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防控、经济下行双重压力,陕西省财政厅制定正负面清单,对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过紧日子,强化预算、绩效、资产管理等提出具体要求,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首先,坚持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大力压减非重点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管好用好财政资金,特别是严控行政开支。强化预算约束,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列支,加强民生支出管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严禁新建楼堂馆所,未经审批,不得新建、扩建、迁建、改建党政机关办公楼。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精简会议、差旅、培训、论坛、庆典等公务活动。今年,省级部门公用经费年初预算总额压减3.8%,省级“三公”经费预算较上年年初预算下降1.6%。年中,为进一步落实稳住经济大盘有关政策,再次对省级部门办公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压减5%,压减资金统筹用于助企纾困、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
其次,硬化预算约束,严控新增预算。坚持运用零基理念编制部门预算,打破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基数依赖,健全支出预算排序机制,增强预算执行刚性,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执行年初陕西省人代会批准的预算,严格控制预算追加事项。预算执行中部门新增的支出事项,除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外,优先通过调剂现有预算解决。现有预算无法调剂的,按规定程序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及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凡评估认定不具备实施条件、超出当前财力承受能力的支出政策,一律不得出台。
最后,标本兼治,健全过紧日子长效机制。一是构建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推进部门预算从主要反映财政拨款转向反映部门全口径收支,更好体现部门一般性支出资金安排情况。同时,强化考核评估,将部门过紧日子情况与预算安排挂钩。二是健全支出标准体系,加快推动建立规范、科学、合理的基本支出标准体系,健全标准调整机制,并狠抓制度执行,及时跟踪了解制度实施情况,确保公务支出各项制度规定在执行中不打折扣。三是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严格绩效目标审核,提升目标的客观性、合理性。建立健全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改进管理、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充分发挥激励约束作用,大力削减低效无效资金,推动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