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十二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的重要活动,23日,由泰州医药高新区、中国农工民主党生物技术与药学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泰州)医药峰会成功召开,8位生物医药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领军人物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冠疫情下生物医药研发与科研创新”和“中医药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播”,并发表主旨演讲。市委副书记汤成快出席峰会并致辞。
医药峰会现场。 王馨凤 摄
新冠疫苗研究有了新方向
2020年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至今仍未完全消退。为积极应对疫情,世界各国纷纷研发新冠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4款新冠疫苗获批上市,均为肌肉注射型疫苗。此次峰会,专家们将目光瞄向最新研发的“鼻喷式”和“吸入式”新冠疫苗,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效果和未来上市推广的可能趋势。
厦门大学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夏宁邵一直致力于鼻喷疫苗诱导的保护性研究,在他和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中,鼻喷式疫苗可达到“喷一次,保护一年”的效果。夏宁邵认为,鼻喷式疫苗的优点是无痛、快速起效、持久保护、广谱抗病毒,即使暴露后还可以紧急预防。“我们经过一年多的一期和二期临床试验,分别选取63例18至75岁和724例18至86岁的人群,对比后发现,鼻喷式疫苗安全性良好,副作用较低,单支24小时起效,可满足快速应急需求,对密接、次密接者可增加免疫屏障,能够提升我国点状突发疫情快速控制能力。”
对于吸入式疫苗,天津康希诺生物首席科学家朱涛也十分看好。朱涛多年来一直从事新型人用疫苗的研发,此前,由康希诺生物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团队合作研发的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获得了中国首个新冠疫苗专利。如今,康希诺生物也将研究方向瞄准了吸入式疫苗。“吸入式疫苗是黏膜免疫,不仅可以清除肺里面的病毒,还可以清除鼻腔里面的病毒。”朱涛介绍,康希诺生物研发的吸入式疫苗原理是“雾化给药”,通过微网振动,将液滴颗粒大小控制在5微米以下,使其成功吸入肺部。这项技术在疫苗领域的应用是第一次。“我们研究的成果表明,最好的强化免疫方式应该是吸入式疫苗,未来,这或将成为一个趋势。”
新冠病毒广谱药有望上市
对于新冠病毒的治疗,目前,全球已有多款药品上市使用。然而,在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姜世勃看来,这些已上市或者完成临床实验的抗病毒药物基本都是“老药新用”,效果非常差,“自主研发高效广谱的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是目前我国亟需努力的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大事。”
2019年,姜世勃团队发现了第一个通用冠状病毒融合抑制多肽 – EK1,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其对不同冠状病毒感染均有抑制作用。前不久,由复旦-锦波功能蛋白联合研究中心研制的EK1雾化剂获得了国家药监局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即将进入临床试验。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广谱药有望上市。
“EK1是一种高效、广谱抗冠状病毒多肽,该药品是以鼻腔喷剂和吸入剂剂型,来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也可预防和治疗新发与再现的SARS相关病毒感染。”姜世勃说。
“创新是制药企业永恒的主题。”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李佳认为,未来五到十年,全球的制药工业将从重模仿创新向重原始创新转变,只有始终坚持科技创新、自主创新,牢牢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实现药企的“核心竞争力”,“生物医药已到了黄金时代,我们坚信,未来20年至30年,中国一定会出现自己的大药厂,形成真正的跨国药企。”
据了解,中国(泰州)医药峰会自2016年创办以来,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为宗旨,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为己任,先后邀请了30多名两院院士、诺奖得主、国外专家,焦医药领域重大问题,开展学术交流,推动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为我国医药创新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峰会已成为国内知名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行业高端学术平台。