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建国:“古意今趣”的水墨新境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美雯 2022-05-29 13:37:25

任建国1957年生于北京,现居住、创作于北京和悉尼。他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叶浅予、刘凌仓、卢沉、周思聪等画坛名家。任建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艺术领域获得关注,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和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


2018年任建国在川西康定木格措野人海写生


他的早期作品中国画《我们开的饭店》,于1985年参加了展览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前进中的中国青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早在1982年,任建国的另一组中国画组画《种苞谷的老人》参加北京工笔重彩画展也同样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他在1981年的《燕京四景》系列中,较早在工笔重彩画领域实验和探索了“现代构成”的绘画语言。卢沉和周思聪两位先生对他有很高的评价和期望。同样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他还参加了 “第六届全国美展”和“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


我们开的饭店 82×82cm绢本工笔重彩 1985年  中国美术馆藏 任建国


燕京四景之春夕 52x42cm 绢本工笔重彩 1981年 任建国


燕京四景之冬雪 52x42cm 绢本工笔重彩 1981年 任建国


任建国近来的艺术创作在保留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基础上,大胆融入抽象表现的绘画语言,与写意精神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融汇,展现了一种似曾相识但又别具一格的水墨现代性的独特画风。近年来,任建国创作了大量的水墨作品,他将上世纪80年代的水墨现代性精神与21世纪初艺术世界活跃和呼唤的传统主义进行了大胆交融和探索,将他多年对于古典文化的陶养与年轻时代就显现出的“现代语言”充分融汇,题材从人物到山水,从山水到抽象不拘一格,丰富多变。任建国对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古物具有很深的研究造诣,他沉潜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古代中国文化的熏陶,融入传奇人生的丰富感悟,在浓浓古意中联系当今生活的意趣。


冬去春又来 123×234cm 纸本设色 2016年 任建国


山城暮色 123×234cm 纸本设色 2016年 任建国


青云南山飘 124x243cm 纸本设色 2016年 任建国


任建国在“意趣”层面遥接古人,画中的自然精神与田园属性深含当代生活的真趣,诠释了一位“从远古走进当代”的画家本色,他的作品洋溢着画家对于“传统古意”与“现代性”的完整思考,又融入画家本人深切的对于艺术与生活的浓浓“情意”。任建国将绘画与人生深厚的情感在作品中贯通畅达地表现,近期的新作与他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同代画家中显示出的“笔意足”“画意深”的优势相接,形成了“以情带笔”和“任笔达意”的行笔特征,在墨与色的晕染与华章中,让中国画的传统大写意之格与抽象性、表现性的“语言”形成了画学内在的笔墨碰撞与交融,生成了具有任建国独立特征的当代中国画的内在精神。


谷风悠  68×137cm 纸本设色 2021年 任建国


烟雨寒林125×146cm 纸本设色 2016年 任建国


任建国创作的第一个方向是“人物和风俗画”的题材,这个方向的创作由1980年代的早期作品和最新的写意人物画构成。早期作品如《种苞谷的老人》和《我们开的饭店》,前者以六张不同画面构成的叙事传达着画家对于田园生活的关注,后者以工整的用笔和富于时代朝气的色彩笔调描述了那个时代身着朴素而典型服装的人物情态。风俗类的其他代表作品还包括《燕京四景》系列等描绘时代生活的内容。在中央美术学院读书时,除了以笔头功夫好,基本功扎实,出手顺为特征外,任建国在作品中显示的另一鲜明特征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这些作品内容也十分丰富,显现了画家任建国对城市新貌、田园牧歌和土地家园的热爱。这些工笔重彩的早期人物作品是任建国近八年来“写意人物画”新面貌的精神前引。


任建国人物画的第二部分是2014年以来创作的写意人物画。这些作品是他围绕自己在中央美院读书和下乡时的青春足迹,沿着当年常去写生的地点为线索展开的新创作。画家以此进行青春足迹的“再访”,将“此时”与“彼时”的感受凝于“此地”和画中,经过画家的人生提炼和语言转化,进行一种“写意”的再访,在创作过程中唤起曾经的记忆,将“往日”和“今时”在画纸上重现。画中人物是对巴蜀凉山汉族和彝族乡民的写意塑造,由此也完成了任建国从工笔向写意的风格转型。在这些新的人物画中,任建国将那些松散而灵动的笔墨在画面中有序穿插和建构,激活记忆中的时光和当下的感知。人物和风俗画的题材,让人联想到任建国画作中的一句题画诗曰“西风楼上我兄醉”,在浓浓的醉意中重启记忆中的景象。


