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2021年第四季度商洛好人候选人公示
商洛市2021年第四季度商洛好人评选工作,在各县(区)、商洛高新区、市直单位层层推荐和评议的基础上,征求同级纪监、政法、信访等部门意见,于1月18日经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报经市文明委领导审定同意,现将20名第四季度商洛好人候选人及主要事迹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
公示时间:2022年1月20日—1月27日
监督电话:0914-2330185
邮 箱:827017177@qq.com
商洛市委文明办
2022年1月20日
1.林建军,男,51岁,市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科科长2.王振全,男,35岁,洛南县公安局古城派出所民警1.贾军平,男,54岁,商洛高新区创业创新示范园职工2.曹德有,男,67岁,商南县文化志愿服务队志愿者4.钟建刚,男,43岁,山阳县财政局色河铺财政所职工1.陈晓鹏,男,49岁,商洛鹤城出租车有限公司司机2.陈有才,男,58岁,山阳县乾农生态农林产品有限公司经理1.李 娜,女,46岁,商州区杨峪河镇中心小学教师3.杨宝林,男,43岁,柞水县营盘镇九年制学校教师
1.林建军,男,51岁,市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科科长。参加工作30多年来,林建军用自己的拼搏和无私奉献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和作为。2020年疫情期间,我市第一例新冠确诊病例被排查确诊后,他第一时间上报,同时启动应急预案,部署疾控机构流调溯源,排查密切接触者,及时落实人员管控,使得疫情未扩散传播。在专题会议上,建议率先在全省启动联防联控和应急响应,抓早抓小,为全市应对疫情赢得先机。他协调部门县区及时落实应急防控救治措施,收集相关数据,及时分析研判疫情,向专班提出防控策略建议,连续四天四夜在办公室加班,疫情最紧急的时候工作90多个小时未休息。正是因为有林建军这样一批“铁军”式共产党员的默默奉献,才有自2020年2月21日以来商洛再无新增病例的可喜成绩。目前,战“疫”仍在进行,他依然干劲不减,步履匆匆。他被授予“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荣誉称号。2.王振全,男,35岁,洛南县公安局古城派出所民警。从警10年来,他始终扎根基层派出所,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公民求助、案件办理,在平凡的岗位上爱岗敬业、勇担使命、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基层工作人员的初心和使命。他保持着部队的良好作风,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积极进取,严于律己,得到了上级、同事与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他做到心系群众,扎根基层,时刻将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默默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光和热;他满腔热情为辖区群众排忧解难,无不彰显着新时代警察的光荣本色;他舍生忘死、勇担使命,只为点亮每一张群众的笑脸。先后商洛市首届“汪勇式个人”,先后荣获省公安厅“个人二等功”、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教官、全国公安机关标兵个人等表彰奖励。 3.张华,女,汉族,49岁,丹凤中学教师。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任英语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等。日常工作中,她潜心理论研究,致力于教学创新和教法改革,所带九届学生高考英语平均成绩位居全市第一。获省、市、县教学质量奖20余次,辅导20余名学生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她关心爱护学生,注重立德树人,历届学生高考升学率优异。20余年来为高校输送优秀本科大学生800余名,多名学生被北大、上海交大、北航、武汉大学等名校录取。她以“张华工作坊”为平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带出了一个个优秀教学团队,奔赴商洛市、县兄弟学校,进行示范课教学、专题研讨和送教帮扶活动,分享教育资源成果,助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先后荣获省特级教师、省首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4.石洪东,男,39岁,回族,镇安县中医医院后勤服务科室负责人。