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举办“全面加强成本控制 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论坛
中国财经报 2023-03-02 18:59:14

本报讯   为持续深化“北京模式”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高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能力和工作质量,2月24日,北京市财政局举办“全面加强成本控制,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论坛。 

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北京财政学会会长吴素芳介绍了预算绩效管理“北京模式”及其实践。按照“点面结合、分类推进、重点突出、积极稳妥”的工作原则,不断探索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实施路径。2018年选择学前教育、养老机构运营2个项目开展全成本预算绩效分析试点,在全国率先“破题”。2019年扩展到城市运行、生态环保、医疗卫生等领域27个项目,形成定额标准并用于年度部门预算编制。2020-2021年,推进改革向公用事业、行政运行、政府投资等重点领域全面拓展延伸,实现了降本增效目标。2022年将改革向所有市级部门和乡镇基层纵深推进。

五年来,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成效逐步显现:市级财政形成定额保障标准112项,市级部门新设优化标准756项,各区新设优化标准528项。同时,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框架愈发清晰。项目支出层面,建立以完善支出标准体系为目标的项目成本绩效分析机制;支出政策层面,建立以注重政策必要性和可持续性为导向的成本绩效评价体系;重大支出领域层面,建立以支出结构优化为路径的联动补贴机制;政府运行层面,建立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机制,并开展专项监测与评价。

五年来,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是绩效预算的实现形式并具有自身的独特方法:以绩效基线为指引,导入标杆管理;以全成本管理为基础,做好成本估算、核算和评价;以关键绩效指标为核心,分领域完善特色绩效指标和标准;以成本效益分析为支撑,为财政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绩效预算为应用,强化预算激励约束。

五年来,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持续助推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各级各部门将成本意识贯穿于预算管理和履职服务全过程,对公共产品和服务实施全成本管理,强调事业规划(计划)、部门履职、成本绩效相匹配,以服务质量、投入成本和施政效果为考核,不断厘清政府治理中政府与市场边界,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曹堂哲系统梳理了北京市在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中分行业、分领域推进的发展过程、共性经验和各区特色亮点,并分析目前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北京大学刘怡教授、财政部预算评审中心刘文军司长就成本绩效管理与政府治理现代化、财政治理现代化的关系进行阐释。中央财经大学王雍君教授以成本绩效之标准化产出成本核算与应用问题为题进行论述。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党委书记王德详细介绍了行政成本统计口径与控制路径的相关内容。中国人民大学赵西卜教授深入分析了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视角下政府成本会计的现实需求、制度现状及如何改进完善。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张海涛研究员详细剖析了美国国防项目如何运用成本绩效方法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田志磊研究员就基础教育成本绩效与成本报告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分享。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