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资金效益和政策效能,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深化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聚焦医疗保障、工业和信息化、文体旅游、园林绿化等行业,分行业分领域建立符合区域特色的区级部门项目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和部门核心绩效指标体系,实现指标设置定制化、成果应用共享化、绩效管理信息化三大转变,推动绩效指标从“有”到“优”全面升级。
从“填空题”向“选择题”转变
厘清思路归纳梳理。双流财政以“三定方案”为基础,围绕区委区政府重要工作部署、部门职能职责和中长期规划、重点工作任务等情况,收集整理2019-2022年区文体旅局、医保局、新科局、公园城市绿化中心预算项目及其绩效指标相关资料,归纳职能、分解任务、梳理项目、提炼核心。
会商会研精选指标。按照“内容完整、量化可比、资金匹配、共建共享”的原则,双流区针对行业领域项目的资金用途、一二三级指标、参考标准值、指标解释、绩效指标、指标设定依据等内容,采用“财政+单位+第三方”模式开展多轮会审,研究形成部门项目绩效指标1679条、部门核心绩效指标280条,建成医疗保障、科学技术、工业和信息化、文化、体育、旅游、园林绿化等7个行业指标体系。
应用指标构建体系。在编制项目绩效目标和整体绩效目标时,双流区从建成的分行业分领域部门项目绩效指标体系中选择应用,实现指标设置从“填空题”变为“选择题”,着力解决绩效目标编制不科学、指标量化程度低、指标设定不合理等问题,为后续提高绩效评价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突破“信息壁垒”向“互联共享”转变
融入系统推广应用。以四川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载体,区医疗保障局、新经济和科技局、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公园城市绿化服务中心将绩效指标体系融入预算一体化系统中进行应用。按照“指向明确、细化量化、相应匹配”原则,建立区级分行业分领域预算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并推广应用于全区各预算单位,为区级部门编制项目绩效目标和整体绩效目标提供基础支撑和技术保障。
信息共享协调联动。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打破绩效目标编制信息“壁垒”。各预算单位编制绩效目标时,可借鉴已建成的行业指标设置编制思路及方法,准确反映部门重点工作预期效果,科学设置指标。实现绩效指标体系建设成果向区级各预算单位纵向共享,引导各部门参考应用共性指标,并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对指标库入库、退库实行动态维护。
从“手工填报”向“系统集成”转变
预算绩效一体融合。双流区将分行业分领域部门项目预算绩效指标和部门核心绩效指标体系融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单位编制2023年预算时可通过系统直接调用共性指标进行匹配,实现项目预算与绩效目标同步编制、同步审核,切实将绩效目标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进一步优化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绩效目标系统集成。绩效目标编报由手工设置升级为通过系统匹配调用,将抽象的执行目标细化明确为部门看得懂、易执行、可量化的绩效指标和审核标准,确定了绩效编制方向,有效提升了绩效编制质量,有助于厘清部门重点工作任务和财政资金优先保障顺序,全方位、多维度反映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政策实施效果。
下一步,双流区将持续加强绩效管理工作,拓展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加快构建行业特征显著、履职目标清晰、重点工作突出的核心绩效指标体系,夯实各部门各单位绩效主体责任,进一步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切实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作者系财政部派驻基层锻炼干部、双流区财政局绩效管理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