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下的“两山”成长记
天眼新闻 2021-11-28 10:30:41
曾因山而贫,现因山而富。


  老百姓口中一句不经意的话,简单地描述着太平镇近年来的发展与变化。


  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地处武陵山脉主峰、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腹地。全镇近70%的面积被列为各类自然保护区范围。如何处理好后续开发利用与自然保护间的平衡,成为当地需要攻克的一道难题。


  近年来,江口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强以梵净山自然遗产地为核心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转化,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创造了自然遗产地“两山”实践新样本。


因地制宜蹚出一条致富路


  “到处都搞得好,当然可以啊。”老家要发展,刘乔花自然是支持的。


  今年43岁的刘乔花,是太平镇白杨坪村人。近年来,村中大力发展康养旅游,刘乔花家中空置10年的老房子派上了用场。


  白杨坪村,当地典型的空壳村,地势高,位置偏远,年轻人为改善生活条件,纷纷外出务工,唯留下破旧老屋。


  在江口县太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柳江华看来,白杨坪村,过去,因保护梵净山而贫,现在,因保护梵净山而富。长久以来,因离梵净山自然遗产地仅10公里,白杨坪村为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滥砍滥伐。然而,不完善的基础设施,让当地发展受限。


白杨坪村改造废弃老屋,打造“群山之心”民宿集群


  梵净山申遗成功,对于周边地区而言,是个机遇。但山高路远的白杨坪,却迟迟吃不上“旅游饭”。好在,随着近年来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的完善,良好生态环境成了白杨坪村发展的“加分项”,百姓世代守护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2020年7月,白杨坪村引进“群山之心”高端连锁民宿品牌,对村中集中成片的废旧老屋进行统一打造,原始景观变成了具有旅游价值的产业。


  “为了带动老旧村落发展,盘活废弃老旧资源,我们租用了全村18户人家的老屋,在不破坏原有结构的情况进行民宿打造,前三年与农户协商为免费租用,3年后按每平方米50元的价格给予群众分红,农户还可在此务工,收入得以增加。”柳江华说。


废旧老屋改造的民宿


  前几年,为了照顾孩子,刘乔花从湖南回到了家乡,随着民宿修建成功,她不仅将自家闲置废弃房屋院落租给村中打造民宿,自己也成了民宿服务人员,日子越过越红火。


  站在白杨坪村,近可观树木成群,远可眺梵净山金顶,充满着现代化气息的房屋一改村中落后、破败的原貌。


  目前,“群山之心”民宿项目租用了18户村民的老屋,打造了29间客房40多个床位,并兼备图书室、会议室,自今年7月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千余人,收益7万元以上,带动农户月均增收3000元。


  曾因山而贫的百姓,走出了一条别样的绿色致富之路。


生态旅游促进地方发展


  2018年,梵净山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名声大振,引得八方游客接踵而至。


  得知梵净山申遗成功,唐吉决定返乡创业。


云舍村一隅


  “我是云舍村第一个打造民宿的人。”唐吉说。两年前,在外从事室内设计工作近10年的他,寻遍整个太平镇,综合考量自然生态、地理位置、风俗文化等多重因素后,选择云舍村作为自己创业的“落脚点”。


  坐落在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内被誉为“天堂河谷”的太平河畔,交通便捷,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距梵净山山门仅13公里……云舍村发展生态旅游,优势可谓得天独厚。


  以绝不破坏原始生态的原则,唐吉租用了百姓家中处于半闲置状态的11个房间进行整体打造,每年租金5.5万元,与农户同吃同住,并为其家人提供民宿就业岗位。“民宿要有特色,就要与百姓共同开发,尊重当地风俗民情,大家都富裕,才有意义。”唐吉说。现在,唐吉的民宿共吸纳8个村民在此务工,每人每月2000元到5000元工资不等,收入得以提升。


云舍村


  唐吉成功的例子,只是云舍村发展生态旅游的一个缩影。自2017年以来,云舍村正式营业的农家乐有42余家,客栈住宿18家,精品民宿8家,日接待游客3000余人,2020年,云舍村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800余元,吸引了北京、香港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的投资商。


  洁净的路面,湛蓝的天空,土家族特色四合院,山屏水幕交相辉映的神龙潭,一幅“村在画中、户在树中、人在绿中”的和谐美景图正在云舍村徐徐展开。


绿水青山守来“绿色银行”


  梵净山,拥有世界上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珍稀植被、花卉繁多,生活着各类动植物近7150多种,有“动植物基因库”“地球绿洲”的美誉。


  近年来,秉承着世界遗产地坚持严格保护的原则,铜仁市出台了《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区域执法协作机制》《梵净山保护规划》等一系列地方法律法规,加大了梵净山保护力度和强度。


江口县国家储备林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山好,水好,植被密,春夏秋冬不缺蜜。”谈到自家养的蜜蜂,李祖江笑得合不拢嘴。李祖江是太平镇太平社区的村民,在他看来,自家蜂蜜能够卖到160元一斤,离不开梵净山区域良好生态环境的加持。


  今年伊始,江口县利用40万亩的国家储备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黄精为主的梵净山地道中药材林下经济,适度发展“林+药”“林+蜂”等“林+N”产业模式,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让绿水青山得以增值。


  “别看我一年只收一次蜜,年收入达到20万元根本不是事。”李祖江高兴地说。依托林下经济基地的发展,林中生长的五倍子、黄精、柑橘等植物,让蜂蜜多了几番滋味,李祖江也迎来了新客人,与此同时,他还创建了李氏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53户人家实现增收。


林下养蜂


  “在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对林中林木进行改造,预估价值可翻20倍。”太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柳江华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棵树能换来一方材,种植杉木等低效林,每方价格在300元到600元之间,而种植金丝楠木等精品林木,依照现在的市场行情,每方价格在1.2万元左右,经济价值不言而喻。


  夕阳西下,和煦的阳光透过林木映出光斑,照亮了太平镇的“两山”转化之路。


  今年10月14日,在云南昆明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生态文明论坛上,铜仁市江口县太平镇获得了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自然遗产地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机统一?太平镇在创新探索中,找到了答案。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