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在防疫保供最前线的京东“快递小哥”栾玉帅想用“感恩”这个词总结自己的2022年。他说,他感恩这个可以赋予平凡人不平凡价值的社会和时代。
感恩“理解”和“尊重”
12月9日,正在北京市西城区京东物流配送站点分拣货物的栾玉帅感到口干舌燥、头昏脑胀,他知道这是新冠病毒侵袭身体的感觉。他并不感到慌张,因为在此之前,“快递小哥”们总围在一起开玩笑,说快递行业的人普遍身体好,“扛造”。
修养期间,他在工作微信群里收到最多的消息就是哪个同事“阳”了、哪个站点的快递货物积压严重。核酸检测结果转阴后,栾玉帅立刻前往所在片区快递积压最严重的站点支援。
即使自己和身边同事还有些咳嗽,但是全站上下形成的凝聚力给了他很大动力。这让他想起今年与300多位同事一起支援上海时的情景。
3月下旬,上海市疫情蔓延迅速,整个城市陷入停滞。为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物品供应,京东集团派出多批快递配送员支援上海。栾玉帅就是其中之一。在70多天高强度的奋战下,他带领的支援队伍圆满完成了保供任务。当他们穿着工作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住处时,楼里的居民向他们大喊:“你们真了不起!”“上海人民感谢你们!”社区解封后,一位大姐特意等在小区门口,只为当面对他说一声“谢谢”。
回忆这段经历,栾玉帅觉得这是他第一个感恩的理由——大家的理解和尊重。
7年前,栾玉帅入职快递行业,他听到最多的称呼是“送快递的”。配送稍微晚点,可能就会产生投诉或不理解。在那时,道歉也是他的“必修课”。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如今,他从“送快递的”渐渐变成了“快递小哥”,耳边的话语也从“快点儿”“再快点儿”变成了“辛苦了”“谢谢”。“我感觉我们的努力和贡献被‘看到’了。”栾玉帅说。
2019年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前门石头胡同的一个快递服务点,看望工作中的“快递小哥”,夸他们像勤劳的小蜜蜂,是最辛勤的劳动者。这让栾玉帅和同事们倍受鼓舞。
2022年初,栾玉帅作为“快递小哥”的代表,以第33棒奥运火炬手的身份参与了北京冬奥会火炬的传递。虽然他的工作就是不停地奔跑,但是站在永定河边冬奥公园的赛道上,他依然在脑中不停演练着将要完成的、只有50米的奔跑。“我一直在想,要用什么样的身姿、哪一只手接过奥运火炬。因为我们‘快递小哥’将被全世界看到。”栾玉帅的内心无比激动。
“我的同学、家人都给我打电话说为家乡争光了,太棒了!”能与王濛等奥运冠军站在一起,并能为家乡争光,这是只身离家时的栾玉帅不敢想象的。
感恩“奔跑”的时光
栾玉帅第二个感恩的理由是:“我找到了奔跑的意义。”
人们称栾玉帅为“跑得最快的快递小哥”。不仅因为他出色的工作能力,还有他在马拉松比赛中表现出的天赋和坚持。
2017年,经公司推荐,栾玉帅与北京马拉松比赛结缘。第一次尝试,他就获得了在非专业运动员中名列前茅的好成绩。
“我很感谢马拉松比赛,它让我更关注自己的健康,也让我更加自信了。”栾玉帅说。自此之后,他几乎每天都要抽出一些休息时间进行跑步训练,并自学了马拉松的专业知识。
2022年,北京马拉松在金秋11月如期举行。从天安门出发,经过复兴门外大街,再到北中轴景观大道,最终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庆典广场冲线,栾玉帅对“北马”有着特殊的情感。“站在天安门广场上,所有运动员面向国旗、齐唱国歌,让人热血沸腾。”
除了比赛成绩带来的自信,栾玉帅还收获了专业人士的认可。比赛之后,很多体育老师和长跑教练发来信息,希望他能把自己跑马拉松的励志故事分享给学生和运动员听,激励年轻人更好地面对比赛和生活。栾玉帅第一次感受到,即使平凡如己,也可以通过努力为社会带来正能量,可以通过自己的故事感染更多正奔跑在奋斗路上的人们。
从踏上北漂之路的迷茫,到安居乐业并为自己展现出的无限可能而开怀,栾玉帅只是当代奋斗青年的一个代表。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002.1亿件,同比增长2.2%;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9569.8亿元,同比增长1.6%。10年间,中国快递服务企业全年业务量增长了20倍,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快递业务收入突破了1万亿元,快递员数量超过450万人。
谈到即将到来的2023年,栾玉帅黝黑的脸上洋溢起温暖的笑容。“我有很多想要实现的愿望。比如,在工作上能更上一层楼,实现自己更大的价值。今年很遗憾没能参加上海马拉松比赛,希望在2023年能重回上海并跑出更好的成绩。”
“虽然我们不像高精尖技术人才那样可以改变世界,但是,当世界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愿意且能够肩负起责任,全力奔跑。”栾玉帅对自己、对未来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