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通胀不降反升 高通胀未见缓和迹象 美联储愿望落空
金融时报 2022-07-15 08:32:24

当地时间7月13日,美国劳工部公布了美国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尽管市场对于美国6月CPI再创新高早有预期,但同比增长9.1%的数据依然吓了市场一跳。在6月CPI数据公布后,主要金融资产价格显著震荡,美元指数短线拉升近50点,黄金价格以及美股股指期货价格震荡下跌,美国三大股指开盘后也承压下挫。面对再度“爆表”的CPI数据,美国总统拜登迅速作出回应称,虽然CPI数据高得令人无法接受,但它已经过时了。

可见,美联储在3月、5月以及6月的加息行动并未让美国通胀降温,反而继续攀升。在此情况下,市场对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能否有效抑制美国通胀继续走高产生了疑问,并且这可能令美联储选择更加激进的加息行动,美国经济“硬着陆”风险也将随之增加。

石油危机时期高通胀再现?

自俄乌冲突爆发后,全球能源价格大幅飙升。能源价格的快速上涨已经成为推动美国通胀水平快速攀升的重要原因。西南财经大学全球金融战略实验室主任、首席研究员方明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6月能源价格仍处于高位,CPI上升9.1%的高位在情理之中。

“自2021年4月以来,在宽松货币政策下,美元升值,加上经济复苏、需求上升,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反弹,刺激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大幅上升,进而推动CPI上升。受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影响,美国从PPI向CPI的传导机制非常顺畅。美国CPI从2021年2月的1.7%快速上升,于3月超过了美联储设定的2%的通胀目标,并在5月超过了5%,2021年末达到了7%。但美联储仍然误判形势,认为通胀不会持续,仍然保持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和零利率政策,在俄乌冲突加剧导致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后,美国CPI持续上升,2022年5月达到8.6%的水平。”方明说。

当前的情况不禁让人想起上个世纪曾让美国陷入高通胀的石油危机。在方明看来,当前美国的高通胀与上世纪石油危机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能源价格上升导致的。美国能源价格同比在2021年2月才开始正增长,3月已增长13.2%,4月增长25.1%,5月达到28.5%,2022年3月始飙升至30%以上。从根源上讲,两者也都受到了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上世纪石油危机的原因是阿拉伯石油禁运,此次俄乌冲突的地缘政治因素导致了能源价格飙升。

然而,两者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能完全等同。方明表示,一是货币政策背景不同。上世纪石油危机时不存在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和零利率政策,利率处于较高水平。二是经济周期不同。上世纪石油危机时美国尚处于正常的经济周期之中,而此次高通胀时美国经济周期已远偏离了正常的经济周期。

三是美元全球周期不同。上世纪石油危机时美元的自由浮动才刚刚形成,资本自由化尚没有实现,石油并不完全受美元走势驱动,而20世纪80年代资本自由化逐步深入后,全球美元周期已经形成,美元贬值将导致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美元升值将导致能源价格大幅下跌。

四是大宗商品表现存在差异。上世纪石油危机时全球尚不具有品种丰富的大宗商品市场,油价飙升对全球主要商品的影响要间接一些。而此次是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以美元定价背景下产生的,能源价格上涨还导致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同步上涨,因而通胀的驱动力不仅仅在石油,也不仅仅在能源,而在于大宗商品价格的全方位上涨。

美联储加息能否有效抑制通胀走高?

从近期多位美联储主要官员的讲话来看,美联储以加息应对高通胀的决心是坚定的。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美联储在3月、5月以及6月的连续加息未能抑制住通胀的持续走高。虽然剔除能源以及食品价格后的美国6月核心CPI同比上涨5.9%,小幅低于前值6%。但6月核心CPI环比涨幅0.7%,高于5月和4月的0.6%,更是明显高于3月0.3%的涨幅。

在6月通胀数据公布后,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在7月加息75个基点已是板上钉钉,甚至加息100个基点的可能性也随之提高。但正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所言,影响美国通胀的因素并非能完全由美联储所控制,美联储大力度加息以抑制通胀的效果究竟如何,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美联储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和零利率政策、地缘政治两大要素推动能源价格飙升,进而导致美国通胀大幅走高。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包括大幅加息和退出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抑制通胀,并且可能伴随着金融市场泡沫破裂和经济衰退的风险。而当美联储加息推动美元大幅升值,并在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逐步缓和的情况下,能源价格下降才能有效抑制通胀。因此,在美联储加息达不到相应水平时,美国经济可能出现滞胀和金融市场动荡甚至危机。”方明表示。

高通胀揭示美国经济深层次特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7月1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下调了对2022年美国经济的预测,预计美国经济增速将降至2.3%,显著低于6月时预计的2.9%。与此同时,IMF将2022年美国的失业率由6月时的3.2%上调至3.7%。

“美国经济发展将受到全球因素的影响,如俄乌冲突,仍在持续的新冠肺炎疫情等。此外,通胀保持在高位的时间越长,通胀预期上升的风险就越大,进而反馈到工资和物价。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将需要采取更强有力的行动来降低通胀、提高利率,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在较高水平。而这将进一步降低经济增速,导致失业率上升。

事实上,美国此次的高通胀已经反映出美国经济存在的四个深层的特征。方明提出,第一,美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极高,农场主也被纳入市场经济体系,从PPI至CPI的传导机制非常畅通,并且会实时体现出来;第二,金融市场与经济一体化程度极高,金融市场的波动除影响金融市场的收益外,还直接影响经济波动;第三,美国经济周期在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和零利率政策下已经远远偏离了凯恩斯所称的流动性陷阱时的经济周期,克服流动性陷阱可以恢复到正常的经济周期,但退出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和零利率政策却未必能回到正常的经济周期;第四,美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和零利率政策的实施依托的是美元作为基础货币的地位,体现的是美元的霸权,并形成了全球美元周期,对其他国家形成一种掠夺。

IMF认为,尽管降低通胀所需的美联储政策可能会给家庭和企业带来短期成本,但它们将有助于恢复价格稳定,并为强劲的经济增长和低失业率奠定基础。为了支持中长期增长,美国政府可以利用财政措施推动改革,以扩大劳动力规模,提高生产率,并激励创新和投资。这些措施包括增加政府对带薪探亲假、儿童保育、学前教育和大学教育的支持;帮助妇女、少数族裔和低收入工人加入劳动力大军,并加大税收抵免;推动旨在扩大劳动力和加强技能的移民改革。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