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长坝镇:滨江小镇焕新颜|“黄金十年——铜仁沿边乡镇行”(1)
梵净云天客户端 2022-04-01 13:48:32

 

 编者按           


十年奋进,十年辉煌。国发〔2012〕2号文件持续给力贵州,凝心聚力创造了贵州速度和中国奇迹的贵州篇章,被誉为历史上贵州发展"黄金十年",其中,桃源铜仁持能多彩贵州、添色美丽中国。        

十年奋进,十年辉煌。省委主要领导对此给予了高度肯定,铜仁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增速快,脱贫成效实,城乡变化大,发展后劲足,政治生态好。这是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铜仁逐梦前行取得的累累硕果,这是铜仁各族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求真务实赢得的春华秋实。        

十年征程,十年拼搏。国发〔2022〕2号文件春风化雨,激情满怀的贵州再次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新机遇,全市上下要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凝心聚力,奋发作为,为开创贵州高质量发展新的"黄金十年"贡献铜仁力量、彰显铜仁担当,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更大力量。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我们开启了新"黄金十年"的赶考之路,正在全力以赴高质量谱写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新篇章,加快实现"一区五地"奋斗目标。           

新使命新担当,新征程新作为。当前正值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国发〔2022〕2号文件之际,铜仁日报社派遣记者奔赴沿边20个乡镇(街道)第一现场,采写了"黄金十年——铜仁沿边乡镇行"系列报道,谨请垂注。        

//

   


     

伫立在思南长坝镇的历史照片前,总让人产生一种疑惑:这是长坝吗?


岩石裸露的山丘上稀疏长着几棵小树,大山的褶皱里横陈着一排排陈旧破败的瓦屋;破旧的街道上大坑连着小坑,逼仄得容不下两台并排行驶的卡车。这是十多年前长坝的旧貌“全景”。


再打量这张:老式破旧的木屋,歪歪斜斜立在陡坡上,仿佛风一吹就会倒塌。这是几年前长坝的尖山村“特写”。


而现在的长坝镇,可以从记者的航拍镜头中一探究竟:乌江如练柔情环绕着青山田垄,沿岸山坡连绵的果树艳满枝头,群群白鹭在岸边嬉水觅食,整齐的街道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好一幅天地人和谐的胜景,让长坝镇散发出别样的魅力!


长坝镇全貌。


是什么引来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

         

描底色

绿水青山带笑颜

阳春三月,朝阳升起,枕着乌江夜睡的思南县长坝镇,从睡梦中醒来。张济民和同事也早早地开始了“巡山”“巡河”,查看有没有违规捕鱼及森林火险等现象。


“十年禁渔和封山育林,都是大事情,马虎不得,必须坚持!”这几年,“巡山”“巡河”成为长坝镇干部雷打不动的习惯。


长坝镇是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区,肩负着筑牢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的责任。这些年,这里执行“封山令”“禁渔令”,“一草一木不得擅动”“一鱼一虾不得擅捕”成为铁律。


“我们先后‘舍弃’了很多发展项目,就是为了保护乌江,筑牢生态屏障,为子孙后代守住这绿水青山,送一江清水到下游。”长坝镇党委副书记梁家应深有感触。


乌江风光。


拒绝引进污染项目、渔民弃船上岸“还江于鱼”……坚持生态优先、向绿而生,成为这座滨江小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注脚。


在处理发展和生态的关系上,长坝也曾有过“生态账户”透支的教训,那些年河里的鱼少了,群众的意见多了,经济发展没有起色。经历过阵痛,长坝更坚定了绿色发展的决心。


时光倒退十多年。走近长坝镇山王庙采石场,但听炮声“隆隆”,旋即一股股粉尘飞扬升腾,村舍、树木全笼罩在粉尘中。多年的开采,让村里青山绿水沦为秃山污水,不但污染了环境,还给群众生命健康带来不能承受之痛。


经过生态恢复,如今村里搞起了花椒、水果等生态产业,山清水秀的景象再次回到村民们的生活。村民们说得很实在:“山上这些树,年年栽年年管,栽来了金,管来了银,日子越过越好了!”


