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〡深情的牧歌
中国财经报 2023-03-06 17:29:35

作者:陈新民


我第一次去莲花草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事。那天中午,我们一行人从公交车上下来,只见一派苍黄灰白的景象,浮尘随风在地面打旋,稀疏的芨芨草和骆驼刺在风中忽起忽伏、瑟瑟发抖,发出尖利的呼啸。

没有见到期望中的芳草鲜花,只有春寒持续着冬日的荒芜与寂寥,背了许多彩色胶卷而来的摄影师不免失望。同行的作曲家则神色激昂地喊道:“这里是歌的草原,是舞的王国,咱一定不虚此行——不,应该说不虚此生!”

草原上的裕固人敦厚诚实,待人接物爽朗大气,端起酒碗就喝,放下筷子就唱。无论是含羞带怯的姑娘、沉稳豁达的汉子,还是奶声奶气的稚童、霜鬓慈颜的阿奶,唱歌对他们来说都像说话一样容易。那些平日里木讷沉默的人,一旦放开歌喉,便眉眼生动,纵情欢笑。此时此刻,歌声比语言更能抒发情怀。

诗人巴特尔力均告诉我:“生在这个草原,就是生在歌的源泉,走进这个草原,就是走进歌的长河。裕固人在襁褓之中听的是《摇篮曲》,下地之初就有《学步歌》,平生第一次理发还有《剃头歌》,结婚大礼上自然有《迎亲歌》,至于表现劳动场景的歌曲就更多了,如《牧驼歌》《捻线歌》……”草原上的人,个个都是好歌手。他们用歌声赞美劳动,倾诉爱情,抒发欢乐,咀嚼苦难。有歌声相伴的一生,是真正幸福的一生。

令牧民自豪的,还有《尧乎儿人来自西至哈至》,一部讲述裕固族先民从一个叫西至哈至的地方东迁而来的说唱史诗。这部史诗和众多西部裕固族民歌一样,其传唱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匈奴王朝。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民歌又和匈牙利民间音乐有着相近的历史渊源,裕固族的摇篮曲和匈牙利的摇篮曲甚至连衬词发音都相同,都是“木拉,呗叻呗”。透过久远的时空,这些关联里蕴含着多少历史的沧桑!

《尧乎儿人来自西至哈至》的流传地区不是被戈壁大漠包围,就是被崇山峻岭阻隔,从而形成独特的地理单元,具有相对封闭性。这些民歌在千百年的传唱中,虽然也融入了后人的审美情感和艺术创造,但是并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过多影响,也没有被不同时期的时尚和流行趋势牵着走,所以更能体现其原生态的魅力。封闭,成全了这方天地特有的文化品质和生生不息的文化传统。由此,我想封闭本身或许也是一种存留独特历史文化的方式。

在莲花草原,无论是藏族、蒙古族,还是哈萨克族、达斡尔族、锡伯族的人,只要是牧歌,大家就喜欢唱,而且都能唱出地道的草原风味。他们唱改编或原创的歌曲时,对其中一些微妙的变化和细节的处理似乎不够到位。可是置身于牧场,你会觉得,牧歌就应该这样才更贴近牧民的生活。

更感人的当然是本地民歌。我认为,民歌但凡用母语唱出,那种能传达出心律和体温的艺术感觉,在别处是无法体验的。编译、润色、再创作可以引导更多的人走近民歌,可以推动这些歌曲更大范围、更长时间地流行。表现歌手与故乡的血脉相连之情,谁能比得过用母语吟唱的歌声?

最使我感动的是那些曲调流畅、节奏规整、律动鲜明、结构均衡的短调,如《奶牛犊歌》《奶羊羔歌》,尤其被中老年妇女演唱,更能让焦虑和期冀、恳求和劝慰、责备和引导等表现得淋漓尽致,扣人心弦。歌中反复出现的衬词“耶些些,耶些些”,一波三折,如怨如诉,母爱尽在其中。她们相信,那些拒绝哺乳的牛羊听到这歌声,就会接纳自己的孩子。我从中感受到的是,这歌声里有种能让你泪水盈眶却不会轻易流出的力量。

离开莲花的前一天,一群小姑娘小伙子陪我们去附近的明海看海子。大家说说笑笑,穿过十几里地的沙山,翻下最后一道高高的黄沙梁时,视野豁然开朗。沙山底下,有一座占地不小的古城堡,虽已破败仍不失雄伟,城墙的轮廓、城门的豁口、马道的斜坡,保存得都还算完整。从马道登上城墙顶往南看去,不远处是一大片碧盈盈的湖水,也就是牧民们说的海子。新生的绿草像松软的绒毯,从城墙下一直延伸到海子边。开阔的水面上,天鹅优雅地划水浮动,湖鸥、野鸭、苇莺翻飞嬉戏,吱吱嘎嘎叫个不停。水面不时跃出一条大鱼,掀起一圈又一圈涟漪,把白云的倒影抖散、聚拢,聚拢、又抖散。

因为地势低洼,加之沙山环绕,这里形成了温暖湿润的气候。水边的一位牧羊女说,海子的春天总比莲花早来半个月。春光原来在这里等着我们!碧蓝的天空和金黄的沙山是远景,灰白色的古城堡是中景,粉绿的草滩和墨绿的海子是近景,三重景观构成了色彩鲜明的春日图。

图中活跃着小姑娘和小伙子们的身影。他们来时特意穿上了乳白、杏黄、茶绿、樱桃红、紫罗兰等各色裙袍,小伙子袍襟的金边和姑娘们胸前的银饰,辉映着一张张青春的笑脸,正如那首河湟民歌《花儿与少年》唱的:“花儿里为王的是牡丹,人间的春色在少年。”

小伙子吹响了牧笛,笛声清亮悠扬,婉转入云。先是姑娘们低吟浅唱,接着大家引吭高歌。无论哪首歌,一人带头众人必和,《你为什么脸红》《萨娜玛珂》《黄黛琛》,一曲接着一曲……

沉寂的古城堡下,波光粼粼的海子边,歌连连,舞翩翩。

(陈新民,曾就职于中国国土资源报社。曾获中国报人散文奖、中国记协党报副刊作品一等奖、赞化杯“我的老师”全球华文散文大赛三等奖等)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