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社党委书记、社长万平:高举旗帜,把握规律,全力提升财经新闻传播水平
新闻战线 2022-12-19 15:39:0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研判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深刻总结并吸收世界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
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严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凝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的伟大经济实践,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经济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21世纪世界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在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正确方向、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财政部主管的主流财经媒体,中国财经报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牢政治方向、找准职责定位、明确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习近平经济思想贯彻到财经新闻宣传的各个方面,推动财经新闻宣传事业高质量发展。


高举思想旗帜,打造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舆论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中国财经报社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贯彻落实到新闻宣传的全过程,努力打造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舆论高地。
深入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报社党委把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中之重,通过党支部党小组集中学习研讨、邀请党建理论专家开展现场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促进全体党员干部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以扎实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财经新闻工作实践。通过学习,报社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积极宣传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充分体现其指导和引领实践的真理力量。近年来,中国财经报开设“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厅局长论坛”等专栏,邀请财政部门负责同志、财经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谈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体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如8月27日头版头条刊发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刘昆同志文章《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踔厉奋发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倒头条刊发财政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欧文汉同志文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 扎实做好新时代财政工作》,引发财政系统热烈反响;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稳住经济大盘 全国财政在行动”等专栏,宣传党中央经济工作方面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办“思想广场”专版,组织专家就共同富裕、资本特性和规律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政策解读。
中国财经报社所属中国会计报、中国政府采购报也同步开设关于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专栏,及时反映财会、政府采购领域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动态。同时,网站、新闻客户端、微信、微博、视频号等同频共振、同步发力,积极展示财政系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思路、做法和成效。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报纸及报社各新媒体平台共设置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相关专栏12个,刊发文章500余篇。

中国财经报“思想广场”版开设“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思想”专栏。

中国财经报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将意识形态工作与新闻采编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这条生命线,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坚决防止“低级红”“高级黑”现象。积极稳妥做好重大突发事件和热点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有效防范处置风险隐患。不断完善三审三校机制,建立报纸和新媒体纠错机制,认真对报纸版面及所办新媒体平台的编校质量进行自查。


站稳人民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性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活力源泉。财经新闻宣传工作要始终为人民服务,反映人民的心声和愿望。
站稳人民立场。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要把宣传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解读和传播好党的正确主张,描绘和讴歌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见证和记录好经济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今年以来,为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中国财经报先后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主栏目下开设“老区行”“我这十年”“走进县城看发展”“红色记忆”等子栏目,以普通人的视角反映财政经济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刻写平凡岗位上人们的喜怒哀乐,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财政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宣传解读。截至8月底,相关稿件已刊发60余篇。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围绕财政经济领域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建立全国基层财政新闻宣传示范点,完善重点调研工作机制,加强对财税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问效,将“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落实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努力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推动解决群众需求。
提升服务人民的本领。报社持续加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培训力度,着重加强干部职工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的培养,鼓励采编人员深入群众、深入新闻一线,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使新闻工作者真正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把握经济规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媒体是时代的记录者,也是经济工作的参与者。新闻工作者不仅要记录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客观反映经济生活现实,而且要把握经济规律,完整准确全面学习领会新发展理念,积极建言献策,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好服务。
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宣传,彰显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伟力。近年来,报社紧紧围绕“三新一高”、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等开展重大主题宣传,及时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如,围绕入世20周年,开设专版客观反映入世2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今年,报社把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作为工作主线,先后开设了“非凡十年”“喜迎二十大”“江河奔腾看中国”等一系列专栏,全面反映财政经济领域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取得的辉煌成就。
以认识和把握经济规律为基础开展政策解读,加强舆论引导。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各种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出台。报社发挥财经主流媒体的优势,积极跟踪做好财政政策解读和财经热点焦点新闻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积极建设好评论专栏“三里河观察”,通过每周一篇重点评论文章,对热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解读,文风上力求既精准深刻,又活泼生动、通俗易懂,着力引导社会舆论;开设“财经一旬谈”栏目,对10天内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数据和现象进行及时分析,在复杂纷乱的经济现象中抓住主要矛盾,提振公众信心。
发挥媒体智库作用,积极建言献策。组织建设宏观经济形势、数字财政、绿色发展等媒体智库,每季度定期开展“宏观经济形势与财政政策”高端研讨会,邀请政府部门和业内权威专家参会,采取“网上直播+短视频二次传播+报纸翔实报道”形式,唱响中国经济好声音,引导社会预期。目前该系列研讨会已成为宏观经济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活动。今年以来,报社形成各类调研报告和情况反映10余篇,报有关部门和单位参阅。


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报社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挺进互联网主战场,不断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坚持移动优先,积极打造全媒体传播格局。报社现有2个网站,2个新闻客户端,7个微信公众号,1个微信矩阵,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等多个短视频平台独立账号及自有融媒体演播室,已形成了渠道多样、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全媒体传播格局。目前报社拥有3个150万以上粉丝量的微信公众号,各类新媒体平台用户总量超过1000万。其中,中国财经报微信公众号在财经类官方微信公众号中排名靠前,中国会计报微信公众号在会计审计类微信公众号中长期位居第一。
坚持内容为王,抢占新媒体平台高地。以制作高质量音视频产品为抓手,实施品牌化战略,下大力气产出一批主题积极向上、内容真实感人、制作精益求精的爆款作品。今年上半年,报社原创短视频制作超过150条,总播放量超过2亿,其中播放量超过300万的有17条,最高的一条短视频播放量超过1500万。《冬奥会特许商品》视频作品获中宣部、中国记协2022年“新春走基层”优秀作品;《诚信:会计之魂》在中国经济传媒协会600多件参评作品中获得优秀奖。
坚持守正创新,健全完善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从新闻理念、运行机制、管理体制上不断改革创新,整合各方面要素,努力做到在融合发展中主导舆论。树立“四全”媒体理念,进一步优化流程,打通条块分割,形成策划、采编、审签、播发、反馈一体化机制。不断健全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组织架构和人事、薪酬、管理、考评等各类激励和约束管理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


坚持系统观念,着力提升管理水平
系统观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方法论,也是实现财经新闻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的工作方法。
加强全局谋划部署。既抓好报社党建工作,从思想上、政治上提高站位,学习好、报道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中央重要会议精神、重大决策部署,又抓好新闻业务工作,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地加强财经新闻宣传报道,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带动报社新闻宣传和经营管理整体推进,以业务工作发展的成果来体现党建工作的成效,以系统思维推动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协调发展,从思想上根治“两张皮”问题。
加强财经新闻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核心竞争力。报社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切实加强人才培养和选聘,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结构优化并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人才队伍。同时,通过畅通交流渠道、积极改善办公环境和生活条件等措施,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财经报社将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反映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成就,反映财政部门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用心用情讲好财政故事,以高质量财经新闻宣传工作推动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国财经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