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学院“稻蛙博士”苦钻研,生态产业助增收
铜仁学院微校园 2022-10-03 09:18:02

秋收时节,德江县合兴镇稻蛙生态种养示范基地里稻香阵阵、蛙鸣声声,一派丰收景象。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稻蛙基地养殖的是黑斑蛙,肉嫩味鲜口感好,目前单价25元左右一斤。"在合兴镇稻蛙养殖基地旁,刘朋远正向商客们介绍稻蛙种养情况,忙的不亦乐乎。                    


                   

                   


                   


                   

心系乡村  稻田生出"蛙点子"                                        


                       

说起合兴镇稻蛙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驻村干部刘朋远的生动实践和不懈探索。
                   


                   

刘朋远,吉林榆树人,2016年7月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地质专业,现为铜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德江县合兴镇龙溪村驻村干部。出生东北的他一直心怀农业,2021年5月主动请缨奔赴乡村振兴一线,下定决心要干出一番事业。                    


                   

"既然驻村,就应该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长远管用的事。"驻村以来,刘朋远致力于以"产业振兴"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进村之初,刘朋远在"啃"下语言不通这块"硬骨头"后,用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对龙溪村进行了详细调研,并邀请铜仁学院专家教授实地进行考察,先后谋划了农旅一体和研学基地、蔬菜种植、肉牛养殖3个发展产业工作方案,但是综合分析资源禀赋、市场前景等因素,他一次次否定了自己的产业发展思路。                    


                   

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刘朋远内心焦急如焚。后来得知铜仁学院农林规划学院的专家教授在印江指导"稻田养蛙"这一生态农业消息后,让他眼前一亮,便多次前往观摩调研,并赴四川省、湖北省进行考察学习,最终决定通过"稻蛙共生"模式在合兴发展稻蛙产业。                    


                   

好事多磨。就在刘朋远准备在村里大干一场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龙溪村海拔较高,连片稻田和水源较少,在村内创建示范基地的风险较大。经过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反复讨论后,刘朋远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争取支持,将稻蛙种养基地建在镇里,逐步积累技术和经验。                    


                   

                   

                   

2021年12月,他在合兴镇大兴社区和板坪村两个地方流转土地100余亩,正式开工建设稻蛙生态种养示范基地,投放黑斑蛙600万余尾,并以龙溪村村民为主体成立了稻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如今,首批青蛙出栏,基地迎来稻蛙"双丰收"。刘博士就是"牛",带领养蛙有奔头……刘朋远也被附近村民亲切地称呼为"稻蛙博士"。                    


                   

研学一体 闯出发展"新路子"                                        


                       

标准化基地如何建?蛙苗怎样孵化?在基地建设初期,非专业出身的刘朋远遇到不少困境和阻碍,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发展稻蛙种养的信心和决心。                    


                   

为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刘朋远借助铜仁学院的资源力量,从四川省聘请青蛙饲养技术专家,组建工作团队,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通过网上自学和实地摸索,不断提高稻蛙种养技术水平。                    


                   

                       时,他还建造孵化池,购买蝌蚪卵块探索自己育苗,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他和团队的刻苦钻研,克服诸多不利因素,终于将省外的育苗技术本土化,育苗成功率高达95%以上,培育的蝌蚪质量极好。                                                


                   

刘朋远一边致力于基地的管理,一边开展科技研发,加大技术推广运用,推动循环生态农业发展,切实把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在他的推动下,2022年1月,铜仁时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基地的产业管护、销售运营及团队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                    


                   

                   


                   

今年4月,"铜仁学院稻田养蛙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中心"和"贵州省博士协会博士科创园大学生双创示范基地"同步落户合兴镇,并组建了稻蛙研究团队和师生养殖技术生产队伍,为推进"稻蛙共生"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和科技基础。                    


                   

"蛙吃虫、稻遮荫,该模式既能产出高品质的有机稻,又能收获高效益的生态蛙,在推动循环生态农业发展,延伸产业链,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稻蛙共生’投入小、产出大,还具有养殖周期短、资金回笼快等明显优势。"经过实践探索,刘朋远也从"门外汉"变成名副其实的"稻蛙博士"。                    


                   

示范引领  乡村振兴"有样子"                                        


                       

"稻田用来养蛙了,稻谷的产量会不会下降?""养蛙的效益到底行不行?"由于是第一次接触稻蛙产业,龙溪村及附近大部分村民充满了疑惑和顾虑。                    


                   

"黑斑蛙不同放养密度对稻田肥力有较大影响,关键的核心在于既要解决养蛙产量经济效益最大化,又要保持土壤肥力相对稳定,稻蛙并重,才能让群众们更容易接受这种现代农业产业模式。"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刘朋远在强化技术攻关的同时,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稻蛙种养知识宣传讲解,引领群众转变观念、开拓思路。                    


                   

从规划建设饲料加工厂、防护药研发、有机稻深加工等全产业链条,到群众土地流转有租金、入股分红有红金、进园务工有薪金,刘朋远始终站在第一线,以实干引领发展、服务惠及民生,示范带动群众增收,吸引在外青年返乡创业。                    


                   

作为德江县首个稻蛙生态种养试点,基地主要采取"党支部+高校+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可长期就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已吸引龙溪、板坪等村(社区)50余名群众入股。                                                

                   

                   


                   

随着稻蛙模式的推广运用,村民们的顾虑也逐渐打消,不断有周边乡镇及产业大户到稻蛙基地观摩学习,这让刘朋远很是欣慰,更加坚定了他发展稻蛙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信念。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下,如何用好丰富的稻田资源,让效益最大化,"稻蛙共生"给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新的参考,示范效应逐渐凸显。                    


                   

"今年预计亩产有机稻900—1100斤、生态蛙1800—2000斤,亩产值大概在4万元左右,可带动群众户均年增收2.5万余元。"算起增收账,刘朋远喜上眉梢。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稻+’综合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推动粮食生产与乡村振兴‘两不误’,把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分享给农户,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刘朋远表示。                    


                   

生态共生飘稻香,蛙声一片鸣共富。在刘朋远及团队的努力下,在各级党委政府、铜仁学院以及社会各界力量的关心支持下,一幅稻蛙共生田园诗画正在徐徐展开……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