益代币。TTP会在托管机构层中的各个中央托管机构及托管行开户,以接收资金融入方客户的资产质押或转移,再将资产权益代币化或兑付消减代币,使资产权益能在分布式记账平台进行交易。因此,实际金融资产的交易可以只发生在一家底层托管机构中,并只与TTP(作为对手方)进行交易,而由交易层下达的担保交易则可以通过分布式记账平台上的代币交易完成。各个市场参与者通过接入HQLAx的分布式记账平台实现资产权益代币之间的交易。



代币化担保品解决方案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将来自不同托管地点的资产合并到一个代币资产中,实现了担保品代币在分布式记账平台层上的高效移动。此外,通过该平台,客户能近乎实现实时交易,避免了跨托管机构结算,以及由此产生的日间敞口授信占用、流动性占用与结算失败风险等问题。


担保品管理领域金融科技的技术特点分析


结合国际前沿实践可以发现,担保品领域所应用的金融科技主要涉及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等技术领域,覆盖范围包括清算和结算、初始保证金管理及数字货币或证券资产的担保品管理等。


(一)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


区块链作为一种防篡改、共享的数字化分布式记账形式,能够用于记录交易信息,并将账本分发给网络中的所有成员节点,提供可靠的、加密不可篡改、可追溯的共享数据,在各方之间建立信任。分布式记账实际上是一个资产数据库,通过使用密钥和签名来控制共享分类账内的操作权限,维护分类账本记载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根据欧洲央行的研究报告,当前担保品领域使用的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是针对在分布式记账上发行的原生数字资产,数字资产天然就可以在“虚拟”账本上进行交易处理,因此在业务模式上并不存在障碍,主要关注点在于监管法规对数字资产的认定上。二是针对传统金融资产模式,主要关注传统交易系统与分布式记账系统的有机耦合。一种实现方式是通过平行桥接系统链接传统交易系统与分布式记账系统,保证交易的实时同步,避免重复交易;另一种实现方式是通过将传统资产进行代币化,将资产权益转换为代币在分布式记账上进行交易,而传统资产的存托仍在原有存管机构进行。代币化的解决方案在现有托管体系上有效提升了资产权益的流转效率,因而在证券借贷、担保品转移等领域实践较多。


此外,与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相关的还包括隐私计算和智能合约。隐私计算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参与方联合计算的技术和系统。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结合,可使原始数据在无须归集与共享的情况下实现多节点间的协同计算和数据隐私保护。例如,同其他托管机构共建隐私计算平台可以省去敏感数据的交换。智能合约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在区块链构建互信交易方的基础上,依靠设置前置交易触发条件减少双方协商成本,提升交易效率,实现从交易后处理延伸至前台交易。


(二)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


大数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可视化和数据挖掘,能够完成海量数据并行处理、分析挖掘,发现数据中隐含的规律信息,使客户可以对自己的持仓和交易情况有更全面的认识。人工智能技术是大数据技术的延伸应用,可以用于识别复杂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集,以标准化的方式自动应用机器学习并开展风险建模,从而极大提升交易及清算和结算效率。


目前,担保品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快速精准地处理非结构化信息。担保品交易涉及诸多合同、文本等非结构化信息,如国际掉期与衍生工具协会(ISDA)协议、全球主回购协议(GMRA)和全球证券借贷主协议(GMSLA)等协议及客户资料、交易单据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担保品管理机构可以快速识别并处理上述协议中的关键术语。与人工处理方式相比,可以更快速、准确地将这些非结构化数据转换为结构化数据。二是构建高效的预测和监测模型。基于对海量交易数据的处理,人工智能技术拓展了传统风控手段的广度和深度,为担保品价格波动、对手方风险监测、日间信用管理等提供智能化的趋势预测与决策支持。特别是针对担保品配置的优化问题,人工智能可以持续跟踪分析不同金融机构担保品业务行为和习惯,形成独特的客户画像,构建多资产类别的最优担保品配置组合,从而降低金融机构担保品应用成本。


(三)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本质上是一种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提供便捷、按需获取、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网络模式,也可以说是一种实现软件资源共享的服务模式。利用云计算能够达到多方协同、资源高效聚合分享、服务标准化、信息透明和网络化访问的效果,使交易前台、托管后台及交易参与方实现云端连接,实现更高效、紧密的组织协作和资源共享。


