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90年代初,残疾人有了属于自己的特殊节日——国际残疾人日。残疾人事业是人道主义的事业,是促进人们对残疾问题的理解和动员人们支持维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的正义事业。
据了解,全球80%的残疾人分布在发展中国家。截至2022年底,我国的残疾人总数已经超过8500万人。如此庞大的数据,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从1991年5月15日开始实施,以法律的形式帮助扶持残疾人,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关爱之花遍地开。在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安徽省马鞍山市10年来陆续出台了残疾人保障、康复、就业等有关政策,一直把残疾人事业当做一件民生大事在做。2022年,出台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残疾预防各项主要指标和工作任务,提出到2025年,全市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残疾预防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全民残疾预防素养明显提升,遗传和发育、疾病、伤害等主要致残因素得到有效防控,残疾康复服务状况持续改善,残疾预防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主要指标处于全省居前水平。
牵头实施康复项目
“马鞍山残疾人事业在2022年迎来新的小高峰,我们建成安徽省残联系统第一个视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机构,被省残联授予‘安徽省残联系统视力残疾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基地’称号’。同时,我们还是全省唯一的视力残疾预防重点联系地区。”马鞍山市残疾人联合会郭俊峰对记者说。
康复,是关爱、服务残疾人的最终目标,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也是残疾人通往幸福大道的关键。马鞍山市财政局钱芳介绍,市财政部门在全面推进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将全市存在康复需求的11585名残疾人全部纳入康复救助范围,做好资金配套工作,确保不落一人。
在落实困难残疾人康复项目中,困难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成为重中之重。2022年,马鞍山市对符合补助条件的精神残疾人实行“应补尽补”,按每人每年1000元标准发放基本精神药物治疗费用补助。截至目前,共发放药费补助7757人,超省指标5085人,任务完成率达290%,发放补助资金775.70万元。
钱芳表示,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中,包括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残疾儿童制作装配假肢矫形器以及残疾儿童辅助器具适配项目,完成率均超省指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鞍山市率先在全省开展儿童视力残疾康复训练工作,为低视力儿童提供功能评估及助视器等辅助器具,开展使用培训、认知学习、社会适应以及生活技能等训练,给予每人每月1600元补助,每年不少于10个月。
针对视力障碍儿童康复,马鞍山市投入近60万元,采购视障康复医疗设备、训练器械、教学设备以及辅助器具,为0—17岁视障儿童提供全面康复服务,开设了视功能训练、适应能力训练、感知肌能训练、认知训练、语言交往训练等课程,还开展了验光配镜服务。目前,在康复中心进行视力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有9人。
持续提供高质量保障
如果说“康复”是残疾人的希望之花,那么“保障”便是残疾人的“爱之源泉”。
马鞍山市现有12.6万残疾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86%。面对如此规模,保障和服务体系的建设亟待进一步完善。
2022年,省残联下达马鞍山市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数为592户。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1319户,完成率为223%。
“在资金投入方面,市财政局依托现有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参照困难等级全面保障其基本生活,将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以‘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即对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且依靠父母和兄弟姐妹供养的,以人为单位,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惠及重度残疾人近5000人;发放临时救助、养老保险补贴、托养补贴等约482万元,惠及残疾人24967人。”钱芳表示。
2022年,马鞍山市财政局出台市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规定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资金统筹用于贫困残疾人就业脱贫、按比例就业和集中就业、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引导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和多种形式就业等补贴。
2022年,全市发放残疾人个人创业补贴214人、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补贴30人、残疾人就业社保补贴397人;扶持残疾人阳光大棚29个、残疾人就业扶持基地8个、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2个、辅助性就业机构6个。同时,为了充分保障残疾人教育权利,马鞍山市认真落实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子女就学资助政策,全年为3731名各学龄段的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子女发放就学资助金335万元。
郭俊峰表示,总体来看,全市残疾人政策体系较为完善,残疾人基本生活、就业、康复、教育、文化、体育等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生活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今后,马鞍山市还将进一步提高全市残疾人优待政策标准,让残疾人的生活不发愁、未来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