种苞谷的老人之七18.8cmX15.5cm绢本工笔重彩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任建国


种苞谷的老人之八18.8cmX15.5cm绢本工笔重彩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任建国


种苞谷的老人之九 18.8cmX15.5cm绢本工笔重彩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任建国


种苞谷的老人之十18.8cmX15.5cm绢本工笔重彩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任建国


十月果香 113x95cm 纸本设色 2015年 任建国


春早大凉山   68×137cm 纸本设色 2017年 任建国


任建国创作的第二个方向是“人物山水”题材,这是一种创新性的融合,是传统中国画分类的人物画和山水画两种题材的“结合”,在现代语言与古意情怀的视域中,拓展出的一个新的创作方向和题材。“人物山水”是对“人物行迹”特征的进一步展开和突破,这类作品在人群的“游踪”中体现了大场面的中国画写意心得,在“人群游踪”中描绘了古代生活中人们的理想境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游动”,这部分的作品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其所生活环境之间的天人合一理念,传达出“欢畅游心”的生活味道。画面在写意的笔墨结构中,引入表现性的现代语汇,以新的语言体系表达画中的主题。任建国的水墨探索,丰富了“大写意”概念下的可融性与可延展性。画中那些人物与环境的游踪对应了陶渊明笔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使人流连于自然美景与生活情景的兴高采烈。这种“悠游”的沉醉之意在精神与思想层面延续了庄子的美学思想,在艺术语言上也将“表现性”的情感、“抽象性”的语汇融入了“当代大写意”之中,在精神和语言之间达到了契合。“人物山水”题材的作品如同任建国画作中的一句题画诗曰“城南晨早清风悠”,体现出带有禅意和老庄哲学的悠游状态。


山地风125×146cm 纸本设色 2016年 任建国


岚山秋风清104x123cm 纸本设色 2016年 任建国


川西风 123×234cm 纸本设色 2016年 任建国


二月飘雪 123×234cm 纸本设色 2016年 任建国


西蜀长街行 123×234cm 纸本设色 2016年 任建国


任建国创作的第三个方向是具有强烈“动势”的“山水画”题材。这是任建国的“山水画”系列的第一种类型,以远距离大视野和智者听风观念下的山水为主,主要体现“势”和“动”。在这部分作品中,云霞是飞舞的,山峦亦显现出强劲的动势,空气中凝汇着丰富的语汇,是风,是雾,是山,还是某种来自大自然的声音,都在任建国远距离的“云海阁”中演奏着“听风居”主人的胸襟。中国壮美的山川气势宏伟,给予了任建国山水画创作的丰富灵感。他近年来常写生于黄山、桂林、巴蜀等名山大川,对中国山水的品格具有深厚的感悟,他如同一位听风的行者,静听到山川造化之“势”。这部分作品体现了画家“山水画”中广袤的文化视野,探索中国画重返气势宏大的磅礴气象,将中国山水的独特品格在画面中显现,也将笔墨“行笔”中解衣磅礴之状充分挥洒。在水墨的空气当中显现出中国画的“动感之美”和“动中有静”的超然气象。这个创作方向体现了任建国山水画的独特创新,在笔势、笔意之中穿行,让心灵拥抱自然,遥接古代绘画特别是北宋山水中的“势气精神”,也体现了画家“胸中自有士气在”的精神品格。在任建国的画中,有一句题画诗曰“秋山千里天朗晴,仙居南谷听虫鸣”,也许这在举重若轻之间诠释了此类山水画的真谛,在山水之“势”中反得心灵之“静”。


