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中小微企业是稳就业和保民生的关键,是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所在,大力践行普惠金融,是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应有之义。
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始终是中央高度关注的重点,在11月23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央行积极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定向调控、精准滴灌作用,在2021年9月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增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在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面,截至2021年10月末,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整体获贷率超过七成,户均贷款余额为7526万元。
邹澜提到,从总量上来看,10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8.6万亿元,同比增长26.7%。从覆盖面来看,普惠小微贷款覆盖面持续扩大,2021年10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4217万户,同比增长34.1%。从贷款利率来看,在2020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继续稳中有降,10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94%,比2020年12月又下降0.14个百分点。
12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将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紧接着,央行于12月6日宣布,将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据了解,这是央行年内第二次实施全面降准,两次降准共计释放资金2.2万亿元。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选择在2021年收官和2022年开局之际降准,有助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平滑经济增长曲线,不仅有空间,而且有必要,这是做好跨周期调节的应有之义。同时释放长期流动性,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以上种种信号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稳字当头,从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切实困难出发,凸显重点、精准发力,通过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
不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面临的困难各不相同。为更好实现保市场主体,各大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普惠金融政策,各出妙招,创新特色金融产品,不断加大对小微和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建设银行在国有大行中率先明确了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将普惠金融作为发展新金融的重要路径,进行一系列有益探索。针对中小微企业抵押贷款的“小微快贷”系列产品,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探索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业务模式,有效缓解了传统模式风险大、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为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提供了新途径。截至2021年9月末,建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7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693.91亿元。普惠金融贷款客户184.91万户,较上年末新增15.35万户。同时,建行加大对普惠小微客户的减费让利力度,进一步严格执行各项手续费应免尽免政策。
作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唯一的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全力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在全部脱贫摘帽的832个贫困县,农行的金融活水顺“渠”而入,打通了资金的难点和堵点,浇灌着大大小小的扶贫产业,推动着贫困人口融入产业增值链条。在云南,“普洱贷”“花农贷”等24个创新金融产品以高达130亿元的“惠农e贷”余额,改变着1.5万云南贫困群众的生活。在福建,“金穗快农贷”能够在5分钟内完成授信审批,2分钟内完成信用放款,带动近10万户茶农和鲍鱼养殖户脱贫致富。源源不断的流动“血液”注入大地,激活着贫困地区和深贫地区的产业发展,也激活着大地上每一个最微小的梦想。
不仅国有大行扛起担当积极践行普惠金融政策,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也在发挥自身优势,深耕普惠金融发展。微众银行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和民营银行,以“让金融普惠大众”为使命,为大众和小微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微众银行的“微业贷”以破解小微企业“首贷难”为切入点,逐步化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微众银行“微业贷”客户中,约60%的企业客户系首次获得银行企业贷款。在广泛覆盖和深度触达的基础上,微众银行积极应用国家再贴现再贷款等政策和地方政府贴息贴保等服务,通过不断完善综合服务生态圈,坚持以数字科技提升服务效率,持续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真正让利给小微企业,最终实现小微企业融资的既“普”且“惠”。
“疫情以来,中国通过出台普惠性再贷款、创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制定大型银行‘两增’目标、扩大试点等政策措施,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中国普惠金融在供给量和覆盖面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基本建成了完善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中国银行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2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如是总结。但是在取得突出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形势下,银行业普惠金融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
第一,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增速有所放缓。近年来,普惠金融贷款增速快速提高,2021年一季度,全国普惠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8%、34.3%和14.6%的历史最高水平。此后,各项贷款增速呈连续下降趋势,二季度分别环比下降了2.5个、3.3个和1个百分点,三季度分别环比下降了2.4个、3.6个和0.2个百分点。
第二,普惠金融贷款风险或有所爬升。2021年6月末,全国银行业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6.9万亿元,如果普惠小微贷款延期还本付息计划到期,或将带来一定的资产质量下滑压力。
第三,普惠金融服务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是区域不平衡。截至2020年末,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福建等东部发达省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占全国近50%。二是城乡不平衡。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金融服务供给受到数字鸿沟的限制,征信体系完善速度较慢、增信效果有限。
对于未来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趋势,《报告》指出,首先要深刻理解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长远发展目标,提前布局普惠金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新路径。深化科技赋能,促进县域乡村银行网点及助农服务点智能化,引导多维度深层次金融服务向乡村延伸。其次,健全普惠金融风险保障体制。从普惠群体异质信息获取、征信画像构建、信用风险评价等实践痛点全面创新,改善个人增信方式、风险分担机制、抵押担保条件、支付结算程序,缓解传统普惠金融信息不对称、运行成本高、市场风险大等发展难点。再次,进一步优化普惠金融供给结构。为了达到向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金融服务的目标,吸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发展经验,形成差异化普惠金融服务供给模式,提高供需对接效率,最大限度改善下沉客群的长期金融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