他始终坚持“服务一线,保障供应”的工作理念,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医医院负责新建传染病区,紧要关头他主动请缨,担任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经过10余天奋战,建成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床位48张的规范传染病区(院),为全县的疫情防控和平时的传染病救治工作奠定了硬件基础。在负责医院门诊综合楼项目建设中,他严把安全质量关,尽职尽责。2021年7月29日,他因突发心脏病住院治疗,得知医院门诊综合楼项目被确定为全市重点项目观摩点的消息后,毅然办理出院手续,投身到门诊楼搬迁准备工作当中,在规定时限内顺利完成门诊综合楼的整体搬迁。同时,他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多年来累计资助贫困家庭100余人次,帮助10多个家庭走出生活困境。5.郭兴妮,女,48岁,商州区第二小学教师。参加工作30年来,她始终坚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省教学能手、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话、知党恩、跟党走”。疫情期间,她积极开展线上防疫宣传,号召师生学会“七步洗手法”、进行居家锻炼,录制《给少先队员们的一封信》《共抗疫情 同历成长》等视频,鼓励师生及家长齐心协力,防控疫情。她关爱贫困儿童、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学校师生2472人积极参与捐步捐款,累计捐款24747.45元,受助建档立卡贫困儿童602人,救助金额近4万元。积极响应商州区教科体局开展的“9.5”慈善周和“9.9”腾讯公益日活动,组织全体教职工捐助28266.86元,为乡村振兴送去1413份爱心。6.王俊涛,男,50岁,国网商洛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职工。参加工作31年来,他坚守在输电运维的第一线,辗转六县一区,跋山涉水,顶风冒雪,累计巡线行程6万多里,发现并消除输电线路缺陷1.3万余条。圆满完成建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十四运保电任务。2020年8.6洪灾期间,时任洛南输电运维班班长的王俊涛立即带领班组青年突击队,同抢险队员奋战两天一夜,用800多包沙袋守护悬空塔基,守护住巡检镇唯一的供电命脉。2021年7月,全市发生大范围暴雨灾害,王俊涛带领党员青年突击队,迎着洪水,冒雨组织对35kV保洛黑线138#基础进行加固后,又立即前往35kV黄巡线30#参加抢修现场,确保了杆塔基础的牢固。同时,他还先后参与灭山火50多次,开展防山火宣传100多场次。先后获得国网商洛供电公司“应急抢险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7.胡祥锋,男,36岁,镇安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民警。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他曾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中队辖区道路条件差,交通安全隐患多,交管工作环境艰苦,工作量大,任务艰巨。但在他带领下,通过宣传与管理相结合,使辖区群众交通安全意识不断增强,“严管控、降事故、保平安”工作目标在辖区得到实现。2021年7月,他刚上任月坪村驻村书记,就赶上汛期,在组织领导抗洪抢险工作中,做到无一人伤亡。后期入户走访中,发现两户群众身体残疾,家庭生活特别困难,他尽自己所能为其解决实际困难;8.21洪灾过后,胡祥锋积极为月坪村争取受灾资金33万元,路灯70盏,争取产业路便民桥一座。一串串数字、一项项措施是他平时工作的一个缩影。8.史建勇,男,45岁,商洛市体育运动中心干部。十四运筹备期间,他积极配合做好场馆建设、氛围营造、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深入商州区、商南县、丹凤县策划、指导,并全程参与“我要上全运”系列赛事。200多天时间里,未曾回山阳看望妻儿,三餐大部分都在办公室或者活动现场解决,有时一天接打200多个电话,要与组委会23个部室、项目竞委会55个成员单位和执委会办公室14个内设处室沟通对接,他能够联系上下,协调左右,有力保障了各项工作无缝对接、协调运转高效。他按照“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要求,编制2个项目比赛和火炬传递倒计时作战图,实行“红黄旗”公示和“五定四清”制度,迎接组委会和国省领导督导、检查、评估30余次,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十四运和残特奥会商洛市区站火炬传递活动以及两个项目比赛圆满举办做出了突出贡献。