云低天高 123×234cm 纸本设色 2016年 任建国


晨醒静听风雨声 68×137cm 纸本设色 2018年 任建国


岚烟静水 76X45cm 纸本设色 2018年 任建国


阳朔晨水静45×76cm 纸本设色 2019年 任建国


晨雾河西68×137cm 纸本设色 2020年 任建国


任建国创作的第四个方向是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另一类“山水画”题材。这是任建国“山水画”系列的第二种类型,这部分作品的视角从前一个系列的“势”与“动”转向近距离的“人居”景致。此类作品继续了任建国在山水画方向上的开拓,画中人间烟火的味道逐渐浓郁,以山水中的家园屋舍、梅林树木和“菜园鱼塘”(多为白菜地)为符号线索,以山水画的方式表达了对田园生活和土地情怀的热爱与畅然。自古以来中国山水画家都在追求一种山水境界,即“可游可居之境”。“居”也是任建国这类山水画的核心内涵,在第一种类型山水画的远距离和“动势”之外,呈现中国山水画的另一种“烟火味道”,一种将镜头从远距离拉近到日常生活的人居情景。与古人所追求的理想家园一脉相承,任建国笔下的“山居生活”也怡然自得,“菜园子”“养鱼塘”“桃花梅林”“屋舍”“鸡犬”和“人迹”,无不体现出“古意今趣”的情怀,以及对于生活与自然的真挚情感,使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任建国这部分山水画有的全然安宁静态,有的也充满动感,呈现出“在动与静之间”的状态。人间烟火味的山水画使人联想到任建国画中的一句题画诗曰“长居风林谷,焉知世外几多秋”,别具世外哲思。


十月谷南风 45×76cm 纸本设色 2018年 任建国


南乡风暖 123x145cm 纸本水墨 2016年 任建国


秋雨临风渐狂125×146cm 纸本设色 2016年 任建国


谁不说俺家乡好 123×234cm 纸本设色 2016年 任建国


冬早晨风68×137cm 纸本设色 2021年 任建国


轻舟谷西风悠起 68×137cm 纸本设色 2021年 任建国 


任建国创作的第五个方向呈现出“抽象性”和“表现性”的现代语言特征,这部分的作品介于抽象与写意之间,是以画家主体感受为表达方式的探索。他虽然没有完全进入严格意义上的抽象艺术,但他的用笔和行笔的形式语言中具备了很强的抽象性特征。这部分作品发挥了任建国在水墨语言和山水结构中的“抽象性”因素,将其进一步提炼,来传达画家精神内在和语言本体的美学感悟。任建国这部分的作品主要特征是在追求古意的同时有机融汇现代绘画语言,特别是将富有现代艺术精神的抽象和表现性的形式语言,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大写意体系相化合,在绘画生命的本质之处探寻现代形式与笔墨传统的交汇。在这些抽象的作品中,任建国的笔墨中流露出他作为中国画画家长期热爱和研究古代文物的深厚学养,同时对绘画性情真趣的探索启迪他在行笔中以更加放松的心境继续探寻“古意今趣”的绘画理想。这种意趣是画家主体之“我”与绘画之“趣”的内在关联。似如一位画家“从远古走来”,一路风尘走近我们,走到当下,与我们相遇。在这些具有强烈的“抽象和表现因素”的作品中,流露出大胆表现画家精神直觉和行笔十分肯定的绘画自信,将古人的“狂洒境界”释放到当代的笔墨结构中。这是生成任建国那些山水意象“纵阔感”的画法来源,也是一位艺术家在追古识今探索过程中的个体感悟。这部分作品体现了庄子美学中的超然自适,也是画家对于逍遥精神的笔墨诠释。任建国将“潇洒美学”带入到他的水墨语言中,如同他一件画作中的题画诗所云“晚风知我乐,清酒几多杯”——古往今来,几杯清酒激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灵感。


秋之风125×146cm 纸本设色 2016年 任建国


风行图125×146cm 纸本设色 2016年 任建国


南山秋居125×146cm 纸本设色 2016年 任建国


阳朔渔兴 45×76cm 纸本设色 2019年 任建国


晨风早45×76cm 纸本设色 2019年 任建国 


任建国在这五个方向的探索中,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与现代语言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交融和突破,他的作品中既有现代精神,又在传统文化的禅意和老庄哲学的思想境界中找到了联通古今的路径,提供了生机勃勃的当代中国画探索之路,在20世纪连接21世纪的中国画史上,开辟了独具一格的个人风貌,为研究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和水墨历史提供了富有启迪性的个人经验。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