在长坝镇的干部群众看来,正是有了这些“断舍离”,才有了更广阔的发展新空间。坚持生态优先,并非放弃发展,而是在产业结构布局、生态监管上充分考虑环保要求,让“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


经过多年发展,原本喀斯特地貌、石漠化严重的长坝镇,大力实施石漠化、退耕还林、国家天然林等重点林业项目,森林覆盖率及林木绿化率达48.69%、50.2%,并开展“清水清岸”行动,厚植绿色底蕴,描绘出秀美乌江生态画卷。


长坝镇地形模拟图。


“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过去是‘两难’,现在是‘两全’。”长坝人觉得十分惬意。山水造化与生态理念的交融碰撞,喷涌出长坝的绿,不但换来群众一张张笑脸,生态优势还化为强劲的发展优势。

         

增亮色

十里春风迎客来

提起长坝,第一时间映入脑海的印象就是“石林”。


位于长坝境内的思南石林,是地球上同纬度地区迄今发现的发育最好、生态保持最佳、保存最完整、出露面积最大的极具科普性和观赏性的连片喀斯特石林。


历经多年的建设管理、宣传推介,石林先后获评“省级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地质科普示范基地”“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已成为长坝镇乃至思南县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


思南石林风景。


而长坝镇的旅游,可以从林周的木屋说起。早年间,住在石林附近的村民大多住着木房、种着薄田,收入甚微。随着石林的广为人知,林周接触到农家乐这个当时的新事物,便置办两张桌子搞起了农家乐。


“每天都有七八桌,每桌消费在400以上,旺季的时候还得请人帮忙。”让林周没想到的是,搞农家乐生意火得不得了,收入比往年高太多了。


如今,林周的木房已变成远近闻名的“昊鲜山庄”。在他的带动下,石林景区已经有十多户人家搞起了农家乐。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赏农家景,成了去思南石林观光的“标配”。


村民正在石林景区门口务工。


长坝发展旅游的优势显而易见:思南石林资源独特且知名,距乌江航道仅10公里左右,经过多年保护,境内山水秀丽、景色宜人。


思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石林旅游发展,多措并举充分挖掘和利用区位优势,结合资源禀赋、人文历史,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壮大旅游产业。


自2014年以来,思南县累计投入石林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约3.5亿元,建成了景区大门,主题广场,游客接待中心、景区路网、绿化设施、安仁码头等。随着项目的建设,为当地群众创造了大量劳动就业岗位,平均每年有200多名当地居民在此务工。


“依托石林景区、围绕石林景区、利用石林景区、开发石林景区。”这是长坝镇党委在五年前定下的发展基调。


五年来,以石林景区为依托,长坝镇在优化村里旅游产业布局上下功夫,发展以八仙扎鼓棚等非遗文化为魂,精品水果采摘等生态农业为韵的特色乡村旅游,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精品,不仅美了乡村、富了农民,而且活了经济,成为全镇乡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和新产业。


长坝镇田园风貌。


“把喧嚣甩在城市,在青山绿水间寻找心灵的归宿。”原汁原味的大山风情,冷暖相宜的气候,让许多游客来这里观光休闲,在乌江河畔驻足,于纵横阡陌间追寻欢乐,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生态旅游产业这个滨江小镇发出新芽。

         

提气色

土生“白玉”地生“金”


走进丁家山村,500多亩盛开的桃花是最美的风景。正是借着“望天田”变“花果园”的华丽转身,村民收入直线上升,摘掉了“穷帽子”。


丁家山村桃花盛开。


李德银每天都会准点前来果园“上班”。到地垄中段,李德银突然站起来,“呀,到我家这块地了。”原来,他家也有土地参与流转。


土地流转前,种的是玉米。“刨去人工、化肥等成本,遇到价低年景,一年收成还没现在在地里干活一个月的工资多。”李德银掰起指头跟记者算起账:种玉米每年收入不到3000元,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不算租金,自己一年在基地干活的工资收入就有1.2万元左右。


