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水美湘村”样板
——湖南省长沙市改善水生态助推乡村振兴见闻
中国财经报 2022-12-29 09:33:00

这里是湘江防洪工程的关键地段。近年来,在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筹资8.3亿元进行除险加固,确保江河安澜,为全市水生态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湘江东岸综合治理工程丁字湾地段,望城区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金水公司总经理魏登告诉记者。

近年来,长沙市不断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开展科学治水、水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培植水文化,繁荣涉水产业,打造“水美湘村”样板。

强力治污:从鸟不落到鸟语花香

八曲河属湘江二级支流,位于湘江下游左岸,在望城区境内流域面积246平方千米,河长41.4千米。

“过去,由于缺乏处理设施,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排江河,加上网箱养殖泛滥,一度造成严重水污染。经过系统治理,八曲河水质逐年提升,已常年达到Ⅲ类标准。”望城区乌山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高宇对记者说,近年来,望城区坚持高标准建设水安全、高要求严管水资源、高质量治理水环境、高品味营造水景观,把八曲河建设成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人和的美丽河。

乌山街道团山湖村位于湘江西岸,毗邻望城城区,曾是雷锋当年学习和劳动的地方。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程府迎告诉记者,团山湖村通过采取水系连通、清淤疏浚、小流域生态治理、小微水体生态修复等措施,对河湖水域岸线进行有效管护,恢复了团山湖的蓄水功能,真正让水流起来、净起来、美起来,不断促进人水和谐共处。经过治理,团山湖村成功创建了2021年度“水美湘村”项目省级试点,成为乡村振兴示范窗口。

据介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团山湖村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长沙荣安泰”,开展村企“联姻”。同时,以“水生态”循环经济为基础,通过“村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方式,扩大村级集体经济规模,建立惠民生态经济新模式。初步预计,今年全村营业收入超过400万元,村级集体创收50万元以上。

古井传佳话,“茶乡小镇”成网红

“金杯盛玉叶,井水沏名茶。”在长沙县金井镇金井社区,一口千年古井成为当地治水兴水的文化符号。

长沙县金井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孙应德介绍,金井河发源于金井镇龙华山村。去年,在上级支持下,金井镇段成功创建了市级美丽幸福河。

据介绍,该镇对金井河边金井社区古井古寺沿线范围内农户房屋庭院进行整理,对河岸实施绿化提质改造、公路“白改黑”、渠道及山塘综合整修改善古井古寺沿线老街人居环境,保障村民出行安全。对金井河金井社区古井古寺段两岸沿线提质改造,营造金井河水景观,实现“一河、一景、一品、一韵”。

得益于水环境不断改善,金井镇于今年年初成立了长沙金井茶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赵玲表示,公司采取“镇、企、校、村、农”五位一体发展模式,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核心主业,以资源要素整合为着力点,覆盖景区村庄运营、活动策划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农产品销售、文创产品开发、乡村文化建设、数字文化创意软件开发与应用等板块,推动农文旅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联动发展。目前,公司运营项目点金井绿茶自然茶馆体验中心、井溪美丽宜居村庄已成为网红。

整治小微水体,激活乡村文旅产业

“通过小微水体整治,我们积极吸引客商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民宿经济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长沙县长龙街道湘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正军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长龙街道湘峰村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包括小微水体山塘115口、沟渠187条,住有621户、1748人。

2021年以来,湘峰村积极开展水环境治理和垃圾分类减量等活动。一方面,坚持源头治理,对中培港上游的“两所一队”终端排水进行提质改造,增加除污设施,补种绿化植物,激活水体自净能力,发挥净化效果。杜绝污水直排现象,示范片区集中居住区内生活污水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和人工湿地进行净化处理,散户通过三格化粪池对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和净化。另一方面,坚持综合施治,美化环境。结合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对示范片区开展综合治理,提升区域人居环境。同时,通过实施“网格员+河长制”模式,实行长效管护,将河湖巡查内容纳入三级网格,与河湖长制现有体制机制相衔接,织密巡查网络,健全发现、上报、解决问题的闭环管理机制,落实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通过示范创建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示范区内整体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良好,岸坡生态、沟渠通畅、塘坝整洁、水体清澈干净。

依托示范片区的近效优势和生态资源,村里引进社会资本,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田园城市”示范样板。如今,片区已建成大量民宿。村集体与40多家企业签订会员协议,接待团队100多批次2万多人次,民宿月营收入40多万元,村集体增收31.8万元,有效发挥了乡村振兴的示范引领作用。

文化扶智,产业扶贫生态惠民

经过治理,一个积水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黑臭水塘变成了黄菖蒲、海芋、再力花、千屈菜、睡莲、美人蕉等生态植物的生长之地。人水和谐,沙鸥翔集。这是记者近日在浏阳市达浒镇书香村采访时看到的一幕。

宋校成、王雪梅夫妇曾因家庭困难被列为书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在政府支持下,夫妇二人积极发展养殖产业和庭院经济,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文化扶智、产业扶贫、生态惠民。这成为书香村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生动写照。

达浒镇镇长李博涵介绍,书香村地处浏阳市东北部大溪河畔,村内河网稠密,大溪河、椒花河、龙潭干渠3条大动脉穿村而过。在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书香村“水美湘村”项目顺利建成,共投资1646.41万元,总占地8000平方米,其中展馆面积300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河湖、小微水体和污水治理以及水文化展示、节约用水示范项目、村庄整治等。项目将绿色水电站、大溪河防汛通道、水美广场、龙潭干渠主题码头、生态水塘、水文化园、水文化展示馆、示范菜地等16个生态水利项目连点成线,打造了筒车、脚踩水车、池塘生态跌水、植物净化科普、古井、惊鸟器、节水示范菜地等,将“教育研学、生态科普、乡村休闲、互动体验”融为一体。目前,达浒镇正在以“水美湘村”为依托,积极申报长沙市级“水情教育基地”。

长沙市水利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全市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32个国、省控考核断面年度水质优良率连续3年达100%,河湖长制工作获湖南省政府和国务院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