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绿色金融再扩容再加力
金融时报 2022-12-27 10:14:14

即将过去的2022年,金融业坚定不移助力“双碳”目标推进,在绿色金融发展中不断取得进展。“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正逐步成为金融业的普遍共识。

近年来,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完善绿色金融发展顶层设计,做实做强绿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2022年,人民银行进一步健全绿色金融体系,继续推动绿色金融实践,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这一年里,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要求持续强化,绿色金融评价方案逐步落实,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成效明显,绿色金融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这一年里,转型金融稳步发展,国际交流合作继续深化,为国际气候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这一年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再扩容,重庆以绿色金改试验区中唯一的直辖市及首个全省域覆盖的试验区身份加入,绿色金融为区域协调发展贡献了更加积极的力量。

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各金融机构加快绿色金融领域探索,在绿水青山间打造“绿富美”。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绿色债券存量规模逾1.26万亿元,均居全球前列。

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

环境信息披露是有效降低绿色金融供需双方环境信息不对称、降低“洗绿”等风险的重要机制。

“在落实现有部门规章和金融行业标准的基础上,重点探索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机构碳核算方法,逐步拓展碳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范围。”12月10日,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在上海外滩峰会发言时提出,要强化气候类信息披露要求。

金融管理部门对环境气候信息披露工作的重视由来已久。

“环境气候信息的披露,可以加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应对气候环境风险。同时,能够提升金融机构自身环境绩效表现,有效引导资产向绿色低碳转型。”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人民银行已出台《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环境权益融资工具》等绿色金融标准,今年以来,各地金融机构在上述标准文件的推动下,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作出了诸多探索。

2022年,我国54家上市银行中,已有49家通过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或者更明确的环境、社会与治理(ESG)报告的形式,进行了环境和气候信息披露。在国际权威指数机构明晟(MSCI)公布的2022年ESG评级结果中,我国银行业ESG评级整体上升。其中,6家国有大型银行全部获评A级,为目前国内上市银行最高级别。

在地方层面,区域性环境信息披露同样在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稳步推进。“目前,贵州省118家金融机构、江西省法人金融机构、湖州市辖内36家银行机构均开展了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其中,湖州市成为全国首个全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的地市,同时,江西省也成为全国率先实现法人城商行环境信息披露全覆盖的省份。”王遥表示。

金融机构碳排放核算是做好环境气候信息披露的关键。2021年,人民银行印发《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为金融机构探索科学核算自身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的环境影响以及进行相关信息披露提出了具体方案,并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率先开展尝试。今年,在试验区试点核算的基础上,人民银行积极推动更多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碳核算。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碳核算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金融机构经营活动中自身的碳排放量和碳减排量,另一方面主要体现在其投融资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和碳减排量。”王遥表示,除了识别和控制自身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外,金融机构也要促进投融资活动结构由高碳耗能企业向低碳环保转型。这将引导金融机构建立一个健全且完善的碳核算体系,能够更好地规划和落实减碳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人民银行创设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在2022年带动了更多社会资金投向绿色低碳领域。

今年5月,在人民银行增加1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额度后,交通银行青岛分行第一时间与华电青岛发电有限公司取得联系,于6月初为该企业发放了1.15亿元优惠利率贷款,专项用于采购煤炭增加储备,有力支持了青岛市煤电企业提升电煤保供能力。

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自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实施以来,截至9月末,人民银行分别累计发放资金2469亿元和578亿元;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碳减排贷款超过4000亿元,带动减少碳排放8000多万吨。

