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3月15日发布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今年1—2月,生产需求明显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市场预期加快好转,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当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稳经济政策的效果持续显现,经济运行整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主要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生产需求回升向好。从生产来看,工业和服务业双双回升。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上年12月份为增长1.3%,回升1.1个百分点。考虑到上年同期基数较高,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4.9%,回升幅度较大。从服务业来看,1—2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5%,较去年12月份实现了由降转升。从服务业分行业指数来看,8个分项指数中有7个加快回升,说明服务业整体改善比较明显。从需求来看,消费和投资都在改善。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投资同比增长5.5%,比去年全年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
二是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从就业看,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6%,保持基本稳定。从月度看,1月和2月分别为5.5%、5.6%,2月份略有上升主要是由于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从价格看,1—2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扣除食品和能源,核心CPI只有0.8%,与国际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从月份变化看,1月份CPI同比上涨2.1%,2月份回落到1%,这种价格变化主要是由于春节错月的影响,并不说明需求出现大的变化。
三是经济循环逐步改善。去年由于疫情等多方面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运行循环不畅的问题比较突出,从生产端来看,1—2月,规模以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当中有28个行业增速回升。从消费端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中18类限额以上单位中有12类增速在加快。从交通运输的一些指标来看,前2个月货运量由去年12月份的下降转为增长,铁路、航空客运量都出现了大幅增长。
四是市场主体活力趋于增强。从制造业PMI来看,2月份制造业PMI已经回升到52.6%,达到了近年来较高水平,去年长时间处于临界点以下的中小型企业制造业PMI已回升到临界点以上。同时,服务业PMI也达到了55.6%,达到了近期高点,说明市场主体发展预期改善。企业生产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生产在改善,规模以上工业当中,小微型企业1—2月增加值同比增长2.4%,增速快于大型企业。
投资端数据显示,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3577亿元,同比增长5.5%,比2022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
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0%(上年全年9.4%),制造业投资增长8.1%(上年全年9.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7%(上年全年下降10.0%)。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专题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认为,投资端增速上行,主要是受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降幅收窄影响;制造业投资与基建投资增速较上年全年均有所回落,伴随着节庆扰动消退,二者有望提速,拉动投资上行。
“今年前两个月经济运行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消费的改善和回升。”付凌晖表示。1—2月,消费市场活力回升。一是接触型消费、服务消费回升比较明显。1—2月,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2%,由去年12月份的下降转为较大幅度的回升。二是商品零售多数在改善。1—2月,限额以上单位18个商品类别中,有12类比上年12月份回升,其中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比如粮油食品类、金银珠宝类增速都保持较快增长。三是实体店零售销售明显改善。1—2月,限额以上实体店零售中,百货店零售增长5.5%,明显好于去年。与此同时,网上零售保持稳定增长。1—2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3%。同时,从后期走势看,全年消费恢复向好具有很多有利条件,消费持续回升向好值得期待。
付凌晖还表示,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随着经济转暖,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主要表现在市场销售降幅明显收窄。1—2月,房地产销售面积下降了3.6%,降幅比去年全年大幅收窄。销售额下降0.1%,也明显收窄。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到位资金、开工投资方面也在改善。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7%,去年全年为下降10%。“总的来看,目前房地产市场还是处在调整阶段,后期随着整体经济逐步改善,市场预期转好,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企稳。”付凌晖说。
付凌晖表示,1—2月经济运行整体上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但要看到,今年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世界经济增长趋于放缓,外部主要经济体通胀问题比较突出,地缘政治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从国内来看,目前经济仍然处在初步恢复阶段,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稳定经济运行、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还需付出艰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