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督查激励“杠杆”助推高质量发展
中国财经报 2021-12-30 22:08:00

面对“十四五”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提出进一步加强督查激励,并首次将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及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等举措纳入督查激励,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双创”政策落地等激励放在更突出位置,进一步激发地方担当实干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自2016年建立督查激励长效机制以来,国务院已连续5年组织开展督查激励工作。“这是在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改革性、创新性的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也形成了比较成型的制度,在充分调动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政治制度研究室主任韩旭指出,最新发布的督查激励通知实质上是一个“政策清单”,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部署转化成可操作的政策,成为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杠杆”。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相关重点激励举措及领域的变化,也折射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轨迹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

  新增多项举措 导向更加鲜明

  近年来,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国务院适时对督查激励相关举措进行动态调整。2018年,将最初实施的24项督查激励措施调整增加至30项,在此框架下,今年则调整了部分激励措施的具体内容,突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更为明显。

  围绕推动“十四五”时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任务和主题,最新督查激励政策首次提出,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以及优先支持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在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实施中予以倾斜支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等成效明显的地方,在创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等。同时,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双创”政策落地、打造“双创”升级版等放在更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资金奖励、予以重点倾斜。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鹏指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发展方式、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目标的全面变革和升级。在我国经济目前面临三重压力形势下谋求高质量发展,需要知识产权工作的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文旅产业的提升、绿色经济的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和乡村振兴的推动。这既是结构改革上的“补短板”,又是供求之间的互促进,更是面向未来的“硬实力”。

  “高质量发展是质的提升,精细化、精致化的高附加值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楠迪扬指出,督查激励中强调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工作,凸显了保护知识产权对于支撑科技创新的基础性作用,而创新对于持续驱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对质量强国建设工作突出的地方予以支持和政策倾斜,有助于有效引导地方将相关产业做大做强做精。

  “新增督查激励内容,实质上反映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经济社会的内在发展要求发生了变化,包括新基建、新技术、知识产权等的发展需求,以及缩小区域差距、奔向共同富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在政策措施安排上就要给予及时回应。”韩旭说。

  此外,最新督查激励新政还首次强调了财政直达资金的下达使用。张鹏认为,直达资金具有“省级财政当好‘过路财神’、不做‘甩手掌柜’”以及监督覆盖全过程、效率贯穿全流程等特点和要求,本身就是财政资金效率和使用质量的有效体现,是财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构成,体现了效率与权力、权力与责任、责任与激励的平衡。将直达资金纳入激励举措,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要求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

  “直达资金激励举措的针对性十分突出,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直达资金机制在监管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此次纳入督查激励范围,也是激励地方有所作为。例如,可从财政资金管理体制上进一步推行改革措施,包括预决算公开、绩效评估、责任落实等,从而使直达资金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韩旭指出。

  用好用足激励 释放政策效应

  2017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每年5月都会发布“红榜”,通报上一年度督查激励获奖励的地方名单。梳理近几年国务院督查激励举措及受奖励名单可以发现,督查激励事项重点强调的关键词,经历了从化解煤钢铁产能过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到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再到稳就业保民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方面的演变。

  “这些变化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成就的缩影。”张楠迪扬表示,激励政策对供给侧改革的侧重,反映了因应新的发展要求对落后产能的结构调整;从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到稳就业保民生、攻坚脱贫的显著成绩,反映了我国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迈向共同富裕的坚实步伐。

  此外,财政管理、防范金融风险、科技创新、公立医院综合性改革、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土地集约利用、水利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的举措,也始终贯穿于督查激励政策中。国新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督查激励释放了奖惩分明、奖勤罚懒的强烈信号,充分调动和激发各地从实际出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取得了实际成效。

  以养老服务为例,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激励导向作用下,全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支持政策逐步完善、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19年底,我国养老服务床位数已经超过761万张,养老机构超过3.4万个,其中社会力量占比超过50%。同时,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与养老服务也在快速融合发展,一大批机构在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细分领域实行战略性布局,为广大老年人及其家庭带来了更多养老服务选择和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传统督查手段主要通过行政检查与被动整改的方式推进,较易出现‘不督不改,一督才改’的现象。督查激励有效发挥了国务院顶层设计的政策撬动效应,激活了地方政策执行者的自我驱动机制。”张楠迪扬指出,从政策施行的效果来看,督查激励机制有助于有效节省大量行政资源,减少了政策执行过程中诸多不必要的内耗,整体上有助于提升社会经济全系统的综合效能。

  近年来,国务院持续加大督查激励力度,始终坚持导向鲜明、措施高“含金量”以及向基层倾斜等原则。2019年,有14个省份在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中被认定为完成年度计划、减贫成效显著、综合评价好,分别获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3亿元资金奖励。2017年至2020年,每年都有200余个地方受表彰激励。其中,2019年、2020年,中西部地区受表彰占比近60%,市县占比接近90%,充分体现了向中西部和基层市县倾斜的特点。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强化国家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扩大内需、数字经济、碳达峰碳中和等将成为2022年的经济工作重心。”张楠迪扬说,督查激励举措将有效激发基层政府和干部的士气,同时在资金投放方向、投放力度、绩效考核等多方面向重点工作任务领域倾斜,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的地方政策制定,实现“资金导向—政策导向”双聚焦、双汇集,深化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国号”巨轮稳健前行。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