担保品领域云计算技术的实际应用主要是为证券交易后处理流程量身定制云计算形态,通常由专业的第三方金融IT公司作为担保品管理机构和用户的中介,发挥云计算整合和隔离的优势,将担保品价值链条上的数据、用户、流程、优化算法及交易信息,通过数据中心及机构端方面的技术手段发布到“云端”,提升运算能力、重组数据价值,从而提供更高水平的金融服务,降低运行成本,并达到精简核心流程、扩充分散渠道的目的。例如,中小金融机构通常无法支撑大量的交易合规需求,相关云服务商的产品可以助力中小金融机构达到监管合规要求,降低其参与证券融资交易的综合成本。


我国担保品管理领域金融科技应用展望


“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已成为促进全球担保品行业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顺应行业趋势,以中央结算公司为代表的国内担保品管理机构坚持夯实技术层面的核心支撑和自主掌控能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担保品管理体系,在新时期全球竞合中把握机遇。


(一)聚焦实现多资产担保品管理


目前,我国不同金融资产的登记管理分散,如何通过加强金融基础设施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消除因不同类别金融资产在应用实践、规则、价值等方面的差异所产生的“隐性壁垒”,是市场面临的重要命题。


借鉴国际同业担保品库存管理思路,可以采用分布式记账及隐私计算技术建立多资产担保品池,支持不同资产的跨市场调拨。在具体设计上,可以在担保品池中构建不同的“资产抽屉”,对于不同机构托管的资产品种,采用隐私计算等技术手段,担保品管理平台并不需要掌握全面的托管信息,通过与相应托管机构的连接,获取客户拟纳入担保品池的资产信息,形成“抽屉式”担保品池,即仅在需要的时候,打开资产抽屉获取必要信息,在其他情况下,资产抽屉将保持关闭,充分保障客户账户信息的保密性。更进一步,还可以考虑建设以分布式记账为基础的代币化平台,统筹将不同金融资产都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


(二)释放业务数据要素生产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统筹金融数据开发利用。释放数据生产力是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应有之义。担保品业务开展过程中沉淀了海量客户和交易数据,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金融科技实践为激活数据资产、打造数据引擎提供了解决方案。


从全球行业实践来看,大数据技术在担保品领域最核心的应用在于担保资产的最优化配置,可以针对金融机构个性化投资策略和业务习惯,基于监管约束、市场行情、持仓情况等历史数据,融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推介的担保品组合动态优化,帮助客户更有效匹配、调动和运营系统内的担保品资源。此外,在宏观层面,由于担保品框架体系已经覆盖金融市场的各个方面,具有系统重要性,担保品业务数据也成为金融监管的重要关注领域。因此,强化专业化数据支持,深度拓展对市场、监管、风控服务等方面的科技支撑能力,将是我国担保品管理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向。


(三)打造跨区域担保品生态圈


建立能够支持担保品高效流转和调拨的服务网络是担保品管理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从全球发展轨迹来看,不同市场基础设施间的互联合作,从以邮件、电话等人工支持为主的1.0版本已过渡到以镜像账户、系统互联支持为主的2.0版本,目前正在过渡到以新兴科技支撑为主的3.0版本。


区块链及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可以突破地域和时差限制,减少金融担保品跨区域调拨成本,国际市场互联互通正处于从业务联通向技术联通转变阶段。境内基础设施应把握趋势,前瞻布局,以加强金融科技应用与合作为契机,深度参与全球担保品管理体系建设,畅通外循环渠道,为各方搭建直通式的担保品互联通路。


注:

1. 根据AcadiaSoft平台数据统计,场外衍生品保证金的平均追缴规模从2020年2月的340万美元跃升至2020年3月的862万美元,同期涉及的担保品调整总额从164万亿美元增至556万亿美元。

2.从服务供给的角度来看,新引入的TTP需要涵盖以下功能:在托管银行创建账户;通过传统交易系统接收证券后创建代币;创建并维护单只证券或一篮子证券与所创造代币的对应关系;维护与代币对应证券的实际托管账本;记录参与者之间的代币转移;支持赎回代币与在托管层赎回代币对应证券的反向交付;维护和应用TTP可接受的证券范围规则;根据规则调整担保业务的可接受证券范围、估值规则、触发追加保证金通知等规则。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