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幕幕感人画面尽显西宁温度 | 西宁晚报

入冬后的西宁已有几分寒意,11日的早晨下起了雪,纷纷扬扬的雪花让城市多了几分朦胧。

“我们帮助了多少人?记不清楚了,今天的我们还在路上!”

“我们解决了多少事?没有统计过,今天的我们始终坚守在一线!”

“我们获得了多少肯定?不重要,让群众满意始终是我们的追求!”

疫情之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分昼夜奋战在防疫一线,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比赛,他们如春风一样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温暖着这座城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一次次用实际行动证明,哪里有需要,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他们来自哪儿?

来自一本志愿者的战“疫”日记

10月22日 星期六 晴

一场说打就打,说干就干的战“疫”开始了,我再次主动请缨,立即向胜利路街道东交通巷社区报了名,闻令即动上了“战场”。

10月24日 星期一 晴

其实,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平凡的我,做着很普通的志愿者应干的工作。但我坚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就是我的义务。

10月27日 星期四 晴

前日,因为核酸检测数落过我的那位老大爷,今天远远地就和我打招呼,向我汇报了这几天他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相关措施的情况,也许这位老人家从心底里被我们没日没夜的工作感动了吧!我会更加努力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一条条简短的日记,记录着一线志愿者张雁成参与疫情防控的日常与经历,邻里互帮互助的温暖,让人值得永远记忆。

本次疫情发生后,胜利路街道东交通巷社区张雁成第一个到所在社区报到,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中。忙碌的张雁成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习惯将一天的某个瞬间用手机写成日记记录下来。

“疫情下的每个人都是英雄,这是一笔精神财富,回过头再看的时候,挺有意义的。”张雁成这样说道。

来自一张志愿者的打卡记录表

每天平均两万多步、运送物资十几趟,楼上楼下来回跑几十次……这是志愿者吕至振的抗“疫”日常“打卡记录”。

西宁入冬后早上有点冷,城西区文博路社区新华联小区临时党支部书记吕至振早早就开始工作了。他主要为居民配送物资,需要穿上防护服楼上楼下地跑,由于身体出汗的原因,防护服里面非常热,而外面的空气又冷,呼出去的热气很快就在眼镜和面屏上凝结成了雾气和水滴,瞬间影响了观察力,为不影响防疫工作,他用戴着橡胶手套的手擦了一下面屏,尽量保持用口呼吸,减少热气散发,让面屏的清晰度能保持的时间更长一点。从这栋楼到那栋楼,上上下下跑了不知道多少个来回,晚上忙完休息时两条腿重得像铅一样,但即使如此,吕至振和驻守的工作人员依然坚守在这里,协调沟通转运、公共区域消杀、清查盘点物资数量……一样活儿都不肯落下。

来自一个爱心车志愿者的“接单”微信群

“我住在新村小区112号一单元201室,每两天要去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现在疫情管控,我很难受,家里只有我和老伴,马上就到透析时间了,我出不去,怎么办?”电话那边71岁的闫大爷焦急地求助,接到电话后,社区工作人员线上紧急发出信息,“爱心车队”调度员第一时间“接单”,协调车辆,让闫大爷按时接受了治疗并顺利办理住院。 “孕妇见红了,十分紧急,急需送医!”信息一经发出,立刻收到无数条回复:“我在!我去!马上就来!”短短2秒钟时间,爱心车队志愿者高相顺迅速“接单”,火速赶往求助者小区,路上为缓解孕妇紧张情绪,高相顺一边和他们拉起家常,一边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提高车速,不到10分钟,顺利将孕妇安全送至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大大小小的“订单”后面是无数家庭的期盼。连日来,我市爱心车队的志愿者们日夜奔波在路上。期间,没有一位司机师傅叫苦叫累,没有一位司机师傅抱怨牢骚。他们不辞辛劳、连续奋战,用娴熟的车技为生命踩足油门,为疫情踩下刹车、为“疫”线公益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尽显西宁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