继续深化转型金融研究

随着绿色金融的深入发展,2022年,转型金融得到了更多关注。

今年4月,人民银行在召开2022年研究工作电视会议时提出,要以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继续深化转型金融研究,实现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序有效衔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将成为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双支柱’。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是未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政策重点之一。”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业内专家表示,高碳行业低碳转型是应对气候的关键领域。“资金是实现高碳行业有序转型的关键,基于高碳行业转型的巨大资金需求,转型金融的概念被提出。”鲁政委表示,转型金融聚焦于支持高碳行业按照全球或区域的气候目标和路径进行有序的转型,为高碳行业企业融资提供了新选择。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转型金融是其未来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目前,国内上市银行对公贷款较多集中在交通运输、商务服务、房地产、水电热燃、制造业和公共设施行业,多为高碳排放的‘棕色资产’,在‘双碳’背景下,碳减排硬约束条件对上述行业产生了结构性和全局性的影响。”中信银行公司银行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述负责人认为,商业银行需要提前为此做好准备。一方面,通过加大对“纯绿”行业的资产支持,优化资产结构;另一方面,持续跟进高碳行业降碳转型进程,支持企业节能减排融资需求,通过转型金融业务帮助高碳企业实现绿色转型,提升银行在传统行业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推动银行与国家低碳发展的同频共振。

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在转型金融产品供给方面开展有益探索,我国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起步。

10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作为银团独家牵头行和可持续发展协调行,在市场上率先发放可持续发展挂钩银团贷款,为华能天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提供6亿元贷款,为期3年,贷款对应的绿色项目预计可减排二氧化碳至少2300万吨;同月,进出口银行作为人民币贷款组牵头行,向全球重要油品、有色金属和液化天然气贸易商,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的托克集团发放跨境人民币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在推动贸易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助力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与此同时,转型债券发行也取得进展。6月22日,银行间市场首批5单转型债券项目成功发行,发行人分别是华能国际、大唐国际、中铝股份、万华化学及山钢集团,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电解铝节能技改、动能转换升级减量置换等转型领域。首批转型债券支持项目皆出自投资者最关注,同时也是低碳转型效益较为显著的行业。

11月15日至16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峰会批准了人民银行作为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共同主席牵头制定的《2022年G20可持续金融报告》。其中,《G20转型金融框架》是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业内专家表示,《G20转型金融框架》对我国转型金融政策框架的构建以及推动金融支持高碳排放行业和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推进绿色金改试验区建设

8月,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共同印发了《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将重庆纳入国家绿色金改试验区范围。

业内专家表示,对于绿色金改试验区的确定,金融管理部门充分考虑了不同地域和经济结构之间的差异。“选取不同的、有代表性的区域,以试验区的方式,在局部探索形成适应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经济结构的绿色转型具体发展路径与模式。在此基础上,将合适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第一批和第二批绿色金改试验区在实践中取得了诸多成绩,形成了很多好的做法。

一入湖州,满眼皆绿。

浙江省湖州市是首批绿色金改试验区之一,其下辖的安吉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在这里,有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去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南百草原。

中南百草原是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生态休闲观光景区之一,拥有森林、草原、湿地、竹海、野生动物等资源,将农业、林业、生态等与旅游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景区植被覆盖率达95%,拥有碳汇林面积3350亩。

正是这片碳汇林,帮助中南百草原获得了融资贷款。

今年初,在了解到中南百草原景区企业有融资需求后,农业银行湖州分行工作人员立即深入实地进行调研,分析其碳汇林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并给出金融服务方案,同时,主动联系权威碳汇评估机构北京产权交易所进行评估。

评估后,农业银行湖州分行以经评估的林业碳汇价值为依据,以预计可实现的碳汇收益权作为质押,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对该笔林业碳汇质押情况进行了质押登记和公示。仅用一周时间,就为企业申请到140万元贷款。

“作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行,我们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践行‘两山’理念,肩负‘共同富裕’金融担当,探索国有大行绿色金融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美丽湖州’的农行样本。”农业银行湖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周孟斌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这是绿色金改试验区探索绿色发展方式的生动缩影,也是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缩影。

2022年以来,我国绿色贷款增长迅速。与此同时,绿色债券稳健发展,拓展了绿色项目资金来源。“绿色债券的发展,让银行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为充足、更长期限、更低成本的资金支持。”曾刚表示。

此外,2022年以来,在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多样化绿色金融产品同样在不断丰富。

随着绿色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和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绿色金融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区域绿色信贷增速明显加快。截至6月末,长三角地区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5.3万亿元,同比增长49.1%;上半年累计增加1.1万亿元,同比多增5002.8亿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