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变身摆渡车司机;老师变身心理咨询师;老师变身外卖小哥给学生送奶茶;老师自掏腰包给学生买羽绒服……校园封闭管理以来,辽宁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老师用实际行动默默付出,只为守护孩子们的“岁月静好”。
辽科大外国语学院的老师们12日凌晨入驻校园,深入宿舍楼里全面、扎实、细致开展学生工作,成为同学们的坚强后盾,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彰显师者担当、践行初心使命。
14日是第二批新生隔离结束的日子,外国语学院杨璐老师亲自驾车将学生及每个人的行李转运至宿舍,途中耐心地为他们介绍校园并嘱咐他们多和舍友沟通,尽快融入军训活动。在新生隔离期间,杨璐老师经常向学生了解学习、生活和心理情况,及时取送学生所需身份证和衣服等物品。当知道一名学生因不适应鞍山气候而过敏时,立刻买来药品送到隔离宿舍并天天询问改善情况,直至学生痊愈。每天晚上杨璐老师都要走访寝室,挨个检查被褥的厚度,仔细询问特困生的棉衣准备情况,像母亲一样叮嘱学生们晚上要泡脚和放松肌肉,希望每名同学在紧张的训练之余不但不忘学习还要学会照顾自己的身体。当她来到6舍119寝室,发现寝室的顶灯数量少了一个,光线较暗,马上联系楼长及时维修更换。杨老师白天上课备课,晚上走访,忙碌完回到宿舍往往已是深夜。
陈媛媛老师是英语系系主任,驻校期间她发挥专业优势,为学生们进行学习辅导,引导学生养成寝室英语对话、睡前练习听力、英语晨读等好习惯。军训期间停课不停学,“英语国际人才考试”在即,她指导学生报名、进行样题讲解,为导师团队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她担心特困学生经济困难,第一时间为三名学生垫付国才考试报名费。为了缓解学生军训的疲劳和紧张,她还为学生们送去了奶茶和糖果,连教官们都感慨做外院的学生真的好幸福!
辽科大外国语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杨璐、陈媛媛老师所做的工作只是外国语学院导师团队辛苦付出的一个缩影。校园实施静态管理,校外的导师们也时刻关心“自己的娃们”。曹莎老师担心三名学生无法适应北方的寒冷天气,军训时受寒,为她们购买了三件羽绒服,同学们穿在身上,暖在心里。刘旭老师不厌其烦为参加大赛的学生修改文稿、校正发音。导师们通过微信、电话等各种方式关心鼓励自己的学生,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新生们因报到即封校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据了解,外国语学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以来,全院教师积极投入到专业复招复建的工作中,用行动践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本次驻校教师均为导师团队成员。导师制使每个学生都有倾诉对象,每个导师也皆有关爱方向。导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有的是对学生未来迷茫困惑的疏导,有的是对学生现在学习方法的改进,有的是对学生生活困境的帮助。外国语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扎实推进本科生全员导师制工作,用齐心、细心、暖心、用心,守护学生们的健康与平安,让导师成为学生心灵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