1.贾军平,男,54岁,商洛高新区创业创新示范园职工。自2015年以来,通过多种形式,募集爱心捐款12万元,爱心物资200余件,帮助100多位困难群众度过生活难关。他向丹凤县寺坪镇白血病女孩魏拉捐助1.2万元,并帮助魏拉家长在互联网销售爱心苹果,直到女孩通过社会资助骨髓移植康复;他向洛南特困户刘爱青家庭捐助7500元和爱心物品,帮助她三个孩子上学;他成立“周末微公益”爱心服务队,为商州窑头小学严重烧伤的学生岑肖华捐款2500元及爱心书籍,为商州牧护关西沟小学捐赠羽绒衣50套,书籍文具共45套,为镇安文家小学捐赠羽绒服10套,书籍10套。疫情中带领全体党员捐款购买防疫物资。洛南7.23暴雨灾害中,他带头捐款,购买爱心物资送到洛南石门镇黄龙村。贾军平多年来默默无闻地做好事,从不停歇,还鼓励身边人也加入公益活动中,受到社会关注和好评。2.曹德有,男,67岁,商南县文化志愿服务队志愿者。2014年退休后的曹德有加入县文化志愿服务队,坚持发挥特长,抢救家乡的非遗文化,撰写商南民歌民乐,义务参加文化惠民活动。多年来,他无论严寒酷暑,步行近万里,走遍商南的山山水水,用手机拍下家乡美景,用笔记录家乡的人和事,用歌声唱出对家乡的爱。先后为县政协《民俗通书》撰写商南民歌100余首,撰写老地名30余篇,在报刊杂志、网络平台发表散文、诗歌、民歌等200余篇,发表原创歌曲4首,其中《文明鹿城之歌》《甪峰鹿鸣》两首新歌正在全县传唱。为县文化馆撰写文艺演出、文化动态专题报道40余篇,参加各种文艺演出80余场。疫情防控期间,将防疫知识编成快板、顺口溜,录制成视频向群众宣传。他用文字描写家乡变化,用音乐给群众送去快乐,展现了新时代退休职工的无私奉献精神。 3.车堂红,女,38岁,柞水一名小餐饮业主,近两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她和众多同业者一样经营惨淡、苦苦支撑。这一次,柞水封城防疫,又一次关门停业,她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怨自艾,没有消极躺平,而是积极行动。封城的第二天她就召集大厨、服务员,发动家人、朋友,在娘家门口支灶、搭棚,克服物价上涨、采购不便、设施简陋、天气寒冷等诸多困难,采购、洗涮、切配、烹饪、送餐一条龙,按时按点为各执勤点和有关部门奋战在抗疫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免费送去可口的饭菜,烩菜、盖饭、泡馍、汉堡,饺子、包子、馒头、锅盔,菠菜面、羊杂汤……餐餐不重样,让在严冬寒风中的值班执勤人员吃到暖心热餐,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鼓舞和支持。在她的引领组织下,柞水小餐饮的从业者们积极响应,随着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她协调安排一家做一餐,接力送餐献爱心。截至2022年1月13日,她们已经连续爱心接力免费送餐16天、32餐、1500余份,她们的爱心义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4.钟建刚,男,43岁,山阳县财政局色河铺财政所职工。自2016年5月加入山阳县爱心志愿者团队以来,他与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大街小巷,用实际行动为一个个困难家庭送去希望和温暖。2018年7月钟建刚路经西河见一位老人倒在路中间,浑身抽搐,鼻翼及脸颊有血迹,他立即把老人搀扶上自己的车,迅速送往医院,配合医生给老人做全面检查。他协助板岩镇政府成立扶贫济困协会,经常走访镇上孤寡老人,为他们发送扶贫济困资金,自掏腰包为生活困难的老人购买棉被、米、面、油等生活物品。多次与其他志愿者一起为贫困学生发助学金、购买学习用品,利用周末看望残障儿童,资助患病儿童,慰问退伍抗战老兵,遇见有困难的人和事,他都尽己所能捐款出力。
1.陈晓鹏,男,49岁,商洛鹤城出租车有限公司司机。2021年12月21日,陈晓鹏驾驶出租车将张大爷父子送至市中心医院。另一名乘客上车前,他往后座看了一眼,发现有一棕红色钱包,心想应该是上个乘客落下的,打开后发现里面有现金和银行卡,觉得这可能是老人看病的钱,现在老人肯定非常着急,但他一时无法联系到这对父子。于是,便在出租车司机群内发了消息,同时发了抖音,不到10分钟就联系到老人并将钱包还给他。陈晓鹏做这样的好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多年来,陈晓鹏遇到过多次乘客遗失东西的情况,经过努力都联系到失主并及时交还,他热心助人、拾金不昧,得到乘客和公司一致好评。特别是近年来参加爱心送考、组织出租车司机为洛南县石门镇、商州区杨斜镇灾区捐赠并运送救灾物资,连续多年被评为4星级(最高级)驾驶员,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出租车司机的风采。2.陈有才,男,58岁,山阳县乾农生态农林产品有限公司经理。多年来,他始终诚实做事,坚守初心,回报社会,特别是在企业发展中始终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宁可自己受累、企业亏损,也要不失信于客户,不失信于消费者。2017年,陈有才返回家乡筹建山阳县乾农生态农林有限公司,面对工人,他以诚相待,保证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经过努力,公司柿子醋年销售额520.86万元,利税90.27万元,为项目区农民带来直接效益1350万元。项目季节性用工300多人,优先考虑脱贫监测户,带动大家劳动致富,使这些户每年可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陈有才自愿包扶贫困监测户10户23人,帮助他们顺利实现脱贫,转入乡村振兴后,他又自愿包扶5户16人,用实际行动带动他们实现稳定收入,过上幸福生活。他个人2018年被山阳县人民政府表彰为致富带头人、2019年被山阳县人民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程宝存,男,丹凤县武关镇梅庄村村民。
