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经济在劈波斩浪中前行。作为预算执行管理综合部门,财政部国库司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财政部党组各项任务安排。在财政部党组的统一指挥下,牵头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成功在中央和地方全面推广实施,有力保障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加快实施,统筹把握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切实保障重点支出和中央重大政策有效落实,扎实推进财政总会计制度改革,持续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以“一体化”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是全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支撑。2022年是中央预算管理一体化推广实施的攻坚之年。为有序推进中央预算管理一体化扩围上线,平稳完成预算执行业务分批切换,国库司对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牵头制定中央预算管理一体化推广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台账,118项任务逐项销号;组织实施预算执行业务上线工作,分三批积极稳妥推进系统切换,确保业务办理顺利、数据运行流畅。
与此同时,国库司进一步研究健全全国预算管理一体化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不断完善。一是建立全国财政运行监测中心,动态展示全国财政运行情况。二是研究拓展一体化业务范围,修订形成《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2.0版)》,将政府债务管理、资产管理、绩效管理等业务纳入一体化,基本涵盖了预算管理全流程。三是加强督促指导,提出工作安排,推动地方各级预算单位全面使用一体化系统开展2022年度预算管理。
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拓展工作成果,首次实现全国预算数据的自动汇聚和跟踪监测,首次建立全国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首次实现跨地区、跨部门、全链条预算管理系统集成、协调高效,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新要求提供重要抓手和基础支撑。
保障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加快实施
去年以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多重压力,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其中,作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性举措,增值税留抵退税成为“重头戏”。
按照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的决策部署和要求,国库司建立高效协同的资金保障机制,综合采取调整上缴利润节奏、发行短期贴现国债等方式及时筹资,加大对地方的资金调拨力度,有效支持留抵退税政策扩围加力提速,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强力支撑。
首先,及时高效调拨专项资金,有力支持大规模留抵退税集中退付任务圆满完成。将留抵退税专项资金纳入直达范围,建立单独调拨和预拨机制,根据下达各地的留抵退税专项预算和税务部门提供的退税计划等,对留抵退税资金单独测算,逐月预拨,滚动清算。
其次,建立完善库款资金保障机制,切实保障留抵退税资金需要。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联动,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分析研判财政收支、国债发行兑付、资金调度、现金运作等影响库款运行的主要因素,适度提高中央库款余额管理目标区间,确保财政库款安全运行,坚决保障中央和地方退税资金需求。二是在我国经济受各种超预期因素冲击,叠加大规模留抵退税集中退付影响,财政收入增幅明显回落,库款运行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提前制定工作预案,准备好筹资工具箱,通过适当调整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节奏、提前国债发行,考虑灵活运用短期国债工具等方式进行筹资,强化库款保障能力,确保极端条件下留抵退税资金需要。三是紧盯4、5月集中退税关键节点,加强财政收支、退税进度和库款运行分析,积极协调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适当提前结存利润缴库时间,及时调增当月国债发行量,适时发行1个月、2个月超短期国债,有力保障退税资金需求,平稳渡过集中退付关键期。
最后,加强会商协调和上下联动,合力推进退税工作平稳有序开展。一方面,积极参与部际和部内会商机制,研究解决留抵退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做好专项资金预算下达和资金保障等工作。另一方面,指导地方做好留抵退税资金保障,要求省级财政部门比照中央做法,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对留抵退税资金单独调拨,并指导市县财政部门加强库款管理,有效落实退税政策,确保退税资金直达市场主体。
统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
为进一步发挥政府债券跨周期、逆周期调节作用,国库司合理把握发行节奏,创新发行超短期国债,丰富弥补中央库款短期不足的手段。同时,持续深化发行管理改革,推动政府债券市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国债、地方债发行统筹协调,平稳有序完成全年政府债券发行兑付任务。以较低成本平稳完成发行任务;统筹安排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合理控制国债筹资成本;创新推出超短期国债,以保障留抵退税资金需要。同时,及时完成政府债券还本付息任务、扎实做好特别国债到期置换工作,确保特别国债“过桥”发行衔接顺畅,国债市场运行平稳。
二是积极推进国债发行管理创新,不断加强国债市场建设。坚持政府债券管理市场化改革方向,持续完善国债发行管理机制,建立在北交所常规发行政府债券机制,稳妥开展第二批手机银行销售储蓄国债(电子式)试点,不断优化国债做市支持操作机制,建立国债市场境外投资者持债监测机制。同时,加强国债衍生品市场建设。发挥财政部在国债期货跨部委协调机制的牵头作用,统筹安全与效率,推动3家保险机构入市,研究推动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入市,强化风险防范。
三是持续深化地方债管理改革,着力提升地方债发行规范化市场化水平。指导广东、深圳、海南在港澳发行地方债,指导北京、黑龙江、天津等5地在北交所发行地方债,拓宽地方债发行渠道,促进各发行场所间优势互补、良性竞争。稳步推进地方债柜台发行常态化,不断加强市场化机制约束。发布地方债收益率曲线,鼓励加强对曲线的应用。加强专项债券资金拨付数据统计和报送工作。建立“旬报送、月呈报”制度,指导地方按旬报送有关数据,以月报形式向财政部领导呈报有关情况,供决策参考。
四是强化政府债券管理制度建设,深入开展研究分析。印发《关于明确政府债券托管管理要求的通知》,明确政府债券托管实行集中统一、一级托管、底层穿透的管理要求,切实维护政府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制定《政府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政府债券登记、托管和结算行为,夯实政府债券管理和风险防范制度基础。围绕俄乌冲突等对国内外金融市场影响、美联储大幅加息对我国国债市场影响、绿色政府债券等热点问题开展研究,撰写报告供财政部领导参考。着眼中长期规划,开展国债二级市场建设、政府债券市场前后台管理架构等研究,推动建设现代政府债券市场。
扎实推进财政总会计制度改革
财政总会计制度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制度,是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提升国家财政治理效能的坚实保障。2022年12月,《财政总会计制度》印发,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新制度修订历时4年。在新制度修订过程中,国库司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秉持“开门修制度”原则,慎重稳妥推进各项工作。在开展调查研究、研讨论证和征求意见基础上,高质量完成制度起草工作,并在陕西、河北、海南等6省份有序推动试点,确保制度试点达到预期要求,具备全面实施条件。目前,新版制度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各级财政总会计核算功能升级改造和业务培训已全部高标准完成。
新修订的《财政总会计制度》立足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提升国家财政治理效能,对我国财政总会计制度沿用70年的传统“预算会计”制度框架实现重要功能整体优化,是新时代财政基础制度的重大创新。不仅如此,修订后的新制度,夯实完善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总会计的预算管理功能,建立健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总会计的财务管理功能,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反映政府财政财务情况,有效促进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