据统计,丁家山村的500多亩桃树每年产值可达到300多万元。在李德银和同村人的印象中,眼前这片山地七年前还是种啥啥不长的“光山秃岭”。丁家山村虽然面积广阔,但喀斯特地貌土质瘠薄,不利于作物生长,一直是绿化、增收的难点。


几公里外的长青村的“遭遇”和丁家山村相似。“原本大面积荒山上能‘吃’的东西大概只有蕨菜、板栗等,再加上耕地坡度大、肥力差,村民们年年垦、年年穷。”长青村党支部书记宋世贵提起那些年,满眼无奈。


俗话讲“靠山吃山”,山还是原来的山,可是“吃山”的方式却发生了变化。丁家山盛开着各色的花朵,长青村连片的花椒种植基地生机盎然。


“‘靠山吃山’不假,但养好了山,才不会坐吃山空。”长坝镇党委副书记梁家应说。


为此,长坝镇致力于养山护山,向好生态要收益。近年来,全镇着力发展花椒、精品水果等产业,优化土地资源,不断探索经营管理模式,想尽办法让主导产业成为致富造血的生力军,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村级特色产业逐步形成,打破了“零”集体经济的历史局面。目前全镇有茶叶470亩,花椒4016亩,精品水果1600亩。


村民正在丁家山村水果基地务工。


在长坝及周边乡镇,老百姓们都爱说一句话“土生白玉地生金”。通过绿色产业,老百姓告别了“望天收”,“财路”不断拓宽,荒山也披上彩衣,气色更足,土生“白玉”地生“金”的期盼照进了现实。


“懂得反哺生态,‘吃山’才能长久。”长坝的干部们说。随着“吃山”方式转变,长坝镇增添了更多活力,山丘也奉献出不同的“果实”,让人们尝到绿色发展带来的“甜头”。


“展望未来,我们将大力推进农旅、商旅、文旅、景城融合发展,致力于将长坝镇建成出行便利、康养休闲、宜居宜业、宜商宜旅,乌江边上最具魅力的生态旅游古镇,黔北与黔东交汇地的绿色旅游明珠。”谈及未来发展,长坝镇的干部群众信心满满、斗志昂扬。


   
新闻深1℃        


努力打造乌江边上最具魅力的绿色旅游乡镇

——访长坝镇党委书记 秦再全


新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是党中央对贵州发展高度重视、心系脱贫地区人民群众,厚爱人民的体现,必将指引我们在新的征程上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长坝镇将紧紧抓住新国发2号文件释放的重大政策机遇,依托4A级石林资源优势,做好“乌江山水˙梦幻石林”“天然氧吧˙旅游小镇”印象名片,打造农旅一体、商旅互补、景城融合,出行便利、康养休闲、宜居宜业、宜商宜旅,乌江边上最具魅力、黔北与黔东交汇地的绿色旅游乡镇。


一是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将学习宣传《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深刻领悟《意见》的精神实质,思考谋划如何抢抓《意见》带来的发展机遇,立足岗位制定工作计划,助力长坝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在党员队伍、农村群众中宣传扩散,在全镇形成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提高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在贯彻执行上下功夫。抢抓旅游发展机遇,以“乌江山水·梦幻石林”为旅游发展定位,借力生态优势,写好山水文章,优化旅游空间布局,挖掘文化内涵,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打响石林品牌,增加长坝印象;不断提升城镇服务水平,以市级示范小城镇建设为抓手,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8+X项目,释放城镇活力,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环境;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同时,统筹抓好绿色发展、安全稳定、改革创新、政治建设和队伍管理等工作,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三是在推动落实上下功夫。结合长坝实际,组建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化”工作专班,强化组织保障。加大与上级部门的对接力度,结合现有土地政策,加大“三权”分置改革力度,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无限的价值,实现效率最大化。通过招商引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要素保障。深入推进重大事项、重大决策部署督查督办机制,对阶段性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实时调度,确保政策落地落实。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