2.程建军,男,43岁,丹凤县武关镇梅庄村村民。2021年9月13日,由于连续阴雨天气,导致武关河水猛涨,当天上午,程宝存、程建军和儿媳姜琴在梅庄村武关河南岸的坡上挖花生,突然听见毛白公路上有人大喊:“老人被水冲走了!”听到喊声,程建军、程宝存发现有人在大水里拼命挣扎,父子二人放下农具赶到河边,连鞋袜都顾不上脱就蹚到水里救人,几番挣扎,终于将落水的田角林拖到岸边。没想到意外发生,还没来得及上岸的程宝存突然被河水冲走,很快被冲向深潭,儿子程建军疯了一样要去救父亲,被岸边上的人强行拽住,才避免悲剧再一次发生。60多岁,身体刚强、硬朗的程宝存为救人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程宝存、程建军父子平日遵规守约,团结邻里,乐于助人,积极向上,在乡邻里口碑和好,尤其是这件事情发生后,大家都说称赞冒着生命危险救人的可贵精神。
1.李娜,女,46岁,商州区杨峪河镇中心小学教师。6年前,她丈夫意外脑出血导致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面对生活困难,她咬牙坚持,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细心照料丈夫,艰难抚养儿女。她坚持每天给丈夫翻身、擦身、清洗大小便、按摩,购买了康复器材,搜集各种康复资料照顾丈夫做康复训练,在她精心照料下,丈夫慢慢可以挪动,精神状态逐渐变好。几年来,她学会了理发、换灯泡等生活技能,家里大小事情她独自承担,无怨无悔,用心用情经营出一个幸福的家。任教22年来,多次获得区、镇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为了不耽搁给学生上课,又能照顾好丈夫,她带着重病丈夫去学校,每天早上5:30起床,做早饭,照顾丈夫洗漱完毕后,匆匆忙忙赶去学校,开始晨读、上课、辅导、批改作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善心、爱心温暖着家人、学生,感动着身边人。2.梁爱群,女,62岁,洛南县灵口镇上寺店村村民。自20岁嫁入张家,他就和丈夫张建生一起打工供家里的弟弟妹妹读书。近年婆婆逐渐生活不能自理,梁爱群肩负起照顾婆婆饮食起居的重任,伺候卧病在床的婆婆。五年前,丈夫张建生突发脑溢血,从此落下偏瘫和血管性痴呆等重大疾病,长期生活不能自理。梁爱群一方面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和身心摧残,要给丈夫治病,另一方面,丈夫患病以及婆婆80多岁高龄常年卧床,两个人生活都不能自理,都需要梁爱群不论春夏秋冬的去照料。多年来,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水平的她,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坚持照料家庭及家人。梁爱群的事迹在十里八乡广为人知,人人都敬重她的所作所为。也总是在人前人后赞誉她。但朴实的梁爱群总是一笑置之,说:“这没啥,都是应当的”。3.杨宝林,男,现年43岁,柞水县营盘镇九年制学校数学教师。他是一位带着父母上班、恪尽孝道的好儿子。2020年8月14日晚一场车祸让父亲颅脑严重损伤,从此生活不能自理。为更好照顾父母减轻家庭支出,他将瘫痪的父亲和患有冠心病的母亲接到身边,在教学间隙照顾他们,被全校师生和周边群众传为佳话。他课堂严格要求学生,当天任务必须当天消化、绝不过夜,常常边照顾父亲边批改学生作业,课后一改严厉面孔与学生打成一片,根据不同学生特点与学生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从教20余年,所教科目80%以上在全县排名达到A等,近三年在全县排前三名。他是一位关心体贴的好丈夫、好女婿。妻子在县城工作,他在乡下教书,周内分头照顾父母,周末共同照顾老人,二人相互支撑、相互体贴。夫妻倾其家财为重病的岳父四处求医,变着花样做可口饭菜,岳父生前逢人就夸一个女婿半个儿。
1.姚行祥,男,42岁,商南县清油河镇团坪村村民。年轻时一场意外交通事故导致身体高位截瘫,常年卧床无法行走,生活要靠年迈父母照料。随着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姚行祥突然警醒,脑海中开始浮现自力更生的念头。他从亲戚朋友处借钱,在自家正房南边盖了一间平房,办起便民商店,虽然每月赚钱不多,但通过自身努力,他有了第一份收入。2015年,政府为姚行祥办理分散五保供养,加上原有的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他每年能获得近8000元的生活补助。虽然享受着国家扶贫兜底保障政策,但他没有因此而变得懈怠。在看到一位残疾人做的直播节目后,姚行祥借钱购置旧电脑、话筒、音响等设备,拉通光纤做起了直播。每天努力克服身体不适,坚持做近9个小时的直播,在直播平台上竭尽所能地为观众唱歌、讲故事,宣传当地的天麻、香菇等土特产,收入从原来每月几十元钱逐渐涨到每月近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