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在财政部党组坚强领导下,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胸怀“两个大局”, 牢记“国之大者”,按照疫情要防控、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深化我国与多双边开发机构全方位合作,引资引智助力国内疫情防控和稳住经济大盘,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加强国内国际联动,巩固国内疫情防控成果
(一)利用多边开发机构资源,有力有效支持国内巩固疫情常态化防控成果。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共利用多边开发机构主权项目资金超30亿美元,非主权项目资金16.4亿美元,及时有效支持相关地方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能力建设。2022年,重点做好已批准多边政府贷款项目的执行管理,推动多边开发银行与地方项目单位、国内金融机构加强对接,有效支持相关地方和企业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方面补短板、强弱项。支持和指导新开发银行(以下简称新开行)规模70亿元人民币的疫后经济恢复发展金融中介机构转贷款项目顺利实施和落地见效,为全国13个省区的中小微企业提供27个中长期固定贷款项目和7个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项目,涉及贸易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修复等领域,帮助相关企业提升应对疫情冲击能力,稳固经营韧劲和发展后劲。同时,着眼中长期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提升,积极推动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预防、准备与应对新发传染病贷款项目、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加强公共卫生机制建设贷款项目完成签约,合计利用贷款规模5.8亿美元,支持相关省市降低人畜共患病及其他新发健康威胁的风险。
(二)支持和引导多边开发机构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对疫情和实现疫后复苏。中方充分发挥多边开发机构负责任股东作用,推动世行、亚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新开行等机构有效运用政策工具,扩大动员资金规模,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低收入国家应对疫情。2022年,中方建设性参与疫情大流行基金筹建磋商谈判,并捐资5000万美元,展现我负责任大国担当。
讲好中国防疫故事,支持中国医疗物资和疫苗产品助力全球抗疫行动。支持亚投行等机构通过项目检查、评估报告等形式,总结提炼中国疫情项目成效经验,宣介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理念与实践,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推动世行在华采购防疫医疗物资,涉及中国供应商2200多家,采购中国疫苗合同金额超9000万美元。支持中国疫苗入选亚行、亚投行等机构疫苗采购范围,其中采购中国疫苗规模占亚行全部疫苗采购资金60%以上。
以外促内推动创新发展,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一)以对标国际一流标准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激发国内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22年,以世行新一轮全球营商环境评估为契机,一方面积极参与世行全球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的规则制定,提高新评估体系概念书的科学性、客观性和专业性;另一方面深入研究新的评估体系对促进国内营商环境改革的借鉴作用,推动“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向纵深发展。同时,联合世行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共同举办多场优化营商环境培训班,开展京沪渝三城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成效第三方评估,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地方改革经验举措复制推广。聚焦市场主体发展遇到的痛点堵点难点推动改革,切实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提振信心,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二)充分发挥多双边开发机构项目示范引领作用,为国内高质量发展开拓新路。2022年,充分发挥窗口职能,继续巩固和加强与多双边开发机构的贷款合作,注重发挥外贷项目的创新性和附加值,为国内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全年共签约多双边贷赠款约46亿美元,支持碳达峰碳中和、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此外,积极支持和引导多边开发机构在华扩大非主权业务合作,国际金融公司、亚行、亚投行年度在华非主权贷款规模达到16.2亿美元,有力促进相关企业的创新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三)深挖与多边开发机构知识合作潜力,为国内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续签合作谅解备忘录,为未来三年双方深化互利共赢合作明确战略方向。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行联合发布《中国减贫四十年:驱动力量、借鉴意义、未来政策方向》研究报告,分析总结中国减贫成功经验和对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充分利用世行发布的中国《国别气候与发展报告》,为国内更好落实“双碳”目标提供支持。推动亚行批准我国首个付费技术援助项目——广东农村高质量发展评估和政策整合研究项目,支持广东省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有效提升双方合作的质量和附加值。积极利用世行、亚行、亚投行等多边开发机构平台资源支持国有企业境外反腐败合规建设,助力共建“廉洁丝绸之路”。
深入参与全球治理,全面统筹发展与安全
(一)引领亚投行、新开行等新机构发展壮大,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充分发挥中方作为倡建国、最大股东国、总部东道国和重要发展伙伴作用,支持亚投行践行多边主义,实现高标准稳健运营。2022年,亚投行年度批准项目规模68亿美元,累计贷款规模近400亿美元,财务状况保持稳健。指导亚投行设立贴息基金、结果导向型贷款、应急响应机制等新的业务工具,批准新冠肺炎危机恢复基金扩容延期,丰富支持发展中成员的“工具箱”。支持亚投行向受疫情、通胀和自然灾害冲击严重的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发展中成员提供应急纾困资金。引导能源政策审议兼顾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和发展中成员能源安全性和可及性。引导亚投行进一步下放部分贷款项目审批,彰显新型多边开发机构在机构治理方面的突破创新。
践行金砖精神,壮大金砖力量,支持新开行做大做强。引导新开行制定发布第二个五年总体战略,引领机构未来发展;推动机构扩员取得新进展,吸收孟加拉、阿联酋、乌拉圭、埃及为新成员;推动投资业务稳步发展,截至2022年底累计批准贷款项目91个,规模达330亿美元。协助新开行成功发行130亿元熊猫债,支持其续设第三期400亿元熊猫债计划。协调新开行全力支持我2022年金砖国家主席国工作,宣传金砖国家合作成果和金砖“中国年”。
(二)巩固与传统机构合作,加强重要政策引领,提升中国话语权和影响力。有效引导世行改革议程,支持国际开发协会第20期增资(IDA20)顺利实施。推动多边金融机构和商业债权人参与发展中国家减债行动,为全面、系统、有效解决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引导亚行机构审议及改革,夯实双方合作基础。加强亚行中国基金的管理,扩大基金影响力,助力中国发展理念和技术“走出去”。以举办中国与农发基金合作四十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巩固双方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农发基金机构治理,推动农发基金尽快开展市场借款,支持其有序推进机构扁平化改革。
(三)利用多种国际合作平台,促进“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支持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多边中心)发挥多边合作协调平台作用支持高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截至2022年底,多边中心共向印尼、柬埔寨、老挝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9个项目提供1098万美元赠款,由亚投行和非洲开发银行作为执行机构,与商业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等合作伙伴联合实施,动员资金28亿美元。通过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帮助发展中国家打通项目准备环节的关键堵点。联合世行、亚投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举办“基础设施发展可持续信贷”“气候智慧型互联互通”等系列研讨会,促进信息分享,为推动实现全球绿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支持亚投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等机构,以及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等机制与“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对接,推动各方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开展政策对话、项目投资和知识研究。
(四)发扬斗争精神,妥善应对风险敏感问题,坚决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面对大国博弈和复杂地缘政治在多边开发机构负面外溢效应的不断显现,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在涉中方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决斗争、敢于亮剑,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发展权益。敦促相关机构坚持政治中立原则和发展合作属性,抵制个别国家政治操弄,妥善应对各项风险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