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安徽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厅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提出深化农业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基金等金融工具联动,形成政银保担基紧密合作、多链协同的农村金融服务新机制,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试点方案》明确,首批选择部分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选点县和产粮大县开展试点,暂定为庐江、濉溪、蒙城等17个县市区(以下统称试点县)。各市可结合实际,视情增加试点县或自行比照开展试点。2022—2023年,试点县不低于本市所辖县市区的50%;2024—2025年,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力争在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面推开。
试点将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粘合剂”作用,采取“1+3+N”模式,即:农业保险+1个村级保险(金融)服务窗口、1名协保员、1套金融业务信息系统+一揽子金融产品,变农村金融服务多头对接为单点对接,实现“一门受理、一站服务、一网通办”。
《试点方案》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试点县主要实施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提升、“农业保险+担保+信贷”融资、“农业保险+基金”增效、“农业保险+期货”保价、“农业保险+绿色农业”拓展、“农业保险+林长制改革”对接6项重点行动和17个方面的政策。
在保险方面,加大农业保险保费投入,省财政继续实施大宗农产品保险、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绿色农产品保险、林业保险等保费补贴政策,并积极申报中央财政奖补政策支持。
在信贷方面,利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成果,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深度合作,加大信贷投放,财政、人行、银保监等部门分别给予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再贷款再贴现、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政策支持。
在担保方面,运用“农业保险+担保+信贷”模式,加大融资担保支持,执行不超过1%的平均担保费率,种粮主体担保费率最低降至0.5%,省财政给予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费代偿补助和风险补偿。
在期货方面,发挥“保险+期货”作用,开发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创新险种,支持“保险+期货”县域覆盖项目试点,省财政按规定给予保险保费补贴、以奖代补。
在基金方面,设立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下设绿色食品主题基金,鼓励保险资金市场化参与省新兴产业母子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绿色食品等农业产业发展。
《试点方案》提出的目标是,通过试点,试点县农村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基本完善,金融产品更加丰富,涉农主体金融素养进一步提高;农业保险供给基本满足农户需求,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担保、期货、基金等支持作用有效发挥;金融资本与“三农”产业、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深度耦合,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显著增强。
《试点方案》还聚焦组织保障和督导评估,明确了4方面具体措施:以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先导,整合金融资源优势;加强协同配合,实现上下联动;扩大宣传引导,优化金融环境;实施督导评估,持续跟踪问效等。
据介绍,近年来,安徽省财政厅认真履行农业保险牵头主责,支持推动“扩面、增品、提标”,接续构建“一主三辅两叠加”农业保险发展新格局。2021年,全省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45亿元,较上年增长36%,各级财政保费补贴36亿元,补贴比例达80%,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456亿元,财政资金效益放大了40倍;三大粮食作物保险覆盖率为97.12%,均提前1年完成国家提出的1%、500元/人、70%的改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