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王瑞:细化艺术学科分类,强化高等艺术院校学科特色,避免同质化建设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王瑞 2023-03-09 14:50:33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主任、二级教授王瑞


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中提到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坚持内涵建设”的方针。2018年,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及建设路径。在国家战略背景下,各高校为促进学校发展,都在努力建设“双一流”。但作为本已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的艺术高校无一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针对这一情况,本提案旨在寻求艺术高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及“内涵建设”等建设路径,即细化艺术学科设置,凝练学科范畴;优化学科评估导向,深化特色学科建设;避免同质化建设和资源浪费。


按照现有的学科建设思路,艺术高校若想成为“双一流”,势必在学科专业建设上追求“大而全”。以戏剧与影视学为例,下设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戏曲学、录音艺术、动画等若干专业。在两轮“双一流”学科建设及学科评估中,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表现优异。通过评价指标可以看出,拥有更为全面的学科设置并覆盖多数综合指标更加符合评估标准。


而以“戏剧”和“影视”为特色和优势专业的国内知名艺术高院校则未能纳入一流学科目录。在现有评估机制下为争取“一流专业”,以“影视”为特色的高校需要发展“戏剧”及其他“非影视”专业,而以“戏剧”为特色和优势的高校需要发展“影视”及其他“非戏剧”专业。但由于“影视”和“戏剧”专业上的差异性,两所高校都需要在短板专业的建设需要额外投入较大的师资、设施资源等物质及时间成本,会稀释深化优势特色专业的投入程度。不同于综合类大学的艺术学院,高等艺术院校承担着促进相应领域学科发展职能上的特殊性,过度追求学科类别的覆盖面,会无可避免形成低质量的同质化建设。


学科特色与专业特色是一所艺术高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重要标志,通过找准学科和专业的定位,构建学科专业的科学化特色化,实现学科及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才是实现艺术高校内涵建设的关键。对此,我建议:


一、细化艺术专业学科设置


细化艺术专业学科设置可以促进单个门类艺术的高质量发展。《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中,原“音乐与舞蹈”学科已调整为“音乐”、“舞蹈”两个单独学科,促进了在两个专业领域内艺术院校的特色发展。如果将“戏剧”与“影视”学科单列,能够更好地在特色领域发力,促进戏剧艺术高水平发展以及推动电影强国的战略进程,共同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同时,细化艺术专业学科设置有助于充分有效利用资源。以影视专业院校为例,可以把“补齐”戏剧专业的投入用于影视专业的深化建设,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支持师资配置,支持学生培养,以及支持特色创作实践项目上。依托特色平台基础,通过增加单个教师和学生获得资源配比,实现学科规模报酬的递增。


二、优化学科评估导向,深化特色学科建设


可以通过建立高等艺术院校特色自主评价体系优化学科评估导向。艺术本身就存在个性化的特质,尽管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已经将艺术实践成果、艺术实践获奖等纳入评估范围,但高等艺术院校在具体环境和约束条件等方面与综合类大学仍然存在差异,且不同学科的艺术院校间也不尽相同,学科之间较难进行评估。所以,以专业院校学科自评汇报的方式能够最大化的展现其特色学科的发展情况,实现评估的目的性要求。


同时,可以通过纳入特色专业领域对接战略需要优化学科评估导向。高等艺术院校应更多从对于学科评估导向的被动追逐,转换为主动思考并实践特色学科如何扎根中国大地,深化内涵发展,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人才培养,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支持,并将其纳入评价导向,不断积极引导符合高等艺术院校特色化建设之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