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廉洁文化建设
金融时报 2023-03-24 08:48:5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要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要深化标本兼治,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厚植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的固本强基工程。党中央在《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强调,“必须站在勇于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抓紧抓实抓好,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坚持用先进文化启智润心、成风化人、砥砺德行,坚持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观点方法来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文化建设,夯实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增强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先进文化的力量和作用在于教化天下,移风易俗,以文化人,因此,作为特定的文化形态必然是信念、规范和行为的集合体。廉洁文化亦不例外,它是人们关于廉洁政治的思想、信仰、知识、制度设计、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上的集中体现,担负着树立廉洁理念、提倡廉洁精神、营造廉洁环境的重要任务,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实现激浊扬清、崇清尚廉的道德认知和价值追求。新时代廉洁文化,是经过革命文化淬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的文化形态,是抵制腐败文化、腐朽文化、圈子文化、山头文化、人情文化、潜规则的锐利武器。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的当下,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与廉政文化建设,二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二者的核心追求都是“廉”。一方面,廉政文化建设是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完备体系,是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另一方面,廉洁文化建设又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想腐是根本,要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靠提高党性觉悟,靠涵养廉洁文化,夯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推进廉政建设,达至“不想腐”之境界,涵养廉洁文化是其中重要一环。

应该看到,廉洁文化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在范围和侧重点上有所区别。廉政文化建设的侧重点是掌握公权力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开展的范围也重点集中在党政机关、党政干部和公职人员中;而廉洁文化建设的侧重点则是面向全社会一切阶层、一切部门和一切人员,其形式表现为廉洁职业文化、廉洁行为文化、廉洁机关文化、廉洁企业文化、廉洁校园文化、廉洁社区文化、廉洁乡村文化等。以党政干部和公职人员为主体(同时也是客体)的廉政文化建设,其本身就是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要依赖于廉洁文化建设形成的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廉洁文化建设,同样离不开党政干部和公职人员的主导,他们不仅是廉洁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倡导者,更是其模范践行者、示范引领者,以他们的清廉自守带动群众的廉洁自律,进而产生一种“不令而行”的示范效应。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其推进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勇于自我革命,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领反腐败斗争,“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强力推进反腐倡廉,不仅体现了民心反映了民意,而且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人民群众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最广泛的主体,其参与意识、监督意识、廉洁政治意识,直接影响着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水平和高度。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人民群众在反腐败中的作用:“对贪污、行贿、盗窃以及乌七八糟的东西,人民是非常反感的,我们依靠人民的力量,一定能够逐步加以克服。”同时他又明确指出,反对腐败绝不能沿用过去那种搞群众运动的办法,而是在正确引导下的有序参与,有效地把群众监督引向对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治理。

依靠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最痛恨各种特权现象,这些现象对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具杀伤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把廉洁文化建设同党的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结合起来,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史学习教育和坚决反对“四风”等举措,在全党和全社会树立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使党的廉洁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新光彩。

廉洁文化既是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也是一种先进的大众文化。廉政文化建设的成功,其关键在于赢得人民群众对廉洁文化建设的认同支持,让人民群众监督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参与到廉洁文化建设中来,这不仅有利于克服腐败行为、减少腐败案件的发生,而且有利于人民群众净化心灵、升华道德和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纯净社会风气,从而为廉洁从政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进而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应当清醒地看到,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着与廉洁文化格格不入的另类文化,信奉“不跑不送,原地不动”“贪腐的干部才有干事创业激情”。试想,如果任由这样的腐败文化气息蔓延,又何谈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关系、干干净净的内外关系?如果大众对于腐败都麻木了甚至出现容忍、宽容、同情、认可、羡慕等情绪,这样的文化氛围,又何谈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因此,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一定是既面向全党又面向全社会,既以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为重点,又重视大众廉洁素养养成;既抓重点又抓全员,既抓关键环节又抓日常小节。只有上下同德官民同欲,全员参与,才能形成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